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对锰锌铁氧体进行低温热处理在一九七二年国际磁学会议上日本TohoKu金属工业有限公司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采用低温热处理可以改善锰锌铁氧体的性能。烧结的锰锌铁氧体在220℃(略低于居里温度)的温度下经过60小时的热处理,磁性能获得了显著的改善。文章给出了基本成份为(MnO)_(0.3(?))(ZnO)_(0.(?)4-X)(Fe_2O_3)_X的锰锌铁氧体热处理前后的质量因子1/μQ和磁滞损耗系数H/μ~2对比好的曲线图。热处理后1/μQ和H/μ~2分别降低到处理前的1/2和1/4。μ降到约1/2,并且观察到了平坦的μ-T曲线。在宽的温度范围(-20- 80℃)内温度系数的线性(Δμ/μ~2ΔT)也获得了改善。对热处理前后η老化特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永磁材料都要求具有高的各向异性,可以是磁晶各向异性,也可以是微粒的形状各向异性。永磁铁氧体因其具有高的磁晶各向异性而获得高 Hc 值。高的各向异性常数K_1的大小影响 Hc 的数值,K_1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影响 Hc 的温度系数,也影响永磁器件工作间隙磁场的温度稳定性。因此了解与研究永磁铁氧体磁晶各向异性的来源及影响各向异性常数的规律不仅有基础研究的意义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粉末。首先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复合物,然后分别在700℃、900℃、1100℃下进行热处理,得到MnZn铁氧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显示,热处理后样品形成了很好的尖晶石铁氧体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50nm。同时也发现热处理温度对晶粒尺寸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测量了Mn-Ni-Mo系合金在冷加工及热处理后从-150~400℃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热膨胀系数和室温下的硬度。含60~95%Mn,0~40%Ni和0~25万Mo的三元合金950℃加热1小时后慢冷,伴随着逆磁性顺磁性的转变,在杨氏模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上看到了反常的变化。冷加工和热处理状态的杨氏模量在室温下没有大的差别。然而杨氏模量一般是随着Mn或Mo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热处理状态和不同成分的情况下,杨氏模量温度系数显然不同。杨氏模量温度系数在某种成分下出现一个大的最大正值。这表明三元合金具有艾林瓦性能。由于热处理、冷加工度和成分不同引起的剪切模量及其温度系数的变化与杨氏模量及其温度系数的变化很相似。由于热处理、冷加工度及成分不同,合金的维氏硬度约在100到600的范围内出现了复杂的变化。Mn-Ni-Mo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也很好。  相似文献   

5.
将锂—锰—锌铁氧体(Li_(0.33)Mn_(0.42)Nn_(0.20)Fe_(2.05)O_4 δ)在450℃-1200℃之间的各种不同温度热处理,并通过该热处理测量了铁氧体中阳离子价的变化、晶格常数和氧含量。在铁氧体中氧和Mn~(3 )离子随着增加温度而减少,而晶格常数增加。通过在氧和空气中大约900℃的温度以及在氮中700℃左右的热理得到了正分铁氧体(δ=0)。将晶格常数a和离开正分的氧含量的偏移δ间的关系确定如下:对于δ>0,则a_0=8.371-0.37δ对于δ<0,则a_0=8.371-0.32δ  相似文献   

6.
使用同一配方制备得到的锰锌铁氧体坯件分别在1360℃、1330℃、1300℃下采用平衡气氛法烧结,制备得到致密的锰锌铁氧体磁环。SEM结果表明,降低烧结温度有效地减小了晶粒尺寸,消除了晶粒内部气孔,改善了晶粒均匀程度,使晶界更为清晰。电磁性能测试表明,在三种温度烧结得到的锰锌铁氧体材料的起始磁导率μi没有显著差异;饱和磁感应强度Bs随烧结温度降低有小幅上升;总功率损耗随烧结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并且在1300℃烧结的铁氧体材料的功率损耗(100k Hz/200m T,100℃)很低,约为255k W/m~3。通过损耗分离证实,总功率损耗的改善主要是涡流损耗大幅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用 Sn~(4+)离子取代的 Ni 铁氧体居里温度、磁晶各向异性、起始磁导率、磁损耗以及饱和磁化强度的变化。另一目的是从起始磁导率的磁谱找出有用的频域,并从这些铁氧体的稳定性着眼找出温度系数的变化及减落的百分数。同时都以锡和锌含量为参数对上述磁性能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磁性涂层碳化硅纤维的电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可应用于结构隐身吸波材料的碳化硅纤维的吸波性能并保证其良好力学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在碳化硅纤维表面涂敷一层钡铁氧体材料,重点探讨了溶胶-凝胶工艺中水量、pH值和温度等主要工艺参量对碳化硅纤维表面钡铁氧体成膜特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高温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对镀覆钡铁氧体的碳化硅纤维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pH=5,H2O/[M2 ]=30~35时,可以得到适合对碳化硅纤维表面进行涂敷的溶胶;热处理温度为900℃,走丝速度为168 s/m的情况下,可获得比饱和磁化强度为1A·m2/kg的钡铁氧体涂层连续碳化硅纤维.  相似文献   

9.
设计搭建了一台永磁体极端气温磁通测试系统。系统主要由温度控制、磁性能测试与连接组件三部分组成。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可变温度环境下磁通的准确测试。利用本测试系统对两种典型永磁样品(烧结钕铁硼、永磁铁氧体)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60~100℃温度区间内,样品的开路磁通随着温度的升高线性衰减。牌号N50M烧结钕铁硼的磁通平均温度系数为-0.09%/℃,牌号Y25永磁铁氧体的磁通平均温度系数为-0.15%/℃。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氧化物法制备了Ni0.49-xZn0.398+xCu0.112Fe2O4(x=0,0.014,0.026,0.038,0.05)铁氧体材料,研究了主配方及烧结温度对材料电磁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ZnO含量对NiZn铁氧体材料的起始磁导率μi、饱和磁通密度Bs、Q值和比损耗系数tanδ/μi影响较大;当x=0.026时,NiZn铁氧体材料的饱和磁通密度最高;饱和磁通密度随烧结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100℃时,晶粒尺寸分布均匀、结构致密性好,其饱和磁通密度达到最大。在本研究中,最佳工艺参数为:x=0.026,烧结温度1100℃。  相似文献   

11.
推算了一种包括微带集中参数环行器杂散电抗的等效电路,业已表明带宽30%的宽带环行器是可以实现的。为了获得宽温宽带特性,又计算了铁氧体和永磁体所必需的温度系数。研究了低温度系数的新铁氧体材料和制作薄膜交迭结构新工艺。实验证明,径向磁化场在带宽和损耗方面都改善了环行器特性。试制的环行器特性如下:温度范围是-10℃~ 60℃,中心频率1.7GHz,在450MHz的带宽范围内VSWR<1.2,损耗1.0dB,隔离>20dB。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影响铁氧体移相器插入相位温度稳定性的几个主要因素作了分析。从分析可知除铁氧体饱和磁化强度的温度系数对移相器的插入相位影响较大外,铁氧体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对插入相位的影响也较大。文中也介绍了较精确测试介质及铁氧体材料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的方法。最后提出解决插入相位温度稳定性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常规的氧化物法制备了功率NiZn铁氧体.研究了烧结温度与预烧温度对Ni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预烧温度和烧结温度的增高,起始磁导率先增大后降低,磁损耗则先降低后增大;在烧结温度为1265℃左右、预烧温度为900℃时,功率损耗达到最小,且起始磁导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材料的微观结构较好,晶粒粒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BOTDR的传感光纤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测量(BOTDR)原理的分布式传感光纤在工程应用中的温度效应,对十种单模传感光纤在不同应力状态和布设方式下的温度系数进行了标定,并对光纤的护套、温度循环、应力状态、布设方式和附着介质等因素对光纤传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纤外层护套材料的热膨胀率和热稳定性是影响传感光纤温度效应及其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普通光纤频移-温度曲线大多为折线形,且在低温下(约40℃~-10℃)的温度系数大于高温时的温度系数;光纤的温度敏感性与护套上的受力状态密切相关;附着于基质上的传感光纤的温度系数是纤芯-护套-基质三者变形协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晶粒钡铁氧体,选择柠檬酸与金属硝酸盐摩尔比(CA/MN)分别为1,1.2,1.4和2制得一系列钡铁氧体磁性粉末,通过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检测手段对产品的物相组分及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A/MN在钡铁氧体晶相变化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在430℃预烧、1280℃煅烧、同时保温2~5h的热处理条件下,随CA/MN增大,钡铁氧体的晶相由W相转变为M相,转变点在CA/MN=1.3左右。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柠檬酸量的增加,自蔓延燃烧产物团聚程度增大,进而促使γ-Fe2O3向α-Fe2O3发生转化,导致W型铁氧体成相温度升高,在相同煅烧条件下,引起钡铁氧体晶相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生产各向异性轧制磁体用铁氧体磁粉,通常采用的氧化铁Fe_2O_3与氧化锶SrO的摩尔比低于铁氧体摩尔比理论值6.0。由于碱性环境下容易生成Cr~(6+),需通过回火后湿式表面处理工序去除Cr~(6+)。通过调整预烧工艺参数,考察摩尔比在5.65~6.5时磁粉中的Cr~(6+)含量,并探究省去表面处理工序的可能性。研究发现摩尔比大于6.2时,Cr~(6+)含量10 ppm。摩尔比在5.9~6.3时,磁粉剩磁257 m T,内禀矫顽力=270 k A/m。通过调整预烧和添加剂比例,在摩尔比为6.2、添加剂含量3%、1100℃预烧条件下获得磁体剩磁达264 m T的性能。通过对预烧温度对比,在1040~1120℃随预烧温度提高,剩磁逐渐提高,之后继续提高,剩磁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氧化物陶瓷工艺制备MnZn功率铁氧体。研究了不同预烧温度下铁氧体粉料的相变及其对铁氧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烧温度升高至880℃时,粉料中生成了明显的尖晶石相Zn1-xMnxFe2O4。随着预烧温度的升高,烧结试样的密度(d)、起始磁导率(μi)、饱和磁感应强度(Bs)和电阻率(ρ)均先升高后降低,功率损耗(Pcv)先降低后升高,均在880℃预烧时达到最优点:密度、起始磁导率、饱和磁感应强度和电阻率分别达到最高值4.86g/cm3、2570、528mT和6.6?·m,功率损耗降至最低值369kW/m3。因此,在880℃下预烧的粉料活性适中,烧结后能获得均匀致密的微观组织和优良的电磁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氧化物陶瓷工艺制备Mn Zn铁氧体,研究了Ba O掺杂量对高频Mn Zn功率铁氧体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Ba O掺杂可以使铁氧体烧结样品的晶粒尺寸增大,密度和饱和磁感应强度提高,功耗降低,而过量加入后会出现过烧现象,功耗增加,饱和磁通密度和密度有所下降。烧结样品的起始磁导率随Ba O掺杂量的增加单调下降。在1260℃烧结温度下,当Ba O掺杂量为0.025wt%时,样品具有最低功耗值,且其他磁性能也较好。另外,与不掺杂Ba O的最佳烧结条件下铁氧体样品相比,1260℃烧结掺杂量为0.025wt%的材料起始磁导率降低,但功耗的温度特性更优。  相似文献   

19.
用加压烧结(热压)法已制成适合于记录磁头用的多晶锰锌和镍锌铁氧体。本文描述了加压烧结的一般状况以及设备细节,也讨论了在通常玻璃熔接范围内晶粒尺寸和温度对加压烧结锰锌铁氧体磁性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可以看到,在所研究的晶粒尺寸范围内(15~500微米)铁氧体强度随晶粒尺寸减小而增加,而材料耐磨损能力却相反。在500~900℃范围内,回火以除去剩余机械应力可使导磁率增加直到30%。在低温回火时强度有类似增加。然而,温度高过500℃,强度急剧下降,下降量与铁氧体表面光洁度和几何形状有关。通常,在表面光洁度差和增加表面一体积比时强度降低。本文列出材料磨损和硬度与晶粒尺寸和成份关系的数据,还讨论了用加压烧结的锰锌铁氧体作录象器磁头时与用Alfesil和单晶锰锌铁氧体相比性能的改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的铁氧体永磁直流电动机是由直流电网供电,而不是采用直流稳压电源;电动机的环境温度为-20℃到 70℃,相应于民用和工业用场合。下图为锶铁氧体磁钢的基本特性曲线,它与温度明显有关。图中,磁钢的剩余磁感应强度B_r值在中等以上,矫顽力H_0很高。对于B_r温度系数为-0.2%/℃,对于H_0,约为 0.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