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豫中地区方顶村是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更好地保护当地传统民居,提高传统民居居住舒适性,本文从传统屋面构造层次角度分析方顶村传统屋面适宜性改良技术,并提出课题示范点方兆图故居的屋面改良技术,最后对传统与改良屋面进行热工性能分析,以期对豫中地区传统民居屋面的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豫中地区方顶村是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更好地保护当地传统民居,提高传统民居居住舒适性,本文以豫中传统民居地面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着眼点,以传统地面构造层次角度分析方顶村传统地面适宜性改良技术。通过分析与选取地面构造形式、保温防水材料,提出课题示范点方兆图故居的地面改良技术,最后对传统与改良地面进行热工性能分析,对豫中地区传统民居地面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合院式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通风、防潮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不改变其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的前提下,提出一种传统合院式民居地源式温度自调节通风系统及其通风降温方法。并以郑州市方顶村方兆图宅为例进行实地技术应用和测试。结果表明,合理安装地源式温度自调节通风系统可在夏季有效提高传统民居室内的通风降温效果,对传统合院式民居的风环境绿色改良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街区方顶村地处丘陵地带,建筑随坡就势,窑房结合,建筑布局不拘于陈规。村民采用当地的生产材料,结合传统的工艺做法,建成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及地理环境的建筑组群。村落南北两区分合有序,毗邻院既各成体系又联系紧密。现保存有相对完整的明清传统建筑群,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中原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与空间理念,具有重要的实例研究价值。该文通过现状调查和历史文献的整理,记录并分析了方顶古村的街巷格局、院落形态、组织方式等,为古村的合理、永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浅议中原传统民居研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传统民居进行了分析比较,寻找传统民居与地域、文化等的关系,分析了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并结合中原地区的地域特色谈中原地区民居研究的价值,阐述了传统民居模式在我国当代住居中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民居地域风格的定位和空间型制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本土文化孕育下的民居型制,更应该深入研究在社会文化(移民等)因素下与其周边民居的联系,以便深入认识、区别和定位某种型制。本文结合峡江民居的多元化的因素研究为背景,运用比较学之影响比较的研究方法,以荆门京山民居和巴东野山关民居的合院空间形态研究为例,试分析移民文化影响下巴楚民居空间形态研究及其型制间的关联影响。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是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其主体价值的框架下,提升其使用性能和舒适度,对于保护大量有保留价值但不具有保护身份的老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屋面与墙体交接的节点部位,传统民居檐口存在保温性与气密性较差的问题,影响居住舒适度.为此,文章以河南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方顶村为例,在对其檐口部位原材料与原工艺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将现代节能改良技术与材料工艺以适应性的方式更新与整合到传统营造技术中,有效解决了传统民居居住舒适性、空间使用率等问题,获得节能效益,为豫中地区传统民居檐口改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华丽的民居要数汾河一带的民居最为出名。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有近300处。其中晋商豪宅大院成为了山西民居的典范。它们见证了晋商500年的兴衰史,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着晋商文化交织其中。  相似文献   

9.
地上文物大省山西与地下文物大省河南,由于地理、气候,人文,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显示出很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也同样体现在建筑方面。从河南现存的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与山西民居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同属于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体系,尽管个体建筑形制有别,但基本格局大致相同。现举两处民居实例:  相似文献   

10.
陆凤华  王艳锋 《山西建筑》2004,30(22):10-11
介绍了山西传统民居的文化潜质 ,地域特征和民风民俗 ,从其历史价值的利用、文化价值的应用与继承两方面 ,阐述了传统民居保护与继承的方法 ,以形成山西特有的乡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为破解佛山市“自下而上”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土地资源配置低效问题,佛山市开展了“三旧”改造。作为旧村改造典范的佛山市石头村因地制宜,创新旧村改造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改造促调整推转变的特色之路。基于对石头村的实地调研,从旧村改造背景与项目概况、方案推导与实施、改造方案效益评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其改造特色,以期为广东省旧村改造提供引导借鉴。  相似文献   

12.
“景村一体化”理念下旅游型宜居乡村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大奇 《城市住宅》2017,24(11):49-53
正旅游型宜居乡村是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提升农民生活品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景村一体化"理念,研究从沈阳马耳山风景旅游大区域的视角,结合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在充分考虑村民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下,探求乡村地域文化挖掘、旅游特色产品开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乡村宜居建设、规划管理创新的途径,形成以景带村、以村兴景、景村一体、协同发展的互动模式,推动宜居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本文提出村落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建立研究指标体系,运用AHP法计算指标权重,确定研究等级划分标准,并通过具体实例加以验证,以期为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优化,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但是由于我国施行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导致了"城中村"的出现。海城市虽然是县级城市,但是此类问题也比较突出,目前,已经影响并制约了海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因而,研究城中村改造问题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奥运村的赛后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楠 《建筑学报》2005,(6):38-40
文中比较详细地回顾了奥运村赛后利用的发展历程,对赛后利用模式进行了分类。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即将建设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村的赛后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杨君杰  代大胜 《华中建筑》2012,30(6):113-115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和要求,云南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至今,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的全面开展,为很多村庄带来了社会及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村庄规划编制的不断深入,由于时间紧迫,研究深度不够,村庄规划的编制落后以及规划实施管理的缺失引发无序建设和盲目发展的问题日益呈现。该文试图从中找出现行的村庄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云南省村庄规划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敦鹏  喻乐军 《规划师》2008,24(10):30-33
作为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伴生品,国内许多城市存在城中村问题。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作为促进、协调城中村改造的综合平台,兼具社会组织改良与物质环境综合改造、多方主体利益协调、村城环境融合以及法定控制与操作实施等多重属性。深圳市坭岗村改造专项规划在总结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的作用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统筹协调政府、业主和改造主体三者之间利益关系,既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同时严格控制城中村改造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为解决类似的城中村问题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当前开展的村庄整治和建设,大多依靠增减挂钩政策来完成,在短期内可迅速改变村庄面貌,但整治之后往往面临工业带动不足、农业发展萎缩等困境,不能很好地落实中央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从乡村社会治理的视角,以河北省小弟八村自主式的村庄整治实践为案例,分析整治过程中自然、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于村干部、村民的个人决策过程,并模拟出自主式的制度变迁过程,以期对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究徽州民居宏村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使人们能够从多层次欣赏、体味、感知宏村的艺术美学价值,推动城市建筑的中国特色发展。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村落整体风貌的环境观、街巷及公共场所的空间观、民居建筑的审美观3个方面揭示了徽州民居宏村的人居环境和艺术美学价值及感知方法。从可继承性发展的视角诠释了徽州民居宏村内自然与物质环境,天、地、人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对全面认知和保护传统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梅州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特殊的系统,它具有人文的、景观的、情感的一面。由于古村落系统具有开放性,社会环境必然要对系统产生强大的作用;因古村落保护而引发的矛盾减缓了系统改变的速度;但是,由于古村落系统突现性的存在,决定该系统最终会被现代村落系统所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