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窑洞曾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冬暖夏凉节能节地的特点闻名世界.而豫西的下沉式窑院更是因其原始的生态理念以及独特的中国传统院落空间得到中外学者的称道。近些年受国内弃窑建房之风的影响,现实中,豫西下沉式窑洞拥有着严峻的现实状况,极大的价值意义和开发潜力。本文在对地坑院的历史变迁、地域特色、建筑价值等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豫西地坑院在当代民居建筑中的现实意义、主要存在问题及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窑洞民居是生土建筑中重要类型之一,豫西地区地坑院窑洞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越的物理性能、深厚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地坑院窑洞的保护性设计项目逐渐增加。本文针对豫西地区传统地坑院窑洞保护与更新的实例展开调研,对地坑院窑洞的再利用方式进行梳理,试图完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使这一古老民居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豫西塬上地坑院民居的调研,对其现存状态和建筑、生态、文化等方面价值进行论述,指出地坑院的"生"与"灭"是该类生土建筑保护和发展中面对的现实问题,先保留、保存、保护这类独特的乡土建筑类型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豫西民居除了窑洞建筑之外,地面式民居也是其主要形式。但是由于当地取材限制,建筑的材质有极强的地域特色。豫西地区地面式民居类型大致可分为地面式院落、石头房、土坯房这三种基本的形式。将豫西地区三种地面式民居类型作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对这三种地面式民居的形式以及建造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简要介绍这几类民居的的主要特点、营造方式以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高磊 《中州建设》2009,(14):73-73
每一种民居形式都是从低级向高级逐渐升华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都带有鲜明的地域或民族特征。豫西地坑院建筑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厚,充分反映豫西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文化特征。保护这种民居形式,也就是保护中华民族从远古到现代不间断的物质记忆。  相似文献   

6.
窑洞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居形式,本文通过对陕县地坑院的调查研究,指出了地坑院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传统建筑优势与现代建筑功能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对节能生态建筑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7.
李光 《中外建筑》2012,(5):50-52
以豫西为代表的地坑窑居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该文以豫西塬上民居为例,从院落民居的特征、建造技术、利用地方材料等方面的探讨,对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传统民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芸 《中外建筑》2013,(7):81-82
内乡县吴垭村石板民居具有比较典型的豫西南山区传统石板民居形式。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及历史文献研究等方法,从单体建筑、院落组合、空间处理、结构体系、阁楼及屋面等方面、对豫西南山区传统石板民居的院落空间及建筑特征进行研究。针对这一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应进一步加以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坑院建筑是从黄土塬上的穴居演变而来的特殊建筑类型,蕴含着珍贵的人居文化基因,是人类居住建筑的活标本与历史文化记忆。本文以地处关中地区的三原县柏社村传统民居——传统地坑院建筑为研究对象,针对现状调研后发现的问题,从地坑院建筑功能转变和建筑细节处理这两方面,提出合理有效的现代应用设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豫西地坑院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从选址、整体设计到构造施工一套完整的防水排水体系.通过对豫西地坑院的深入调研,总结豫西地坑院在建筑防水排水方面独特的理念、设计及构造,为当代建筑地下空间设计提供借鉴.地坑院的排水设计要点集中在控制汇水面积,防止雨水倒灌的“堵”、窑顶雨水的“排”和地下院落雨水的“渗”;防水要点集中在用便于取材的建筑材料、简单易行的修建技术对重点防水部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