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心雨 《中国食品》2005,(7):4-25
在京城的娣园素食里,笔者见到了一对素食夫妻,丈夫姓谢,三十开外,眼镜下瘦弱文静的脸上透出一股自信,他用舒缓的语气给我们讲述着吃素的学问。中国的素食者大都笃信佛教,居士们往往以吃素的程度判断每个人佛教修养与修行的深浅。这位谢先生告诉笔者,他并不是严格的素食者.在家里决不沾荤腥,但有时因为工作交际应酬需要,也偶尔吃肉,他说这在佛教里并不犯戒,而是开戒。  相似文献   

2.
凌风 《中国食品》2005,(11):6-17
笔者在采访中遇到了一位素食者,年近四十的中年妇女,消瘦的身体充满着平和。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学佛快十年.月收入在两千元上下,丈夫也一起吃素。问及食素的体会.她郑重地说:现在素食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除了每天在家里保持净素之外.她每个星期都要去素食馆尝尝有没有新的素菜。她的出家师傅曾告诉她.开素食馆是弘法利生的好事.一定要去关照那些真心推广素食的素食馆.  相似文献   

3.
<正>说来话长,我是一枚素食者。至于什么缘由,这个故事以后再谈。在中国大陆,您知道的,吃素的人很少,素餐馆很少,常常要去普通餐馆吃饭。而一般餐馆包括酒店餐厅的厨师和服务员,又几乎不知道什么是素食。在告诉他们我是素食者之后,他们还是常常会问,鱼能吃吗?虾能吃吗?他们对于佛教的素食,更是不理解,告诉他们葱、蒜、洋葱、韭菜等不能加,他们常会说,这都不是植  相似文献   

4.
赵艳 《美食》2012,(1):61-61
我们都知道,喜欢吃肉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高于常吃素食的人。然而,纯素食者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据台湾《康健》杂志刊文,有研究表明,相对于正常饮食的人,素食者中风风险增加2.3倍,癌症风险增加1.26倍。  相似文献   

5.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0):6-37
笔者在京城跑了大半年.总算将京城的绝大部分素食馆尽收眼底。从“老四家”(功德林、绿色天食、荷塘月色、净心莲)到“中生代”(百合素食)十几家新贵.笔者每采访一家都会有新鲜感:一是每家开素食馆的因缘不同,有因为笃信佛教多年而开素食馆的,在京城素食馆中占大多数.如净心莲的冠林师傅、荷塘月色的夏泽红、静思素食的周伟、慈海素心的向颖、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把素食等同于"吃斋念佛",那就完全错了。素食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地吃肉与不吃肉的划分,要知道,即便是吃素,也有"等级"之分了。一是纯素,即食物全是植物制品。二是乳素,即除了植物制品外,还补充牛奶和乳制品。三是蛋乳素,即除了植物制品外,还补充牛奶、乳制品和鸡蛋。四是肉素,或称"白肉素",即除了以上食物外,  相似文献   

7.
吃素的尺度     
许多人认为"吃素"就是只吃植物性食物,其实这种认为并不完全正确。"吃素",在医学上称为"素食",主要分为三种:全素素食、奶素食和奶蛋素食。还有部分素食者不拒绝鱼类等白肉食物,但不吃红肉,被称为"半素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2):40-41
素食馆经营得成熟与否,首先要看其经营理念,因为素食馆的经营者大多数是佛教人士,用佛教的说法,发心和实际行动的密切结合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体现素食馆经营者佛学修养深浅的重要表现。笔者在采访京城的素食馆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有些素食馆在经营之初无疑是保持着纯正的发心,但当经营发生困难时,素食经营者往往会在发心与利益之间摇摆,从而在菜品、菜价、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功利性。这些做法可能会带来短期利益,但品牌因此受到损害,回头客逐渐减少,更增加了经营的困难。当笔者在朋友的推荐下采访上海的枣  相似文献   

9.
日本斋饭     
正斋饭是日本素食的代表性食物。自从中国唐朝时期大乘佛教传入日本以来(小乘佛教允许吃三种净肉),日本的斋饭文化便传承至今。不论中、日,斋饭本就是佛教徒的修行功课,属于一种仪式。这要求斋饭原料源自于施舍的人(也叫施主),一般由僧人化缘所得,寺院厨房加工,定时定点食用。这样制作出来的斋饭不见得美味,还要求心无杂念地吃。斋月里更是有"过午不食"的要求,例如当年弘一法师李叔同就坚持律宗的斋戒形式,每日一食,严格律己。  相似文献   

10.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2):0-41
素食馆经营得成熟与否.首先要看其经营理念,因为素食馆的经营者大多数是佛教人士.用佛教的说法.发心和实际行动的密切结合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体现素食馆经营者佛学修养深浅的重要表现。笔者在采访京城的素食馆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有些素食馆在经营之初无疑是保持着纯正的发心.但当经营发生困难时.素食经营者往往会在发心与利益之间摇摆,从而在菜品,菜价、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功利性。这些做法可能会带来短期利益.但品牌因此受到损害.回头客逐渐减少.更增加了经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环球速递     
正美国纽约学校将实施"周一无肉日"美国纽约市市长白思豪近日宣布,今年9月开始,纽约市110万名公立学校学生周一吃素食餐。白思豪说:"少吃肉既能改善纽约人的健康状况,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纽约布鲁克林区有15所学校一年前就已经实施每周一吃素食早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吃肉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吃吧,怕胖,怕胆固醇;不吃吧,又馋得慌……也就是因为这样,国外有不少快餐店逐渐"转型",推出用素食做成的"素肉",比如:2017年9月,英国必胜客开始提供纯素芝士;2018年4月,美国肯德基率先推出素食炸鸡、素食汉堡等一系列素肉。至于我国的传统素肉,品种就更多了:素鸡、素火腿、素虾仁、素肉丸子等。以素肉代替肉食,似乎既能享受肉味,又健康,但事实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绿色和平运动、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的风潮,素食已成为一种全新的饮食方式。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适当多吃素食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有诸多益处。有关资料表明,长期吃素的人,其体内的抗肿瘤、造血能力比长期吃肉的人要高出两倍,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胃病、肾脏病、关节炎等一系列疾病则要比普通人低得多……在此,笔者将中西素食的起源与发展情况向大家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8-19
在我的想象当中.素食无非是青菜豆腐之类.素食餐厅的菜价自然也不会贵到哪去。但乍一打听.才知道去素食餐厅吃素食属于中高档消费,而且很讲究品位.一般的工薪阶层顶多是去尝尝鲜。冒冒然采访了京城的几家素食餐厅之后.笔者又多了几分新感受:每家素食餐厅都有鲜明的特色,每家又都在“阳春白雪”的文化与经营中寻找着一条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天气转冷,微博上热转的都是烤全羊等大口吃肉的帖子,对此不少素食者提出了建议:多吃素少吃肉,最好不吃肉。其实,近些年,随着营养过剩导致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富贵病"发病率的增高,以及为了健康和美体而兴起的减肥瘦身热潮的影响,吃素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营养科医师表示,养生重在平衡,过分追求素食,只吃蔬菜水果,营养不全面,必然要生出病来,又何谈养生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近几年来,在美国的许多地方和各种人群中出现了一股吃素热。美国的一家市场调研公司曾作过一次调查,表明美国的素食者已超过1,200万人。在这1,200万人,有36%的人说他们从不吃肉,有1/3的人说他们一个星期才吃一次肉,有20%的人说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11月25日,是“世界素食日”这一天又被称为“世界无肉日”。定立这个日期的主要目的是以关怀动物为基础,推广以植物性饮食取代动物性饮食。“世界素食日”虽然源于海外,但素食之风在我国古已有之,在《黄帝内经》等诸多占医典籍中皆有记载。古人从“养、助、益、元”的饮食观念出发,积极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认为常吃肉、多吃肉易使人气浊,而常食素易使人气清。  相似文献   

18.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过去,被认为是出家人专用的素食,经过时代的演变与推进,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种全球性的时尚标签,一种全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各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素食,一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的“素食潮”正在兴起。据了解,素食者对于素食的兴趣,有的是出于对国外时尚潮流的呼应与追随;有的是因为素食是最健康的饮食方式且具备许多荤食难以企及的营养学优势;也有的是出于对动物和环境保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美食如玉     
在我的记忆里,孩童时代最美的事莫过于吃糖和吃肉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糖和肉都成了稀罕之物,常常诱惑得我们唾液分泌、口水四溢、目光呆滞,所以我对吃糖和吃肉的印象特别深。一遇到有肉吃(如杀年猪),我们这些小孩就馋得拼死烂命地吃,死撑烂胀地喝,吃得小肚子溜圆、饱嗝不断。结果,到了第二天,肚子里哗啦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品学报》2020,(1):204-204
英媒称,素食者应补充维生素B12,还应当心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纯素食垃圾食品。据路透社12月19日报道,科学家警告说,改吃纯素食,不管为期多久,可能会带来体重下降和胆固醇水平降低等健康益处,但应该当心那些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的纯素食垃圾食品。营养专家说,热衷摄入以植物为主的食物的人还应该补充维生素B12,因为有证据表明,缺乏维生素B12的现象在纯素食者中很普遍,这可能导致一种能造成神经麻木的神经系统疾病。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营养学教授汤姆·桑德斯说,他和同事在对纯素食者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相当震惊地”发现,其中约20%的人“严重缺乏”维生素B12。报道介绍,维生素B12存在于牛肉、动物肝脏、牛奶、鱼和蛋中,制成片剂的维生素B12可作为补充剂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