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一维煤粉燃烧试验台上,对贫煤掺混不同煤种的混煤在一维火焰燃烧过程中氮的析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析出氮主要以NO存在,NO2生成量很少;贫煤掺混不同煤种在相同工况下燃烧时氮释放差别较大,掺配比、氮存在形态对氮析出产物的形式和浓度有较大影响;混煤燃烧氮析出曲线一般具有双峰结构,混煤析出氮与组分单煤的加权平均有一定差异,氮析出量与混煤掺烧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东动力用煤,研究了混煤燃烧NOx的生成及煤质、温度、掺混比、掺混煤种对NOx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煤NOx的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混煤中的氮含量;在试验条件下温度越高生成的NOx反而减少;HT贫煤随掺混FF无烟煤的增大,NOx浓度升高;掺混煤种对NOx释放有较大的影响.混煤燃烧过程中NOx释放往往出现"双峰",同时燃烧工况、掺混比例及煤种影响"双峰"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对贫煤与不同煤种组成的混煤在一维火焰燃烧过程中氮的析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贫煤掺混不同煤种燃烧时氮的析出特性差别较大,掺配比、氮存在形态对混煤中氮的析出产物形式、浓度有较大影响,在试验基础上找出了混煤燃烧过程中氮的析出规律,对混煤污染物控制,优化燃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制能实现恒温下煤粉热重测量的试验台研究了几种典型煤种单煤及混煤燃烧的失重特性,并同步测试了NO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煤粉中掺烧印尼褐煤能增大整体平均失重速率和提前燃尽时刻,且对于煤阶越高的煤其影响越显著;混煤整体平均失重速率、初始反应阶段平均失重速率与掺混比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混煤燃烧时NO生成累积质量小于各单煤生成累积质量的加权值;塔山烟煤和印尼褐煤氮析出时,相互制约程度较大,导致塔山烟煤与印尼褐煤混煤NO生成累积质量试验值与加权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煤种混煤燃烧时NO_x生成和燃尽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维沉降炉上对无烟煤、贫煤、烟煤及其混煤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NOx排放量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掺混比及一、二次风比例对燃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烟煤的掺混比例为25%,NOx的排放量较低,混煤燃烧时沿程分析结果表明,煤种特性的不同导致NOx排放时有不同的峰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STA449F3型热重分析仪对邵阳龙坪煤与河南义马煤两种典型煤种按照不同的掺混比例及掺混方式进行研究,得到混煤燃烧的相关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易着火煤种掺混比例的增加,各混煤的着火特性、燃烧特性和综合燃烧特性都有明显改善.磨前掺混方式混煤燃烧性能明显要优于磨后掺混方式.在邵阳龙坪煤所占比例为20%时,混煤燃烧性能较佳,适于电厂配煤燃烧.  相似文献   

7.
褐煤混煤结渣和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个容量为640MJ/h,配有独立的制粉系统和烟气取样分析系统的一维半工业的化热态试验台上,对革榻厂经常燃用的四种褐煤及春混煤的结渣和NOx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焦渣比和灰熔点对混煤的结渣程度进行了判别,发现混煤的结渣特性与掺混煤种的结渣特性有很大的不同而NOx的生成量与煤种的氮含量基本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混煤可磨特性与掺烧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种典型贫煤与无烟煤分别进行了不同混煤方式下的可磨性、粒径分布变化规律实验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混煤的可磨性趋向于难磨煤种、成粉样品中粗颗粒难磨煤多、细颗粒易磨煤种多。从可磨性标准测试角度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物理解释,提出混煤的可磨性必须由实验确定、"炉前掺混"时混煤的煤粉细度必须由挥发份较低的煤种决定、"分磨制粉"时各组份煤选取各自合理细度的结论。针对几种可磨性差异较大煤种的掺烧,根据制粉系统、燃烧系统的特点,进行了3种不同方式的"分磨制粉"掺烧方式优化试验,通过较好地控制难磨、难燃尽煤种的煤粉细度,锅炉效率较传统的"炉前掺混"方式均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部分电厂锅炉实际燃用煤种与设计煤种不符,针对某电厂600 MW实际锅炉选取神木、褐煤和优混等煤种按不同的掺混比例进行混煤燃烧试验研究,分别得到混煤燃烧整体经济性和环保性的相关运行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神木煤中掺混33%左右的优混A时锅炉效率可达94.78%,表现为经济性最佳;掺混33%左右的褐煤时污染物排放总量相对较低,表现为环保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10.
程伟良  杨经纬 《节能技术》2021,39(6):489-493
为尽可能充分利用劣质煤,进行炉膛混煤燃烧,并降低掺混燃烧过程中烟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混煤燃烧中NOx的析出规律研究.基于300 MW燃煤电厂锅炉机组,通过对现场大量运行数据及相应煤质分析,研究混煤中的水分、挥发分及灰分对炉膛出口NOx排放影响.研究发现,混煤在燃烧时水分和挥发分与NOx排放量均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灰分与NOx排放量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氧量变化将加剧其对NOx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O2/CO2粉煤燃烧技术的过程分析及烟气排放控制Q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川  姜英  武琳琳 《中外能源》2010,15(10):88-93
目前减少CO2排放潜力较大、可行性较好的CCS、IGCC都离不开CO2的捕集技术。新型O2/CO2粉煤燃烧技术可以将排放烟气中的CO2浓度提高到95%,并使高温烟气回流,减少热量损失,同时又减少S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与传统的O2/N2煤燃烧技术相比,O2/CO2粉煤燃烧技术增加了空气分离装置和烟气循环回流工艺。燃烧反应器中的主要反应包括有机物的燃烧反应、矿物质的氧化反应、脱硫剂的硫化反应等。高温烟气循环代替空气参与煤的燃烧反应能够减少能量损失,但减少的部分并不等于原有工艺排放的高温N2所带走的热损失,模型求解为Q=QA-QB。O2/CO2粉煤燃烧技术的主要优势体现在CO2高浓度捕集和液化储存环节,液化电耗约只有3%的下降,而传统技术液化电耗则可下降约27.8%左右,再加上减少的热损失,其经济性更加明显。O2/CO2粉煤燃烧技术可以对O2流量进行控制,使得不同质量的煤都得到充分燃烧。同时能够根据要求控制反应过程中排放的CO2、SO2、NOx中任意单个污染物的摩尔百分含量,通过求解目标函数f=f(XCO2,XSO2,XNOx,XCO,XH2O,…),使其达到最优值。  相似文献   

12.
挥发份燃烧生成NO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兴明  惠世恩  车得福  徐通模 《动力工程》2003,23(1):2164-2167,2138
对铜川贫煤进行了挥发份析出和燃烧试验。通过测取和分析挥发份燃烧后烟气中NO,对铜川贫煤挥发份中氮的赋存及迁移规律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研究表明,铜川煤的挥发份中氮的赋存形态至少为2种,随着挥发份燃烧温度的升高,NO浓度峰值的出现时间的向前移动,挥发份燃烧温度上升到1673K以后,虽然有利于热力型NO的生成,但对燃料型NO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煤燃烧理论,有效控制煤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再燃烧条件下煤粉热解过程中C、H、N释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携带流反应装置中研究了再燃条件下煤粉的热解特性,测量了煤粉在高温烟气环境中热解时的质量损失和煤中C、H、N等主要元素的释放份额,分析了煤种、热解温度、热解气氛和煤粉粒径等因素对煤中主要元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煤中H析出份额远大于C、N和煤的质量损失份额,C、N析出份额与煤的质量损失份额基本相同,随煤挥发分含量增加、热解环境温度升高和煤粉颗粒粒径减小,C、H、N释放份额增加,煤焦中H,C值下降。  相似文献   

14.
水煤浆与煤粉燃烧脱硫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煤代油是能源工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新型代油燃料,水煤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硫析出特点、脱硫影响因素(温度、Ca/S比)以及烟尘排放等方面,研究了水煤浆燃烧脱硫与煤粉燃烧脱硫的异同。试验结果表明水煤浆燃烧脱硫优于煤粉,是值得推广的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5.
燃煤电站汞排放量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燃煤电站排放汞是主要的汞污染源之一。从煤中汞含量分布、锅炉燃煤过程以及燃烧之后的各个过程来预测汞排放量。影响燃煤电站汞排放的主要因素有煤中汞含量,电站锅炉炉型,锅炉运行条件,所采用的烟气清洁装置包括颗粒脱除装置和脱硫装置的类型。利用文献资料中的统计数据归纳得到汞排放修正因子,同时利用其结果简略估算了中国燃煤电站的年汞排放量。1999~2003年中国燃煤电站的大气汞排放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59%,向废渣中排放的汞量年平均增长率为8.49%,尤其是从2002年~2003年的涨幅最大,2003年燃煤电站向大气的汞排放量达到了86.8t之多,废渣汞排放量为28.94t。图4表4参19  相似文献   

16.
石油焦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油焦是炼油工艺的副产品,具有低灰分和一定挥发分及高热值的特性,还含有相当多的硫、氮元素和钒、镍等碱金属元素,这些成分在石油焦燃烧时会造成锅炉内腐蚀和污染。在石油焦的利用上,通过燃烧回收热量仍然是主要途径。分别在220t/h煤粉锅炉上和热输入率为0.5MW的循环流化床热态实验装置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煤的掺烧实验研究。经过实验对比,认为利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将石油焦与煤混烧是一种高效、清洁利用石油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炉内煤粉燃烧一维数学模型及其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准确计算炉内煤粉的燃尽率,从研究煤粉粒子的燃烧机理入手,以炉膛内最复杂的燃烧器区域的煤粉燃烧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合理简化煤粉中挥发分和焦炭的燃烧过程,建立了炉内煤粉燃烧沿高度方向上的一维宏观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煤粉燃烧过程中氧含量的变化,以单个煤粉颗粒燃烧的等密度模型为基础,通过多种煤粉粒径的燃烧过程反映煤粉燃烧的整体过程,推导出计算炉内煤粉燃尽率的显示公式,满足了实时仿真计算的要求。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和现有的文献相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鹿鹏  赵长遂  陈晓平  梁财  蒲文灏  范春雷 《动力工程》2007,27(5):691-696,701
煤粉的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是大规模煤气化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输送压力可达4MPa、管路固气比可达660 kg/m3的气力输送实验台上进行实验,考察不同的输送压力、输送差压、流化风量、充压风量、补充风量、煤粉含水率等条件对煤粉质量流量、固气比、表观气速等输送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高的输送压力、较大的差压、合理的风量与含水率较低的煤粉更有利于实现高压超浓相的气力输送.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和煤混合燃烧实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是一种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和煤炭资源并同时降低污染排放的新型燃烧方式。本文在STA409C型热综合分析仪上对一种煤样和两种生物质样以及它们不同的比例所得的混俣试样进行燃烧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煤中加入生物质后,着火燃烧提前,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燃尽特性。生物质和煤混合后,发热量增加,提高了生物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