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某实际明挖隧道的竖向逃生通道结构设计,对隧道外部结构的前室门宽度、楼梯宽度、楼梯间休息平台深度三个因素各自对隧道内部疏散过程的影响,利用Pathfinder工具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隧道外部竖向疏散通道对隧道内部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约为忽略竖向通道的2.43倍,尤其逃生人数众多时影响不可忽略;其中逃生楼梯宽度影响最大,宽度增加至1.6m,隧道内疏散时间可降低高达47%;前室门宽度、休息平台深度减小至1m均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本文研究预期为城市地下隧道的疏散模拟和隧道外部逃生结构的设计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某实际明挖隧道的竖向逃生通道结构设计,对隧道外部结构的前室门宽度、楼梯宽度、楼梯间休息平台深度三个因素各自对隧道内部疏散过程的影响,利用Pathfinder工具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隧道外部竖向疏散通道对隧道内部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约为忽略竖向通道的2.43倍,尤其逃生人数众多时影响不可忽略;其中逃生楼梯宽度影响最大,宽度增加至1.6m,隧道内疏散时间可降低高达47%;前室门宽度、休息平台深度减小至1m均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本文研究预期为城市地下隧道的疏散模拟和隧道外部逃生结构的设计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商场改扩建工程人员疏散方案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商场8层改造为电影厅,有6部疏散楼梯通往下层,有10个出口通往7层屋顶的避难平台.采用EVACNET软件模拟其3种可能的疏散方案.考虑报警探测时间和人员反应时间,方案一假设人员全部通过疏散楼梯疏散,疏散总时间355 s;方案二假设人员可以通过疏散楼梯和通往避难平台的出口疏散,疏散时间为475 s;方案三1区人员可以借助于2区疏散,疏散时间为325 s.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不同疏散楼梯设计模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构建了5类疏散场景,采用仿真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楼梯形式和楼梯转换平台数量与人员疏散效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楼梯形式和转换平台数量与建筑内的人员平均疏散距离和疏散效率有直接关联.分散设置4部楼梯且不设置楼梯间内转换平台时人员平均疏散距离最短,分散设置4部楼梯且楼梯间设置2个转...  相似文献   

5.
介绍使用剪刀楼梯的高层住宅普遍存在的“三合一”前室工程背景,分析“三合一”前室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了6种前室布置方案。针对布置方案,使用区域模拟软件CFAST进行火灾烟气蔓延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定量分析6种前室布置方案的烟气蔓延情况,得到安全疏散时间,完成对其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6.
使用EVACNET4软件针时贵阳奥体中心看台观众疏散设计做消防安全评估.疏散要求为全体人员从看台座位疏散到地面一层的时间应小于8 min.体育场建筑面积53 944m2,总疏散宽度137.8 m,总疏散人数为51 000人,人员比例取Simulex建议的数值:成年男性35%,成年女性40%,儿童15%,长者10%,平面行走速度统一取为1 m/s.初始设计状态下某些出口利用率不足,某些出口形成堵塞,五层通道宽度过窄(1.8m)导致疏散能力降低.优化设计中将五层疏散宽度增加到3 m并更改通道东侧功能用房布局,疏散时间减少到435s.建议:东看台中部设置栏杆门引导疏散人员;疏散走道地面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宿舍人员密度增大,学生在宿舍内使用电器、吸烟等行为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本文以某高校学校宿舍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Pathfinder软件模型模拟火灾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增加楼梯宽度、增加楼梯数量、增加出口数量能减少疏散时间。增加楼梯数量减少的疏散时间比增加楼梯宽度减少的疏散时间小。增加楼梯数量和出口数量能最大程度减少疏散时间,防止人员的过度拥堵,保证人员的安全。入住人数减少可以大幅度减少疏散时间,因此安排入住人数时应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薛莲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8):1071-1074
对某商业综合体进行疏散模拟,通过分析其人员疏散过程,发现该商业综合体的疏散走道中存在“瓶颈现象”、不平滑拐角的堵塞现象以及“T”形或“Y”形汇合处的集聚现象。分别采取增大瓶颈的宽度、改变走道轮廓线形状、适当扩大汇合处宽度形成缓冲区的措施进行优化,优化效果良好。此外,该商业综合体的安全出口、楼梯利用率较低。通过协调各出口的疏散宽度,使各安全出口的疏散同步进行,可以提高安全出口的利用率;将疏散利用率相差较大的相邻楼梯合并,可大幅度提高楼梯的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论证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疏散设备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利用pathfinder对高层建筑进行人员疏散模拟。通过制定不同疏散方案,研究使用电梯前后的疏散时间和出口人流量,合理分配楼梯和电梯的承载人数,提出最优的疏散方案。结果表明:在高层建筑中,人员疏散最大的瓶颈是楼梯;利用楼梯结合电梯的疏散方式能够减少楼梯的拥堵,有效缩短疏散时间,大幅度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在用高校教学楼的疏散效率,降低火灾风险,本文应用Pyrosim 和FDS 进行建模和火灾数值模拟,对温度、有毒有害气体、能见度进行分析确定ASET;同时通过Pathfinder进行疏散模拟,确定所需疏散时间并分析疏散过程中的拥堵问题,在安全出口的开放状态、数量、宽度、疏散路线等4 个方面进行改进,进行二次模拟后利用Origin 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根据安全疏散准则进行判断与讨论。结果表明:该教学楼原有安全出口能避免大量人员伤亡,但不能保证所有人员的安全疏散;对于长廊式的多层教学楼,疏散瓶颈集中于疏散走廊和楼梯处而非出口处,新增合适位置的出口相比增加通道宽度更有效,规划合理的疏散路线可明显缓解高层走廊的疏散压力,二者协同作用可以完全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