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简述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概况,研究了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以大型建筑物配电网为基础,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特性,分析了光伏电源接入大型建筑物配电网后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光伏发电的出力仿真及预测、配电网保护、电压调整、过电压、电能质量、非正常孤岛等内容,以期为光伏电源接入大型建筑物配电网、提高大型建筑物配电网的设计质量,促进安全运行和维护。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定于2014年9月13~14日(12日报到)在昆明举办2014分布式电源与主动配电网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主动配电网规划和运行控制技术、主动配电网市场运营模式、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电力电子技术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深入讨论其在应用与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分布式电源与主动配电网的发展。请各有关单位及作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一、主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1.分布式发电技术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主动配电网的规划和运行控制技术;主动配电网混合系统联合运行与协调控制;主动配电网市场运营模式;适用主动配电网的电力电子技术。2.新能源发电技术含并网新能源的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优化和控制;智能用电与用户互动技术。  相似文献   

3.
建立基于PSCAD/EMTDC平台的并网光伏发电仿真模型,根据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并网光伏发电站实际运行中测得的运行数据,对并网光伏电站接入配电网的稳态电压分布、频率波动以及光伏电站的谐波和故障特性进行研究。全面评估光伏电站接入公共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为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提供实际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对含有光伏发电系统的配电网进行可靠性评估,有利于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概括了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带来的影响,从光伏出力随机模型、光伏出力和负荷相关性、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光伏可靠性模型,总结了光伏发电孤岛运行模型,并对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评估中解析法和模拟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可靠性评估方法的改进、光储混合发电系统以及光伏发电接入交直流配电网可靠性是今后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可靠性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可能对配电网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传统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制约;在探讨如何利用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技术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问题后,对主动配电网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与主动配电网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并强调了二者在政策规划、技术规范和实验示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闫广新  刘新刚  张峰  李江 《低压电器》2010,(24):23-27,42
介绍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分析了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并入配电网后可能带来的电能质量、系统运行管理、电能计量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以期为光伏建筑一体化接入配电网、促进智能配电网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络变得愈发复杂。针对现有配电模式无法满足电力实际生产要求这一现实问题,在分布式供电技术和配电网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充分考虑到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负荷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提出随机潮流智能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根据配电网特有的闭环结构和开环运行方式,用Neighborhood Search算法求解,通过仿真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所做研究工作为我国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考虑配网电压暂态的大型光伏电站接入选点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系统与常规电源的发电特点不同,使得大型光伏电站与配电网互联的研究变得复杂和困难。本文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从光伏电站和配电网的特性出发,建立了含MPPT的实用光伏方阵仿真模型和含集中式光伏电站的配电网仿真模型,又以配电网中接入点母线电压暂态为考虑因素,就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选点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光伏电站接入选点时配电网络的短路容量、负荷水平对配网电压暂态有较大的影响,而配电网络的R/X比和接入点母线电压等级对配网电压暂态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在大力发展,这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其典型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必将影响配电网的运行。分析了光伏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的方式,并对配电网稳态运行及暂态运行的影响及其利弊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配电网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微网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发电和智能用电对智能配电网运行情况的影响也备受关注。介绍一种基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分布式发电的智能配电网物理模拟系统,研究各子系统的运行特性、智能配网的保护及控制策略。该系统可用于研究分布式发电、智能用电对智能配电网运行的影响,同时,也可作为培训教学系统使用。  相似文献   

11.
智能配电网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是智能电网中连接主网和面向用户供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接纳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的灵活运行和操作,是智能配电网建成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综合阐述和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相关内容,介绍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及相关特性,结合具体算例,重点分析了并网带来的影响,指出智能配电网优化规划的问题和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综合分析分布式并网的保护与控制,为未来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实践做铺垫。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储能、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后发电方式和用电行为的改变,智能用电技术成为当前及未来智能电网研究的趋势。基于智能用电技术的内涵及核心特征,从需求侧响应、电能质量调控、可再生能源消纳、最优潮流控制、设备利用率提升方面,综述了配电网灵活优化运行的应用需求;考虑配电网运行与规划的相互影响,从分布式电源规划、配电网规划以及储能和电动汽车规划3个方向对当前规划思路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源网荷供需灵活互动对配电网运行规划提出的挑战和未来配电网发展趋势,提出智能用电技术背景下配电网运行规划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一流配网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新能源的接入与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结合当前一流配网的发展实际,分析了新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能量补给的协调运行适应性;对比已有示范工程,提出了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充电站协调运行的模式,即新能源依靠充换储一体化站提高消纳能力,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结合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站和一流配网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袁园  刘天琪  程道卫 《华东电力》2012,(8):1365-1369
针对光伏电源接入中压配网的最大接入功率问题,在简化中压配网模型中分析了受母线电压及线路电流约束时光伏电源最大接入功率随配网PCC点电压变化的情况,并根据母线电压及线路电流随光伏接入功率变化的规律,推导影响光伏最大接入功率的PCC临界电压计算方法。经仿真验证,该方法准确性较高,适用范围较广。对光伏接入中压配网的规划和运行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电源呈间歇性/波动性,负荷呈随机性,利用概率统计理论研究基于不确定性量的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与控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针对近年来不断增加的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接入柔性直流配电网的现象,开展了概率潮流研究.以Nataf变换方法结合Cholesky分解进行不确定变量的相关性处理,提出了一种计及输入变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导致电压波动加剧等问题,限制了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文章从理论角度分析得到光伏功率波动水平以及光伏电源接入点短路容量大小是影响配电网电压波动大小的主要因素;考虑到未来光伏容量不断增加,光伏功率波动水平必将不断提高,因此增大接入点短路容量是降低电压波动实现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最为可行的方法,而配电网采用环网结构能增大接入点短路容量;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完整的光伏电源系统以及IEEE13节点模型,仿真验证了配电网采用环网结构增大短路容量能有效削弱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为分布式光伏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含分布式电源与充电站的配电网协调规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充电站共同接入配电网,对配电网规划和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提出一种综合协调规划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充电站位置及容量、配电网架建设和改造的综合优化规划。考虑风光资源和负荷的随机波动性,以配电系统投资、运行维护和环境成本的随机期望值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含分布式电源与充电站的配电网协调规划模型,采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一个待扩展的辐射状配电网络为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对含分布式电源与充电站的配电网进行综合协调规划,能够提高电网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得到的规划方案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V) panels, especially those behind the meter, has been greatly increased at the customers' side, which has been changing the operational landscape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that regard, a critical challenge is that the PV generation behind the meter cannot be detected and measured directly by the utility company. There are even cases where customers install PV without authorization. To ensure the secur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the utility company has to perceive the total PV generation from smart meter data while making operational decisions to strike a balance of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two-stage PV detection and capacity estimation method purely based on smart meter data, which is essentially a data-driven model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First, given the net load curves of customers, the PV capacity features are extracted and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model is used to classify the customers with or without realistic PV installations. Second, based o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original power demand, the total PV capacity curve is estimated by us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aytime and nighttime data based on the aggregated load information. Finally, the capacity curve, along with the net load curve, is fed into Long-Short Term Memory (LSTM) model as input to estimate the real-time PV generation of individual customers.  相似文献   

19.
考虑天气不确定性的光伏电站置信容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发电由于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一般认为只有能量价值而没有容量价值,但在光伏电站并网后电力系统的发电可靠性会有所提升,这表明光伏发电也具有一定的容量价值,如何衡量其置信容量是大规模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评估光伏电站置信容量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1年中天气情况建立考虑不同天气概率、最大辐射强度、云遮蔽以及温度波动的年光伏电站输出功率波动模型;其次,采用了基于序贯蒙特卡洛仿真的电力系统发电可靠性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弦截法进行光伏电站置信容量的迭代求解,并将数理统计中的检验2个大子样均值相等——u检验的假设检验方法引入到迭代求解的收敛性判据之中;最后,应用可靠性标准算例的仿真计算,证明了所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46,自引:8,他引:46  
介绍了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从分布式电源大规模接入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分布式发电技术和微网技术对智能配电网的影响以及应重点关注的技术问题。分布式发电技术有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但分布式电源大规模的并网运行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调度运行带来一定影响;微网技术通过不同层次的结构为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提供接口,是发挥分布式电源效能的有效方式;智能配电网则可通过对微网的有效管理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最后,通过对三者的分析对实现智能配电网的思路与技术手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