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介绍了苎麻/微细旦涤纶的纺纱特性,并对加工工艺,工艺参数及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纤维在纱中的径向分布及成纱性能作了测试。结果表明,微细旦涤纶主要分布在纱的内层,苎麻/微细旦涤纶混纺纱有良好的性能,并可使纱条达到较低线密度。  相似文献   

2.
文摘天地     
《丝绸》2003,(5)
031542 对生丝新标准关于抽取第五份公量样丝规定的思考/李国昌/丝绸检验,2003,No.1,9 对同一批丝的四份公量样丝进行不同的分组,得出迥异的结果:一分组组间回潮率小于1%,不需抽取第五份公量样丝;另一组间回潮率大于1%,需抽取第五份公量样丝。建议标准可直接规定以任意两份公量样丝的回潮率不得超过一定差值来决定是否抽取第五份公量样丝。031543 苎麻/微细旦涤纶混纺的纺纱探讨/蒋国华/北京纺织,2003,N0.1,23~25 介绍了苎麻/微细旦涤纶的纺纱特性,并对加工工艺、工艺参数及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纤维在纱中的径向分布及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棉纺设备上苎麻切段麻与 0 89dtex涤纶纤维混纺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 ,重点对纺制苎麻 /细旦涤 (R5 5 /T4 5 ) 9 8tex低特纱的细纱工艺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圣麻纤维和细旦涤纶纤维的特点,针对圣麻纤维和细旦涤纶纤维的性能,分析纺纱工艺等因素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探讨了提高圣麻/细旦涤纶/棉纤维混纺纱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苎麻与细旦腈纶混纺针织纱的纺纱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国华 《纺织学报》2002,23(3):28-29
介绍苎麻/细旦腈纶针织纱的纺纱特性,并分析了加工工艺、工艺参数及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麻/细旦腈混纺纱有良好的性能,适合作针织用纱。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涤纶微细旦低弹丝加工工艺流程及设备特点.通过对生产实践的分析,探讨微细旦低弹丝各项工艺参数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竹粘纤维与细旦涤纶混纺纱的纺纱工艺设计,并对成纱的质量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8.
广西绢麻纺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优选桂林地区的优质苎麻原料,对苎麻脱胶、细纺、织造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并配合采用纺纱、织造新工艺、新配方,经反复对比试验,掌握了苎麻纤维纺超高支单纱的技术工艺,攻克了麻纤维可纺性差、成纱断头率高的技术难题,纺出了条干均匀的72Nm纯苎麻纱。在织造工艺上,以20/22D真丝及75D涤纶牵伸丝作经丝与  相似文献   

9.
苎麻/壳聚糖纤维抗菌纱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苎麻/壳聚糖纤维抗菌纱的特性,对抗菌纱的工艺有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同时对纤维在纱中的径向分布作了分析计算,提出了改善抗菌性能及纱线使用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苎麻纤维的性能,即强力大、延伸度小、轻盈,具有防腐、抗菌、防霉等功能。将苎麻与Coolcool涤纶导汗纤维的物理性能进行比较,得出:使用苎麻和Coolcool纤维,采用添纱组织编织珠地织物可消除苎麻纤维的刺痒感并赋予织物吸湿快干功能。阐述了该面料的导汗性能、编织工艺、面料参数和工艺要点。织造工艺中包括设备参数、穿纱方式、张力装置的调整和送纱张力的确定。面料参数包括毛坯布和光坯布的面料参数。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采用13.9 tex的苎麻棉(50/50)混纺纱和8.33 tex/72 f吸湿排汗涤纶长丝,在多功能双面大圆机上开发苎麻棉运动休闲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对织物结构设计、原料选择及主要编织和染整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针对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和技术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棉麻混纺细号竹节纱的试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棉麻细号竹节纱的生产工艺与质量.选择了苎麻和亚麻两种原料分别进行棉麻9.7tex混纺竹节纱的试纺.分析比较了棉亚麻和棉苎麻混纺细号竹节纱各个生产工序的工艺配置和质量情况.结果表明:在前纺工序,两者的质量差异不大,棉苎麻混纺制成率好于棉亚麻混纺.细纱工序棉苎麻混纺竹节纱断头较少、成纱条干较好,但生产中易产生长粗节问题,应对细纱竹节参数及络筒清纱参数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自捻纱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对同种原料自捻纺纱线和环锭纺纱线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对比,讨论了适合自捻纺纱的纤维和必须经过复合才能进行自捻纺纱的纤维以及对纤维配比的要求。与环锭纺纱线相比,羊毛、腈纶、涤纶自捻纱的断裂强力依次降低81.25%、49.33%、31.39%。涤纶、腈纶等纤维能直接采用自捻纺加工方式,而羊毛和苎麻不能直接采用自捻纺纱,必须和其他原料复合自捻。分别对毛/涤纶、麻/涤纶、腈纶/涤纶双组分复合自捻纱进行拉伸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要使纱线拉伸性能符合要求,2种原料的组分中涤纶纤维含量需满足:毛/涤纶纱中占60%以上,麻/涤纶纱中占71%以上,但腈纶/涤纶纱的纤维配比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4.
探讨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分析了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的抗菌机理及抗菌纱线所织面料相比于抗菌后整理面料的抗菌性能优势。针对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设计纱线的纺纱工艺流程,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纺制了18.5 tex粘胶纤维/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60/40)混纺的抗菌纱线,并对其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混纺纱有较优异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由于苎麻纤维的特性,在棉纺粗梳纺纱系统上一般只能纺制较粗特的麻/棉纱,而目前一些厂家采用精梳纺纱系统纺制出了高品质的细特麻/棉纱。本文分析了精梳纺纱系统的优势,并总结了19.5tex麻55/棉45精梳纱的生产经验,为开发细特高比例含麻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中竹炭纤维含量与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变化关系,对不同混纺比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拉伸性能、应力松弛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力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先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然后增大。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棉的混纺比小于临界混纺比时,混纺纱的断裂伸长率变化趋于平直;一旦超过临界混纺比,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断裂伸长率迅速增大。在实际应用中,混纺纱最低断裂强度对应的临界混纺比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选用。随着竹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的弹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7.
大豆蛋白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的服用性能,但其存在抗皱性和尺寸稳定性差的缺陷。文章采用物理抗皱技术,将大豆蛋白纤维和超细特涤纶进行混纺以开发大豆蛋白纤维/超细涤纶高档特高细号抗皱纱线,详尽地探讨了其纺纱工艺,制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苎麻和山羊绒的性能,讨论了利用半精纺设备,加大对重点工艺技术攻关,开发出苎麻与山羊绒混纺比为50/50的针织纱产品.讨论了苎麻与山羊绒混纺针织纱的工艺流程,以及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介绍了苎麻与山羊绒混纺针织纱各开发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并对纱线的质量进行测量.阐述了生产难点,认为降低锡林、盖板和道夫速度、并条时采取定长络筒、提高粗纱捻度、细纱采用硬度大的胶辊,有利于成纱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成纱性能,采用一根5.0g/10m 精梳棉粗纱与另一根3.4g/10m涤纶粗纱在细纱工序进行全聚赛络混纺,纺出4种细度的棉/4 涤(60/40)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并与单根混纺粗纱喂入所纺出的纱进行成纱质量对比;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8种混纺纱线样本,在MOTTC B1型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分布状况,结合汉密尔顿指数分析方法,得到每种混纺纱内纤维的分布规律及内外转移趋势。结果表明:新型全聚赛络混纺纱的单纱条干CV值、断裂强力明显优于环锭混纺纱,且毛羽少;从单纱截面图得出,新型混纺纱中涤纶向纱芯转移呈现棉包覆涤纶的趋势,而环锭纺混纺纱中涤纶分布比较随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