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用于原油动态交接的计量方法一般采用流量计。计量过程中流量计系数、温度、油品物性等变化会导致流量计出现一定的误差,对原油计量结果产生相应的影响。采取合理措施控制油品温度、黏度,油品的流量、压力及设备等影响计量的因素,可以减少计量时带来的误差,提高原油动态计量精度,控制管输原油外销损耗。  相似文献   

2.
薛国民 《油田节能》2004,15(2):53-54
文中通过对原油动态计量油量计量、计算过程的分析,对参与油量计算的流量计系数、密度、原油体积温度修正系数、原油体积压力修正系数、含水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减小原油计量误差提出了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1 影响流量计系数的因素分析当以流量计进行交接计量时 ,在运行工艺条件下 ,由于温度、压力、粘度等因素的改变均会影响计量的体积。由于受生产工艺的限制 ,很多时间流量计检定时的温度、压力与生产运行时的温度、压力不同 ,其中温度是流量计计量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参数。当生产运行的温度高于检定的温度时 ,会使原油粘度减小 ,漏失量增大 ,同时原油温度的升高 ,使流量计计量腔容积增大 ,漏失量也增大 ,温度因素的影响 ,使流量计特性曲线向负的方向偏移。当生产运行时的压力高于检定的压力时 ,使流量计计量腔容积值增大 ,漏失量增大 ,同时使原…  相似文献   

4.
影响原油交接计量准确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流量计选型不当;检定时运行参数影响流量计系数的精度;运行时温度波动以及输送压力变化;化验、计算的人为误差等.针对各种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消除或减小计量误差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1.流量计检定简述 原油贸易交接大多采用流量计计量,流量计是一种连续长期运行的精密计量设备。为保证流量计的计量准确,长期工作的流量计必须利用体积管对其定期检定(检定周期一般为六个月),确定流量计系数。影响流量计系数的因素有标准体积管的标准体积值,流量计的脉冲数,温度和压力。  相似文献   

6.
原油的密度、含水率、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准确把握是保证原油交接计量工作科学性、公正性的前提,参与油量结算的各项参数是影响计量结果的直接因素。计量参数修正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关系到原油生产上、下游双方的单位效益,因此,分析原油计量参数对计量结果的影响对提高计量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站在某采油厂生产一线的角度,通过探讨流量计系数、温度、压力、含水、密度等参数对在原油交接过程中计量结果和输差的影响,研究如何在现有工艺下对输差进行合理控制和保障,尽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从刮板流量计工作原理以及误差分析出发,重点讨论了压力损失、漏流、压力和温度、振动以及腐蚀等因素对刮板流量计准确度的影响,并从实际使用的经验中总结出减少和消除影响其计量准确度因素的有效解决方法,有利于正确地了解刮板流量计的原理、误差特性以及影响其计量的因素,为刮板流量计的选型、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原油动态计量就是通过高精度的流量计,对流动状态下的原油进行连续的计量。用于贸易结算的流量计在使用前后,应分别进行在线实液标定,确定流量计系数及精度,使流量计满足贸易结算的使用要求。在原油中转码头及油库,对卸油和装油的计量通常由计量站完成,计量站一般包括计量系统、标定系统和辅助系统。介绍了原油动态计量和标定的原理、详细阐述了原油计量系统和标定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主要设备及功能,给出了原油动态计量和标定的工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动态计量油量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油计量工作方式逐渐由大罐静态计量转向流量计动态计量。流量计动态计量由于仪表本身的系统误差,及受检定条件与生产运行条件下油品性质、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而存在着误差。另外,目前动态计量大多采用流量计配玻璃密度浮计计量方式,油品分析过程中的采样,水分测定及密度测量均由人工操作来完成,除仪器本身误差外,人的因素也会带来较大的附加误差。因此在油品输送过程中要加强油品的均匀性和平稳性,提高油品分析操作人员的技能,既要重视仪器仪表的管理,也要注意人为误差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标准体积管     
标准体积管是一种新型的流量标定装置。它能对流量计实行密闭实液标定。由于标定和计量工况一致,这就消除了因粘度、温度、压力不同给流量计带来的不良影响。流量计不需要进行系数换算,从而提高了计量精度。由于标定球有清管作用,所以它不但能标定计量一般液体的流量计,而且还可以标定计量原油和其他高粘度液体的流量计。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