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智能电网开启电网运行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智能电网(Smart Grid)的定义、特点、组织架构,总结出了智能电网具有的四个特点.详细给出了智能电网两种形式的组织架构图,并就两种网络架构图做了具体的分析,从"硬件"、"软件"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三方面指出了建设职能电网面临的技术挑战.总结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是鉴于智能电网的诸多优点认为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是必然选择;二是强调了智能电网标准的变化性,认为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是其智能化提高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平果可控串补工程及其在南方电网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曹继丰 《电网技术》2004,28(14):6-9
文章对平果可控串补(TCSC)工程的控制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天平Ⅰ回(Ⅱ回)线旁路串补、投入固定串补(FSC)和投入FSC TCSC这三种不同的运行方式在增加系统传输容量和提高系统稳定性方面做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平果可控串补在改善南方电网稳定性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     
《供用电》2014,(5)
正"太空润滑剂"有望解决锂电池易燃特性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被用作太空机械元件的润滑剂的一种聚合物全氟聚醚(PEPE)能够与锂盐溶解,并且具有极好的热、氧化稳定性。研究团队通过对特斯拉上所采用的锂电池进行试验,验证了PEPE代替传统聚合物成为电解质的理论可能性。试验证明PEPE做电解质的锂电池在导电效率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智能电网(Smart Grid)的定义、特点、组织架构,总结出了智能电网具有的四个特点。详细给出了智能电网两种形式的组织架构图,并就两种网络架构图做了具体的分析,从“硬件”、“软件”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三方面指出了建设职能电网面临的技术挑战。总结得出了两点结论:一是鉴于智能电网的诸多优点认为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是必然选择;二是强调了智能电网标准的变化性,认为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是其智能化提高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涡旋压缩机设计过程中,确保动盘稳定运转是设计中核心技术点之一.为更准确的计算动盘运转稳定性,以某型号的涡旋压缩机为研究对象,结合压缩机实际运转过程,分析动盘受力特性;推导出动盘运转稳定性计算的理论数学模型,将复杂的动盘运转稳定性问题转化为止推反力作用点的求解问题.通过试验掌握了背压与转速之间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完善全频段动盘运转稳定性计算模型,并提出动盘运转稳定与否的判定基准,为涡旋压缩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稳定性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远古。但一般认为 ,是俄国数学家李雅普诺夫 ( Lyapunov) 1 892年的博士论文 [1]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里稳定性最基本和最完备的理论。 1 0 0多年以来 ,李雅普诺夫的稳定性数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有增无减。可以说 ,目前几乎所有的稳定性理论和方法都是基于李雅普诺夫的稳定性数学理论来建立的 ,或者是它的变形、扩展和推广 [2 ]。因此 ,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李雅普诺夫的稳定性理论被认为是每一个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几十年来 ,为自然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剪切波状液膜流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剪切波状液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液膜流动形式,因受界面剪切力的影响,其水动力学特性和流动稳定特征与自由降膜流动明显不同。基于边界层模型,在考虑完整的边界条件下,采用积分法和线性化理论,推导了沿倾斜壁面下降的二维剪切液膜表面波线性稳定性方程,方程中包含界面剪切力、雷诺数、波数和倾角的影响。研究表明,剪切液膜流动存在3种状态,由界面剪切力和重力分量gsinq 决定;正向剪切力促使流动稳定性减弱;反向剪切力在小雷诺数时使稳定性减弱,大雷诺数时使稳定性增强;随倾角增加,重力稳定分量的作用减弱,不稳定分量的作用增强,液膜流动趋于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李祎春  宋晓光  李军 《变压器》2021,58(11):21-23
本文中笔者仿真分析了撑条分布状态、绕组偏心、导线绕制紧密程度三种初始缺陷对绕组辐向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三)余贻鑫李国庆(天津大学电力及自动化系·300072)张连斌(东北电力学院电力系·132012·吉林)(上接本刊第7期第64页)3电压稳定域和经典时间框架下的电压崩溃电压崩溃过程的动态十分复杂,至今还未彻底弄清...  相似文献   

10.
静态电压稳定分析系统的研制及其在华中电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心海  王星华  黄涌  李继升 《华中电力》2002,15(Z1):102-106
简要介绍了静态电压稳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充分考虑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静态电压稳定分析系统.该系统集成了目前最常用的三种主要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即裕度指标和灵敏度、奇异值指标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该系统已在华中电网中初步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分析结果与华中电网运行实际变化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常规滑模控制器的抖振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分数阶终端滑模控制器.不同于常规的滑模控制策略,该控制器可以保证系统全局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并可以显著改善系统的抖振情况.利用分数阶系统稳定性理论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了该分数阶系统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特性.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与实...  相似文献   

12.
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是电力系统稳定性评估中的难点和重点.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考虑多输入特征集的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首先建立包含故障前、故障发生时刻、故障切除时刻的多输入故障集;然后基于深度学习建立卷积神经网络并离线训练PMU数据,最终达到快速准确评估暂态电压稳定性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估方法与现有的神经网络...  相似文献   

13.
磁流变液(Magneto Rheological Fluid, MRF)是近半个世纪前出现并发展至今的一种新型智能材料,通常由微米级磁性颗粒、基载液、添加剂三部分组成,未施加磁场时呈现出液体的自由流动状态,施加磁场时可在毫秒级时间内转换为具有类固态相的结构。目前众多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分散稳定性等较差,直接影响磁流变装置的应用效果。总结了磁流变液各组成成分对其流变特性、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讨论了磁流变液在阻尼器上的应用,从而为优化磁流变液的性能及其在阻尼方面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超铁电池以其绿色、高能等特点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超铁电池不仅具备高的理论容量和理论电压,而且廉价易得,对环境友好,所以超铁电池的开发顺应了人类对健康和安全的要求。目前超铁电池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寻找一种放电性能好且具有较高稳定性的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从一种阴极材料高铁酸钡的制备现状出发,研究了高铁酸钡固体材料的稳定性;探索了增强高铁酸钡固体材料稳定性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电解质溶液和不同材质的隔膜下的放电性能,从而找到提高Zn/BaFeO4电池性能及其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是解决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聚合物聚丙烯腈(PAN)耐热性高且电化学稳定性好,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骨架组分。本文首先指出了PAN为基体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主要存在的问题;接着综述了几种当前存在的基于PAN基的凝胶聚合物改性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物基质改性法、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改性法、离子液体改性法和制膜工艺改性法等,并对PAN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是电力工程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介绍了分岔理论在电压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其次,给出了电压稳定分析中常用的静态指标,阐述了各指标的特点。最后,介绍动态电压分析方法,并对电压稳定性分析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不同网架结构下的直流微电网系统是否具有稳定性差异尚不明确,亟需开展研究.针对该问题,建立几种典型网架结构下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基于参与因子以及系统特征根的变化,研究不同网架结构下系统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单独改变源侧控制器参数,不同网架结构下系统的稳定性基本一致,仅存在谐振频率的差异;单独改变负载侧控制器参数,仅影响与负载有关的振荡模态,且负载与线路基本不产生交互作用;单独改变线路参数,由于源网间的交互作用,不同系统间出现稳定性差异.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QFSN-200-2型汽轮发电机所使用的不同种轴承的稳定性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原设计的三油楔轴承稳定性裕度偏低,应换用轴瓦宽度缩短的三油楔轴承或椭圆轴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阻抗法作为一种研究风电系统次同步振荡的热点方法,其采用的频域阻抗判据根据电抗过零点时电阻正负判断系统稳定性,判别方法简单但缺少理论证明.文中基于状态空间的阻抗求解方法,讨论了频域阻抗判据和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关系.证明了阻抗法和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稳定边界一致;非边界情况下阻抗判据有2种情况,文献中的频域阻抗判据适用于其中一种情况,此时得到的阻抗判据和李雅普诺夫第一方法稳定性判别结果一致,但振荡频率不同.进一步,探讨了阻抗法判据的适用范围.最后,基于2个风电系统算例验证了阻抗法判据2种情况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并网呈现低密度和大规模的趋势,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同步稳定性的挑战.为了研究在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情况下的电力系统同步稳定性,本文以带节点负荷的非均匀大规模分布式发电系统为对象,首先结合下垂控制和Kuramoto模型推导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推导出系统节点锁相的必要条件;然后利用?ojasiewicz不等式判断系统收敛到同步稳定点的速率.为了验证理论结果的有效性,基于实例低压配电网络构造出带有节点负荷的3种基本网络,并设计了一个低压微电网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星形网络同步稳定性最优,且同步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