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一飞  李新福  田学东 《计算机工程》2020,46(4):236-240,246
为保证SAD算法的立体匹配效率,提高匹配精度,提出一种融合边缘特征的立体匹配算法Edge-Gray.通过边缘计算得到边缘特征图,在进行匹配的过程中,根据当前点与领域点的差值确定匹配窗口大小和匹配源图,在此基础上进行视差优化得到视差图.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SAD算法相比,Edge-Gray算法的平均误匹配率较低,对于边缘较多的Cones图像立体匹配效果较好,其误匹配率可降低10.52%.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基于特征点的立体匹配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立体匹配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主题之一。为了快速并更精确的对特征点进行立体匹配,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特征点的立体匹配算法。该方法独立于特征点的检测算法,先以扫描线作为匹配单元,然后以鲁棒函数为匹配代价函数,最后用顺序约束对每一匹配单元的视差图进行检测与校正。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匹配精度高于传统的基于NCC(norm alized cross-correlation)的立体匹配算法,并且运行时间快,可以应用于纯软件的基于特征点的立体视觉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OpenCV的立体匹配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OpenCV的立体匹配算法,先使用投影仪在物体表面添加棋盘格角点特征,再利用OpenCV库函数对角点特征的像素精度和亚像素精度位置进行检测和计算.最后使用基于OpenCV的立体匹配算法完成图像对间角点特征的匹配.为了验证该算法,在VS2008环境下利用VC++进行了实验.算法验证实验和三维测距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匹配效果理想,匹配精度也高于传统的视差图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4.
立体匹配是目前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主题之一,在三维重构、对象识别与分类、图像对齐等应用中,立体匹配都是一个关键步骤.为了能够更精确地对特征点进行匹配,给出了一个新的匹配约束条件:匹配点距离相关性约束,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立体匹配算法.该算法独立于特征点的检测算法,首先使用灰度相关法进行初始匹配,然后利用最小中值平方法获得部分正确匹配点集,在此基础上加入匹配点距离相关性约束进行引导匹配,得到最后的匹配点集.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很好地实现特征点的正确匹配.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图割的改进立体匹配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基于图割法的立体匹配算法耗时太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化网格图的立体匹配算法.算法 通过区域匹配算法得到每个像素的初始视差值,然后只保留完整网格图的部分可能的视差值,去除其余大部分的节 点和边缘,建立简化的网格图.该方法大大缩减了网格图的容量,缩短匹配所用时间,并且能够选用更大的视差范 围.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视差图,而且大大缩短立体匹配所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图像立体匹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的立体匹配一直是立体视觉的研究重点.首先简要介绍了立体匹配方法及其分类,归纳了立体匹配中的各种约束条件和相似性测度函数;然后总结了局部匹配算法和全局匹配算法的特点,并结合对象的三维重建问题重点分析了全局匹配算法中的动态规划算法、图割法和置信度传播算法;最后对立体匹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特征约束及区域相关的体视匹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体匹配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为了得到准确的高密度视差图,通过对基于区域和基于特征的体视方法的讨论,综合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了基于边缘特征约束及区域相关的立体匹配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基于特征技术来得到边缘特征点,对边缘特征点再做灰度等区域相关匹配处理,然后在匹配的边缘特征点约束下,对非边缘特征点采用区域相关算法进行匹配,得到整体高密度视差图。这样既缩小了匹配搜索空间,又保证了匹配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移动机器人目标跟踪对立体匹配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行配置系统的改进WTA算法;首先提取图像的边缘点和两幅视图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点作为特征点;然后对特征点采用WTA算法进行立体匹配,而对非特征点仅进行简单的验证,其视差值为邻近像素的视差值;最后得到致密的视差图;该算法提取的特征点集中于视差不连续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匹配精度与现有其它算法相当,但计算速度很好地满足了实时性的要求,并且边缘特性较好,是一种匹配准确、实时性好的立体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PCB自动装配线多焊盘实时定位方法。采用多分辨率图像金字塔匹配策略,利用模板图像与待搜索图像的灰度特性,使用圆投影匹配进行初始候选匹配点的选取,得到一系列的候选匹配子图;使用SIFT算法对候选匹配子图和模板图像进行特征匹配,确定对应匹配点,消除误匹配的候选子图;根据点的模式匹配,确定大致的旋转角度,使用重采样和插值的方法计算精确的旋转角度。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实时地实现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0.
一种改进的区域双目立体匹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目立体匹配是机器视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了区域立体匹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改进的区域立体匹配方法。首先,采集双目视觉图像对对图像对进行校正、去噪等处理,利用颜色特征进行图像分割,再用一种快速有效的块立体匹配算法对图像进行立体匹配。然后,在匹配过程中使用绝对误差累积(SAD)的小窗口来寻找左右两幅图像之间的匹配点。最后,通过滤波得到最终的视差图。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重复区域、低纹理区域、纹理相似区域、遮挡区域等带来的误匹配问题,能得到准确清晰的稠密视差图。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立体匹配算法的精确度,提出了一种结合图割与Mean Shift图像分割的立体匹配算法。首先用Mean Shift算法对参考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得到分割后的标记图,然后将分割信息结合到图割算法的能量函数中,最后用改进的能量函数和图割算法得出致密的视差图。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更好的边缘特征。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 global stereo sparse matching technique based on graph cut theory to obtain accurate correspondence of stereo point pair in vision measurement applications.First, in order to obtain accurate location of feature points, a new multi-scale corner dete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where wavelet coefficients are used to determine feature points by calculating an auto-correlation matrix.A sparse graph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feature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graph cut theory.Then, the featur...  相似文献   

13.
改进的基于图像分割的立体匹配算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提出一种立体匹配算法.首先采用均值平移算法将参考图像根据彩色信息快速聚类成不同区域;然后通过灰度差平方和匹配计算初始视差图;在构造能量函数时,将分割结果作为视差函数的一个参考项;最后采用图切割算法求取使全局能量最小的视差最优分配.通过标准图像对进行测试,并与其他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有算法相比,该算法可有效地处理大的低纹理区域,匹配精度高,更有利于估计视差图的边界.  相似文献   

14.
在立体视觉中,视差间接反映物体的深度信息,视差计算是深度计算的基础。常见的视差计算方法研究都是面向双目立体视觉,而双焦单目立体视觉的视差分布不同于双目视差,具有沿极线辐射的特点。针对双焦单目立体视觉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单目立体视差的计算方法。对于计算到的初步视差图,把视差点分类为匹配计算点和误匹配点。通过均值偏移向量(Mean Shift)算法,实现了对误匹配点依赖于匹配点和图像分割的视差估计,最终得到致密准确的视差图。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双焦立体图像对高效地获得场景的视差图。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双目立体匹配算法,是通过计算像素点间的相似程度来找出左图像素点和右图像素点的匹配关系。为了提高匹配准确度,当前策略主要是将立体匹配转化为求解能量方程最小化问题,再对全局空间的能量进行优化,如扫描线算法、动态规划算法、图割算法和置信传播算法。然而各个算法有着自身不足,若仅仅从原有的模型出发,难以克服缺点。通过对能量方程最小化问题深入研究,建立了一个最短路径模型,即将能量方程映射到有向图中,通过求解图的最短路径来解能量方程的最小化问题,详细阐述了算法原理后又从视差空间的角度描述了算法的运行图。实验证明最短路径算法克服了上述四种方法的固有缺陷,在准确度较高的同时,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任重  邵军力 《机器人》2001,23(5):455-458
本文提出了利用金字塔图传播匹配的三目基元立体视觉方法.该方法中匹配起始三 元组的选择建立在透视投影的可靠基础之上,而进行传播匹配可以加速计算,并避免了可能 的误匹配.传播匹配利用立体图像组在二值边界图像金字塔图中的结构相似性,而整个匹配 结果的考察与认定是通过传播率的比较实现的.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双目立体视觉方法的 某些本质局限性,确保匹配结果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多目重构研究中物体表面获取和凹陷区域恢复的难题,提出采用窄带图切割的可见外壳和多目立体匹配相融合的方法.在可见外壳的拓扑约束下,通过最小化能量泛函使得重构表面与多目立体匹配得到的稠密点云形状一致;并利用窄带图切割计算能量泛函的全局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重构封闭表面和凹陷区域;窄带图切割在获得最优解的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与全图切割相比速度提高了3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models and algorithms for the real-time segmentation of foreground from background layers in stereo video sequences. Automatic separation of layers from color/contrast or from stereo alone is known to be error-prone. Here, color, contrast, and stereo matching information are fused to infer layers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The first algorithm, layered dynamic programming (LDP), solves stereo in an extended six-state space that represents both foreground/background layers and occluded regions. The stereo-match likelihood is then fused with a contrast-sensitive color model that is learned on-the-fly and stereo disparities are obtained by dynamic programming. The second algorithm, layered graph cut (LGC), does not directly solve stereo. Instead, the stereo match likelihood is marginalized over disparities to evaluate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hypotheses and then fused with a contrast-sensitive color model like the one used in LDP. Segmentation is solved efficiently by ternary graph cut. Both algorithms are evaluated with respect to ground truth data and found to have similar performance, substantially better than either stereo or color/contrast alone. However, their characteristics with respect to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re rather different. The algorithms are demonstrat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background substitution and shown to give good quality composite video output.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图割法的立体匹配算法耗时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 S D和图割的快速立体匹配算法。为了缩小视差搜索范围,缩短匹配时间,先采用区域匹配S S D算法得到初始视差,然后再采用左右一致性校验法去除误匹配点,可以提高初始视差图的质量;在构造能量函数时,把初始视差图中的像素视差作为图割的能量函数的限制项,根据这些限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节点,从而减少了计算量,缩短匹配时间。通过实验证明了本文算法在保证匹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能提高匹配效率,减少匹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