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以进入"逍遥无待"的自由境界的"真人"为其理想人格形象,这种理想人格实现了对生死时势和哀乐情欲的超越.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所具有的真实性、理想性和幻想性特征,对当代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当下逐渐被"物质奴役"的人们指明了找回自我的途径;给"沉沦"于喧嚣都市生活的人们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使现代人培养起一种享受精神自由的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2.
《天下》篇是现存《庄子》三十三篇中很重要的一篇,其对当时的主要学派思想有着清晰概括及刻画,在本篇中,庄子从“道术”流变为“方术”的角度,对各家学派都作了评述。无论是将其置于整个庄子思想体系、还是将其置于整个先秦学术思想流变的大背景之下考察,该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史价值及意义。本文试从“道术”与“方术”的关系及庄子评述百家之学两方面对该篇作一个简要的梳理,以期更好的理解庄子思想及各家思想。  相似文献   

3.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4.
庄子《逍遥游》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纲领,其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是统一于个体自然性、主体精神性和心灵开放性的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在于理性认知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后者主要在于审美描述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逍遥游》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美和美感的无限性的追求;第二,对审美境界的无限性的构建;第三,对审美意蕴的无限性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庄子》内篇中蕴含着丰富静修的心理学思想。结合原文,阐述了三个基本的静修原则,即“借助原型表达静修的境界”、“与内在圣贤的对话”以及“静修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同时也阐发了庄子静修的几个重要的方法,即“心斋”、“坐忘”和“若镜”,并运用现代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方法对其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6.
庄子<秋水>篇从"道"的高度来审视世界,认为客体时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变化着的客体对象是认识主体的人无法穷尽的,因而形成了人的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庄子"以道观之"的宏观视野,使认识不再拘泥于一隅之知,而是将人的认识引向无穷相对的广大领域.  相似文献   

7.
《庄子》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于以"道"为核心的三重"乐"境中。学界对《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多游离于对其外在表象的分析,而疏于对其深层本质的剖析。"道"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道’境"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人为载‘道’"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显著特色;"与道为一"是《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庄子》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格调、基本形象的分析,说明寓言是《庄子》一文最基本的文学构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庄子》在哲学和文学上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阿拉比》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名篇,以少年的视角,从人物的内心来描述都柏林的社会图景,展现出都柏林沉闷的生活氛围,与整部小说描绘的“瘫痪”主题呼应。通过研读《阿拉比》,剖析文中人物心理和丰富的象征性意象,揭示主人公在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反映其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最后用整体的意象来点明主人公的“顿悟”。这种象征性意象的写法开创了现代主义艺术手法,乔伊斯用意象纷呈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0.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集中反映了庄子的自由思想。通过对《逍遥游》一文的分析,揭示出庄子心中的自由是无所待、绝对的,要达到这种自由境界,就要做到无名、无功、无己。庄子的这种自由观产生是与其所处的时代及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初,英国汉学家德庇时将《老生儿》与《汉宫秋》两部中国戏剧译介到西方,成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经典案例.译者选择翻译元杂剧深受英国汉学场域和西方文学场域的影响,一方面顺应了英国汉学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实现了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戏剧研究的贯通.在文本内容的处理上,译者综合运用了保留、删节、改写及添加策略,从译介东方文化的角度进行翻译活动,为西方读者接触和熟悉中国古典戏剧开辟了一条文献通道.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真正价值在于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安身立命之本和可靠的支撑点.前苏联体制的束缚和教育产业化等因素的影响,是当代中国的哲学陷入困境和被边缘化的根源.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世界中,是当代中国的哲学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具有自传性质的《判决》是卡夫卡探讨"父权"问题的代表作。细读小说的文本,将"父权"问题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用福柯的权力观解读该问题,以期寻求"父权"的新内涵及理解卡夫卡的新视角;而卡夫卡和福柯思想中共有的后现代性也为本文的解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未能正确处理好理解马克思与认识马克思、哲学解读与实践解读以及解读的实践与实践的解读之间的逻辑互动关系,从而使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陷入了某种困境之中;为此,理性地分析这一研究困境并积极找寻出摆脱困境的科学方法与出路,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1998年6月第一次发布了《建造合同》准则,2006年2月重新修订并发布了新的《建造合同》准则,新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并要求提高实务操作能力。文章结合江汉油建公司现行核算办法,分析了建造合同新的核算办法与江汉油建公司目前核算上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电影《超脱》反映的教育者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电影《超脱》所表达的以一个美国社区学校代课老师亨利·巴赫特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带独白性质的困境表述,并试图结合中国教育工作的现状从电影主人公最终得以超脱的结局寻求一些解释,以期给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或者管理者些许启示。分析表明:尽管中国教育工作者也面临跟电影主人公类似的诸多困境,但是不断地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进行反思和努力提升自我境界,勇敢面对问题并合理申诉最终将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由于英汉语言系统的差异,一般说来,在翻译文学作品中很难实现语言转换后审美的等效传达,而对于古典著作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林语堂灵活运用不同翻译策略在英译本中成功实现了《庄子》原文的审美再现.因此从美学角度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为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品三国》让易中天如他的名字一样如日中天,大紫大红,同时也成了各界人士的话语冲击波。此处主要从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及大众化的阐释方式、移时的修辞方法、口语化的评书表现形式来解读易中天的《品三国》为什幺如此受观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充满着寓意,其框架结构和小说的人物、事件所展示的寓意与佛教精神有着相通之处。具体特征表现在主人公对一系列死亡事件的连绵不断的顿悟,以及小说中的“大海”、“船长”的象征含意和“船”的寓意中。  相似文献   

20.
《辣妈正传》中的夏冰经历婚姻与事业的双重打磨后,由一个我行我素的个性潮妹变身为无所不能的辣妈,并最终获得了家庭事业双丰收。从女性视角对该剧女性形象群进行分析,解读《辣妈正传》中具有“丽人精神”“辣妈精神”与“女王精神”的新女性主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