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线研究NH3和NO在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NH3不仅能被吸附在L酸位,也能被吸附在B酸位。NH3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反应的中间步骤。NO和NO2以多种形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O2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吸附的NO物种被氧化成高价的NO2。暂态实验中,吸附NH3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O和O2后,共价吸附的NH3首先消失,而NH+4没有参加反应。吸附NO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H3和O2后,吸附态NO特征峰基本没有变化。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吸附态NH3和气态NO之间,吸附态的NO及其氧化生成的亚硝基和硝基物种不参与SCR反应。  相似文献   

2.
周丽萍 《工业催化》2004,12(8):42-45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银对Pd/Al2O3催化分解NO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Pd/Al2O3催化剂对NO的分解反应活性不高;反应温度达到720 ℃时,NO分解活性迅速上升。O2-TPD研究表明,Pd/Al2O3上氧的脱附速率也是在720 ℃左右达到最大值,因此,在温度低于720 ℃时,氧从催化剂表面的脱附是NO分解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Pd/Al2O3中添加适量的Ag对NO分解反应有促进作用。O2-TPD研究表明,这种促进作用与Pd表面氧物种的起始脱附温度向低温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载体γ-Al2O3在423 K吸附NO和SO2气体时的TPD和DRIFTS谱图,研究了SO2和NO在γ-Al2O3上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γ-Al2O3上SO2促进NO氧化,NO促进SO2吸附,O2参与了SO2和NO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探讨认为,NO和SO2在γ-Al2O3上吸附时至少形成两类中间体,一类中间体分解放出NO2,另一类中间体分解产生SO3,两类中间体分解后均产生氧空位,O2通过(至少为途径之一)补充氧空位重新生成晶格氧或晶格缺陷吸附氧参加SO2和NO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翟赟  邱文革  何洪 《工业催化》2009,17(2):60-64
采用浸渍法,以TiO2为载体,负载P2 O5、V2O5和MoO3或WO3制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磷含量以及水蒸汽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中磷含量增加,P2O5-V2O5-MoO3/TiO2催化剂的SCR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含质量分数0.5%P2 O5催化剂的活性较好。反应体系中水蒸汽的存在对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滴管炉研究了O2/N2、O2/CO2和O2/CO2/NO气氛下煤燃烧过程中NOx的排放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O2/N2和O2/CO2气氛下,高温或高O2浓度均使NO排放量增加。O2/CO2气氛下NO排放量比O2/N2气氛下NO排放量低大约30%~40%。在O2/CO2/NO气氛下,温度不同时,O2浓度变化对NO排放量的影响规律不同,对循环NO降解的影响规律也不同。高温不利于循环NO降解。随停留时间的延长NO排放量出现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6.
在水平管式炉上研究了O2浓度、CO2浓度、温度及石灰石添加等各参数对O2/CO2气氛下徐州烟煤和龙岩无烟煤燃烧过程中SO2/NO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O2/CO2气氛下,烟煤和无烟煤燃烧SO2/NO的析出规律与空气气氛下不同,同等O2浓度下析出量比空气气氛下小。O2/CO2气氛下,随着O2浓度的提高,烟煤和无烟煤SO2/NO排放量均增大;随着CO2浓度的升高, SO2/NO排放量均减小。O2/CO2气氛下,石灰石添加对SO2排放的抑制作用低于空气气氛下;石灰石添加对NO的排放有一定减排作用。对煤灰的元素分析显示O2/CO2燃烧对SO2的抑制主要是由于煤灰的自固硫能力增强,而对NO的减排作用则是促进燃料N向其他含N气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O2/CO2气氛下煤燃烧SO2/NO析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平管式炉上研究了O2浓度、CO2浓度、温度及石灰石添加等各参数对O2/CO2气氛下徐州烟煤和龙岩无烟煤燃烧过程中SO2/NO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O2/CO2气氛下,烟煤和无烟煤燃烧SO2/NO的析出规律与空气气氛下不同,同等O2浓度下析出量比空气气氛下小。O2/CO2气氛下,随着O2浓度的提高,烟煤和无烟煤SO2/NO排放量均增大;随着CO2浓度的升高, SO2/NO排放量均减小。O2/CO2气氛下,石灰石添加对SO2排放的抑制作用低于空气气氛下;石灰石添加对NO的排放有一定减排作用。对煤灰的元素分析显示O2/CO2燃烧对SO2的抑制主要是由于煤灰的自固硫能力增强,而对NO的减排作用则是促进燃料N向其他含N气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AlPO4-Al2O3催化剂,利用XRD、TG-DTA、NH3-TPD和催化剂评价等方法,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结构和缩醛化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的存在不仅能提高AlPO4的热稳定性,而且可以调节催化剂的表面酸性性能。在适宜的缩醛化反应条件下,400 ℃焙烧和Al2O3质量分数为15%的AlPO4-Al2O3催化剂样品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1,2-丙二醇转化率达28.1%,AlPO4-Al2O3催化剂的缩醛化反应活性与表面弱酸中心的酸量成顺变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Pt-Sn/MgAl2O4和Pt-Sn/γ-Al2O3催化剂。对两种催化剂进行C12脱氢催化性能评价比较,并使用BET、XRD、CO吸附、TPR、NH3-TPD和TG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NH3-TPD测定结果表明, Pt-Sn/MgAl2O4催化剂比Pt-Sn/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弱的酸性。Pt-Sn/MgAl2O4催化剂的初始转化率(21.6%)比Pt-Sn/γ-Al2O3催化剂初始转化率(22.6%)低,但其单烯烃选择性(83.9%)比后者(73.6%)高。  相似文献   

10.
烟气气相组分及Ca(OH)2对KMnO4氧化NO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KMnO4氧化烟气中NO的过程,分析了烟气组分H2O、O2及SO2对NO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到了Ca(OH)2对KMnO4氧化NO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2O是KMnO4氧化NO的必要条件;在含H2O条件下,O2可以提高NO氧化率。SO2与氧化剂反应生成无水钾镁钒类复盐K2Mn2(SO43对NO氧化具有负面作用;Ca(OH)2的加入提高了氧化剂表面的固体碱度从而促进氧化过程进行;通过添加Ca(OH)2可以降低SO2对NO氧化过程的负面影响。根据气体成分和产物分析可知,KMnO4在钙基吸收剂表面氧化烟气中NO的机理可能是KMnO4以离子态将吸附在氧化剂表面的NO和SO2氧化为NO2和SO3,生成的NO2、SO3再传递到氧化位临近的碱性位被吸收。  相似文献   

11.
烟气气相组分及Ca(OH)_2对KMnO_4氧化NO的影响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KMnO4氧化烟气中NO的过程,分析了烟气组分H2O、O2及SO2对NO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到了Ca(OH)2对KMnO4氧化NO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2O是KMnO4氧化NO的必要条件;在含H2O条件下,O2可以提高NO氧化率。SO2与氧化剂反应生成无水钾镁钒类复盐K2Mn2(SO43对NO氧化具有负面作用;Ca(OH)2的加入提高了氧化剂表面的固体碱度从而促进氧化过程进行;通过添加Ca(OH)2可以降低SO2对NO氧化过程的负面影响。根据气体成分和产物分析可知,KMnO4在钙基吸收剂表面氧化烟气中NO的机理可能是KMnO4以离子态将吸附在氧化剂表面的NO和SO2氧化为NO2和SO3,生成的NO2、SO3再传递到氧化位临近的碱性位被吸收。  相似文献   

12.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2-8/Fe2O3-Al2O3的制备及其酯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铁为铁源、硝酸铝为铝源,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2-8/Fe2O3-Al2O3。通过催化剂样品的FT-IR谱图、不同焙烧温度催化剂样品的XRD谱图、不同陈化温度的N2吸附-脱附曲线以及催化剂样品的SEM照片,研究了其晶体的形成过程。催化剂样品红外谱图表明,催化剂中的S=O有较强的共价双键特征,诱导催化剂形成超强酸性;在XRD谱图中既无Al2O3的晶相峰,也无Fe2(SO4)3晶相峰,说明Al2O3与Fe2O3 在催化剂样品的表面形成了Al2O3-Fe2O3 共价键的复杂结构。采用BET方程和BJH模型计算催化剂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经冰水陈化的催化剂样品平均孔径为9.1 nm,最可几孔径为7.5 nm,比表面积为78.9 m2·g-1,孔容0.149 cm3·g-1。研究了催化剂的铁与铝物质的量比、(NH4)2S2O8浸渍浓度和不同焙烧温度对硬脂酸正丁酯酯化率的影响。在反应温度85 ℃、催化剂用量0.2 g (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和回流反应150 min的条件下,酯化率可达84.5%。  相似文献   

13.
伍斌  郑毅  谷宏专  童志权 《工业催化》2007,15(10):43-47
研究了NO在新型MnO2/NH4NaY催化剂上的低温转化行为,并对MnO2/NH4NaY的再生及稳态操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以MnO2/NaY为母体,用硫酸铵溶液离子交换制备的新型MnO2/NH4+NaY分子筛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120 ℃时,NO转化率近100%。但催化剂不能在高于150 ℃的反应温度下操作,防止NH4+挥发解吸。离子交换过程中,NH4+的交换度可达40%,在120 ℃、氧体积分数6%、空速3 000h-1和水体积分数7%和无外加还原剂条件下,MnO2/NH4NaY可保证入口浓度为1 000×10-6的NOx在连续7 h内达到完全转化。在高空速(12 000 h-1)有稳定氨源下,于MnO2/NH4NaY上进行的SCR稳态实验充分证明,存在于MnO2/NH4NaY的NH4+对催化反应明显有利。 它可使NH3与NOx物质的量比从以往的1.2降至1,大大减少由于NH3泄露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以硝酸锆为锆源、硝酸铝为铝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l2O3-ZrO2复合载体,通过MoO3改性和H2SO4浸渍法制备了MoO3改性的SO42-/Al2O3-ZrO2催化剂。用XRD和FT-I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用元素分析仪测定硫含量,用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对其催化活性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当MoO3添加质量分数达12.0%时,出现MoO3衍射峰,表明适当的MoO3可以单层分布在催化剂表面,从而稳定SO42-的存在。FT-IR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固体酸的特征峰。在MoO3添加质量分数为8.0%和焙烧温度650 ℃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达最大值,催化活性与硫含量的增加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首先制备出Zr(OH)4凝胶,再将凝胶用乙醇进行醇化处理,经烘干和焙烧制得ZrO2纳米载体。载体颗粒粒径均匀,大小为20 nm左右。以Zr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分别负载Fe2O3、CuO、NiO和Mo2O3等不同金属氧化物,制得负载型催化剂。通过XRD、TEM、SEM和I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乙醇氧化脱氢合成乙醛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Fe2O3/ZrO2在反应温度为573 K时,乙醇转化率为75.8%,乙醛选择性为97.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三氟乙醇催化氧化合成三氟乙醛的钒系催化剂。以V2O5为活性组分,考察了以ZrO2为载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MoO3、SnO2和WO3等助催化剂进行性能调变。结果表明,以ZrO2为载体, n(V2O5)∶n(ZrO2)=5,SnO2作为助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90 ℃、空速0.33 h-1和原料配比n(O2)∶n(三氟乙醇)=11.69最佳工艺条件下,三氟乙醇转化率达89.06%,三氟乙醛选择性达97.14%。  相似文献   

17.
γ-Al2O3在CeO2-La2O3催化还原SO2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反应温度对γ-Al2O3、CeO2-La2O3和CeO2-La2O3/γ-Al2O3催化CO还原SO2到单质硫活性的影响。采用XRD表征了催化剂反应前后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γ-Al2O3催化CO还原SO2的反应。γ-Al2O3的介入提高了CeO2和La2O3的分散性,使Redox 和COS两种反应机理在同一催化剂上的协同作用增强,使CeO2-La2O3/γ-Al2O3在催化还原SO2的反应中具有更低的反应温度和更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力工况与实际煤粉炉相近的沉降炉实验装置,制备了不同环境气氛下(O2/N2及O2/CO2气氛)、不同燃尽率的煤焦试样,并采用低温氮吸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了其孔隙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相同O2浓度的O2/CO2气氛下煤焦的燃烧速率较慢、燃尽率较低,各试样的孔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均较小。两种气氛下燃尽过程孔结构参数(SBET和VBJH)均呈减小趋势,且在孔径变化较明显的区域内(<5 nm)在CO2气氛下煤焦的孔径分布较小且与煤种相关。SEM图像显示CO2气氛下的煤焦表面致密,孔隙较少,其定性结果与N2吸附法的定量测量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1Zr1Ce9Oδ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气体中各组分对Cu1Zr1Ce9Oδ催化剂上选择性氧化CO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的过程中Cu1Zr1Ce9Oδ催化剂的活性滞后。H2的存在有利于CO的脱附,促进了低温下选择性氧化CO的反应;而温度较高时,H2氧化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了CO的转化率,反应气中H2O和CO2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最佳反应温度为(160~200) ℃,O2的进入量取3为宜。  相似文献   

20.
用重量吸附法测得HZSM-5分子筛原粉、γ-Al2O3和工业用芳构化催化剂HZSM-5的酸量和强度。实验发现HZSM-5原粉和工业催化剂的酸量很接近,而Al2O3的酸量要比原粉低得多,强酸只占原粉的10%左右。用红外吸附法测得原粉的B酸/L酸相对含量为催化剂的4倍左右,实验表明,Al2O3对分子筛的酸性有较大影响,主要增加了L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