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以魔芋葡甘聚糖作载体,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为活性单体合成了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接枝共聚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和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用悬菌定量杀菌实验研究了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季铵盐单体通过其双键接枝到魔芋葡甘聚糖上;魔芋葡甘聚糖的零电位pH=4.5,而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接枝共聚物的零电位pH=10.2,由于阳离子季铵基团的引入使魔芋葡甘聚糖的零电位发生了较大的位移;所合成的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接枝共聚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在振荡作用15 min后,平均杀菌率分别为99.99%、99.99%和92.55%.  相似文献   

2.
以胶原为载体,以硝酸铈铵作引发剂,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为活性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季铵盐型胶原衍生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用悬菌定量实验研究了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通过其双键可以接枝到胶原表面;胶原的零电位在pH5.0,胶原季铵盐衍生物的零电位在pH9.6,季铵基的引入使其零电位发生了较大的位移;所制备的胶原季铵盐衍生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在振荡作用15min后,平均杀菌率分别为99.87%、99.99%和97.72%.  相似文献   

3.
用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分别与溴代十二烷(DB)、溴代十四烷(MB)、溴代十八烷(SB)反应得到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DB)、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MB)、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SB) 3种碳数不同的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再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主单体,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DMDB、DMMB、DMSB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单体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性能优异的苯丙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粒径、乳胶膜吸水率等进行了研究。响应面试验确定了较佳反应条件:引发剂KPS质量分数0.47%,聚合温度83℃,乳化剂质量分数1.38%;在该条件下最大转化率为95%。粒径由小到大依次为DMDB、DMMB、DMSB,转化率由低到高为DMDB、DMMB、DMSB,吸水率由高到低为DMDB、DMMB、DMSB。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单体,加入丙烯酸甲酯,以过硫酸钾为催化剂,水溶液聚合制 备含季铵盐共聚物,并使该共聚物接枝到棉织物表面,制得新型的聚季铵盐抗菌棉织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等分析手段对改性的抗菌棉织物进行性能表征,研究棉织物表面元素组成 以及形貌特征,分析改性棉织物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酸甲酯的摩尔 比为 100:1 时,制备的聚季铵盐抗菌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 为 92.06%和 92.33%。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酰氯、11-溴代十一醇、1,4-二甲基哌嗪和溴甲烷为原料,合成新型单季铵盐表面活性单体1-甲基丙烯酸十一酯基溴化1,4-二甲基哌嗪(PQ),并经过进一步季铵化得到相应的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单体1-甲基丙烯酸十一酯基二溴1,4-二甲基哌嗪(PQ);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证实了产物的结构,并且将PQ和PQ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表面张力以及其相关界面性质,采用表面张力测定与电导率测定两种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酰氯化、两次季铵化三步有机反应,可合成制得哌嗪系列季铵盐表面活性单体PQ和PQ;在25℃下纯水中PQ和PQ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44.6 mmol/L和67.3 m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5.5 mN/m和37.9 mN/m,表明PQ和PQ都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界面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N^ 原子上引入较大的烷基制备两种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乙基溴化铵(TEAA)和丙烯酰氧乙基二乙基丁基化铵(DEBAA),并分别同丙烯酰胺(AM)共聚合成了两种阳离子共聚物TEAA-co-AM和DEBAA-co-AM,测定了各自的竞聚率。以硝酸银滴定测定了阳离子度。研究了共聚物水溶液的流动性质,这两类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比浓粘度都随盐浓度增大而增高,这是由于在盐溶液中盐度增大介质极性增强,至使大分子中较大烷基逃逸水相关发生自缔合的倾向更强烈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可溶性淀粉上同时接枝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酸,制备了一种新型两性淀粉基絮凝剂。采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证明3种单体成功接枝到淀粉上。为制备高电荷密度、阴阳离子相互匹配的淀粉接枝聚合产品,固定3种单体摩尔比为1∶1∶1,淀粉与单体质量比1∶2.47,通过正交试验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淀粉与过硫酸铵质量比25∶1,引发时间22 min,反应温度63℃,pH 4~5,聚合体系有效物质量分数17%。最佳反应条件下单体总转化率为99.15%,接枝物的接枝率达到225%,接枝效率达到97.72%。研究提高了在水介质中制备淀粉基改性类高分子絮凝剂的有效物浓度,有利于节约储运成本。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以及丙烯酸(AA)为单体,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为分散稳定剂,2,2′-偶氮(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V-50)为引发剂,在硫酸铵水溶液中成功制备了两性聚丙烯酰胺(am-PAM)。考察了分散稳定剂相对分子质量、反应介质pH值、反应温度以及搅拌速度对水分散体系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仪以及扫描电镜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得到合成两性聚丙烯酰胺水分散体系的较佳工艺条件:PDMC的相对分子质量30×104~46×104,反应介质的pH5.0~6.5,反应温度55~65℃,搅拌速度75~125 r.min-1,所得体系相界面明显,颗粒呈球形。  相似文献   

9.
阳离子反应性表面活性剂DMHB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乙酯和1-溴代十六烷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HB),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其表面活性和胶束化热力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以阳离子单体为模板制备单分散多孔功能材料,该方法利用偶氮二异丁基咪盐酸盐(AIBA)作为引发剂,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组成的阳离子主体,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OTAC),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单体.以阳离子单体为模板制备了TiO2,TiO2/MnO2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88篇文章的引文数量、类型、语种的统计分析,从中看出《学报》作者利用专业文献的特点及规律,为图书情报部门做好文献服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氧化镁与2.5mol/L氯化镁溶液反应制备氯氧化镁(A)和(B)。在微量量热计上测得样品在2.163mol/L盐酸中的溶解热,据溶解热与比值n的关系求得(A)和(B)的溶解热,进而获得它们的生成热。  相似文献   

13.
一类LP问题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单纯形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化处理,并给出了更加直观的证明,从而,总结出单纯形法迭代的“二看一算”规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桑茄蒂公司气力压运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的分析,归纳出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得到实际工艺的验算证明。  相似文献   

15.
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砌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力学参数是弹性模量。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评述了其取值原则,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砌体弹性模量的方向及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我院智能小区实验室设计方案的论述,着重讨论了智能小区实验室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估信息系统(EEIS/EBKT)研究确立了以连续定点采集数据、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教学评估模式.其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为这一模式得以实现并实施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最终完成了EEIS/EBKT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本文对该应用软件系统中的程序设计目标、数据结构设计、程序逻辑控制以及人——机界面设计作了全面介绍,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8.
对5种桉木进行了原料分析,同时在用碱量(Na2O)17%、硫化度25%、液比1:4、升温时间2h、保温2h、最高温度17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蒸煮实验,进而对其综合制浆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图及其补图的覆盖数、边覆盖数与全覆盖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建筑设计中美学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符合艺术性的建筑都必须遵守形式美的规律,建筑师通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它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是人类通过长期反复实践、认识而总结出来的.从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入手,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建筑师们所关注的建筑构图原理以及通常运用的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