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扫描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6条剖面上发育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进行了细致分析。大湾沟剖面、喀马提坎剖面、通古斯布隆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较为发育,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大多大于1.0%;上奥陶统印干组烃源岩仅在大湾沟剖面发育。结合肖尔布拉克剖面、苏盖特布拉克剖面、于提西剖面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发现柯坪地区玉尔吐斯组、萨尔干组、印干组在分子地球化学参数上显示出相似性,呈现以C23三环萜烷为主峰、伽马蜡烷和C28甾烷含量较高的特征,烃源岩生物标志物面貌趋同与烃源岩较高成熟度有关。而海相原油中C28甾烷含量大多小于25%,与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组分碳同位素组成上,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均显示比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值偏低的特点,特别是玉尔吐斯组干酪根碳同位素值,偏低超过5‰。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和印干组烃源岩组分碳同位素之间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在排除油气藏的TSR作用前提下,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可以作为潜在的油源对比指标。  相似文献   

2.
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海相烃源岩。针对阿瓦提断陷中-上奥陶统埋深大、缺乏钻井进行层位标定,以及萨尔干组烃源岩发育层段的地震响应特征不明的问题,用传统的技术手段识别该套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可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通过对柯坪地区露头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及其上下地层不同岩性及地层结构的认识,建立沉积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将地质模型和地震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烃源岩地震相识别追踪提供依据;在对研究区内二维地震测线逐条解释的基础上,依据地震反射波组的反射特征,进行地震相-沉积相分析;针对露头发育烃源岩而断陷内未有钻井揭示的地区,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识别方法和流程,对研究区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烃源岩进行了重新识别和空间展布预测。研究表明,萨尔干组烃源岩的发育受海平面上升控制作用明显,属于深水陆棚相沉积;萨尔干组烃源岩在区内广泛分布,厚度范围约为0~120 m,在西南部最厚,受控于阿恰断裂和吐木休克断裂,向东北部减薄,向北超覆尖灭于英买3井以南,向东至阿-满过渡带西缘仍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坳陷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阿瓦提坳陷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最低的地区,区内及周缘已发现乌鲁桥油苗、志留系沥青砂岩等油气显示。通过对区域构造背景及其演化、主要烃源岩沉积背景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明确阿瓦提坳陷及周缘发育潟湖相、陆棚—斜坡相2类沉积背景不同、地球化学特征有别的主力烃源岩。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印干组烃源岩以斜坡相为主,是与上升洋流有关的特高丰度烃源岩;中下寒武统则发育以潟湖相为主的较高丰度烃源岩。并提出了本区优质烃源岩的沉积发育模式及其沉积环境的判别指标。通过层序地层、地震相、沉积相研究,开展了层序地层格架下地震相、沉积相约束的烃源岩识别与预测。在典型油藏解剖、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阿瓦提坳陷及邻区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识别与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露头实测、探地雷达浅层地震测量、岩心分析、测井评价和地震追踪等,建立了海相烃源岩识别方法和流程,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进行重新识别和空间展布预测。结果表明,寒武系—奥陶系垂向上共发育4套烃源岩,分别赋存于阿瓦提凹陷和满加尔凹陷的下—中寒武统、塔东地区的下-中奥陶统黑土凹组、阿瓦提凹陷—阿满过渡带—满加尔凹陷的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吐木休克组—却尔却克组、阿瓦提凹陷至塔中地区的上奥陶统印干组—良里塔格组中。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受海平面上升控制明显,分布具有鲜明的"等时异相"特征,即在同一时期,不同沉积相带沉积不同类型的烃源岩;烃源岩的形成还具有随碳酸盐岩盆地迁移而迁移,随陆源碎屑大量注入而消亡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塔中29井奥陶系含笔石地层的资料作了分析研究。其含笔石地层的时代属中奥陶世和晚奥陶世早期,大致相当西欧地区卡拉道克(Caradoc)期。含笔石地层层位可与塔中28井和塔北柯坪地区相应的地层层位相对比,大致分别相当于柯坪中奥陶统的其浪─—坎岭组和上奥陶统的印干组。  相似文献   

6.
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海平面变化与烃源岩的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的灰泥丘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海相成因工业性烃源岩之一。沉积相研究及碳、氧同位素与锶同位素分析表明,在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塔中地区经历了3期大规模的海平面变化。根据3期海平面变化特点将良里塔格组划分为3个层序。烃源岩的非均质性与海平面变化有如下关系:①层序1中的烃源岩只发育在第1期海平面上升最大时期,即密集段;②层序2中的烃源岩形成于第2期海平面上升期与下降早期,即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下部;③层序3中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第3期海平面上升初期,即海侵体系域的下部。沉积相与海平面升降变化对烃源岩非均质性具有控制作用,台地边缘灰泥丘相中有机质丰度较高的优质生油岩分别赋存于丘间洼地、层状灰泥丘和层状生物灰泥丘亚相中,块状灰泥丘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海侵速率影响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快速的海平面上升易使台地边缘发育高有机质丰度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发育特征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可划分为低能、相对低能、相对高能、高能4种类型。不同的台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生物礁、滩组合:1)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早期台缘灰泥丘、含泥滩相组合为代表;2)相对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巴楚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大湾沟组)沉积期障积礁、含灰泥滩组合为代表;3)相对高能台地边缘型,以轮南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期障积礁、滩相组合为代表;4)高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晚期骨架礁、滩相组合为代表。高能台地边缘骨架礁、滩组合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海平面上升、构造升降和碳酸盐产率是控制台地边缘迁侈和台地边缘类型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控制了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28 井岩心中采集的笔石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后认为, 笔石的地质时代属中奥陶世晚期和晚奥陶世早期, 相当于西欧地区卡拉道克(Caradoc)中、晚期;含笔石地层层位可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相应的地层层位对比,分别相当于中奥陶统的其浪组和上奥陶统下部的印干组。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划分对比的主要认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古生物化石和岩性,电性特征,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自上而下可分为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和中、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良里塔格组自上而下划分为泥质条带灰岩段,纯灰岩段和含泥炭岩段三个岩性段,它们在全区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通过对比认为,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明显存在岩性地层穿时和同时异相现象,其与下奥陶统之间存在地层缺失和不整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柯坪大湾沟剖面中-上奥陶统萨尔干组与印干组页岩的自然伽马测量,建立了此两套页岩的高频海平面变化曲线。同时,对采自于大湾沟剖面的54块泥页岩样品进行了热解与有机碳含量、泥岩X衍射的矿物种类与含量、泥岩密度等分析,将泥页岩样品的分析结果与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对比后,认为:①萨尔干组页岩厚13.4 m,属于一个三级层序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在萨尔干组页岩的海侵体系域内,发育4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而在高位体系域内发育3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印干组页岩厚34 m,也同样属于一个三级层序的海平面升降变化。海侵体系域内发育2次高频海平面升降变化,在高位体系域内则发育6次高频海平面变化。②萨尔干组页岩与印干组页岩均在海平面上升期黏土矿物含量增加,且有机质丰度增高(有机碳含量值增大)。萨尔干组页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于印干组页岩,碳酸盐矿物低于印干组页岩,其有机质丰度亦高于印干组页岩。③萨尔干组页岩与印干组页岩的黏土矿物成分主要为伊-蒙混层,由于蒙皂石伊利石化是烃源岩催化活性的主要来源,因此富含伊-蒙混合层的这两套烃源岩是最有利的烃源岩。④萨尔干组页岩、印干组页岩均具有海平面上升,有机质丰度增高、泥页岩密度降低和海平面下降,有机质丰度降低、泥岩密度增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δ~(13) C_(carb)) analysi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continental or global marine carbonate correlation.Large-scale Cambrian-Ordovician carbonate platforms were developed in the Tarim Basin.But research on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lobal correlation of(δ~(13) C_(carb)) is still weak.Based on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and whole-rock 8(δ~(13) C_(carb)) data in the Tahe oil-gas field of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the global correlation and genesis of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 in the Darriwilian—Early Katian was examined.Three positive excursion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Tahe oil-gas field including the middle Darriwilia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MDICE),the Guttenberg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GICE).and a positive excursion within the Pygodus anserinus conodont zone which is named the Early Sandbia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ESICE) in this paper.Furthermore,these positive excursions had no direct relation with sea level lluctuations.MDICE and GICE could be globally correlated.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Saergan Formation source rocks of the Kalpin outcrop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ological time of MDICE and ESICE.GICE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urce rock of the Lianglitag Formation in the basin.Massive organic carbon burial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genesis of these positive excursions.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共有10口探井钻遇了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及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分属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鹰山组与却尔却克组/恰尔巴克组/一间房组/鹰山组2种不同的地层层序。恰尔巴克组为紫红、褐、灰色泥晶灰岩、泥灰岩及灰质泥岩,厚度17~25 m,属于斜坡相沉积,底部产Pygodus anserinus化石带。一间房组为灰色泥晶砂屑灰岩、颗粒灰岩及生屑灰岩,厚度80~120 m,属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沉积,顶部产Pygodus serrus化石带。恰尔巴克组与一间房组分布在隆起边缘的低洼部位及隆起往坳陷的过渡区,在隆起的主体上分别为沉积缺失与剥蚀缺失。中央隆起区奥陶系分为隆起区、过渡区(A、B)与坳陷区,过渡区的西边界至少西推了100 km,中晚奥陶世区内为开阔台地—台缘—斜坡相沉积,不发育"萨尔干组"型的烃源岩,过渡区具备2套良好的储盖组合,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3.
柯坪和巴楚地区出露了较完整的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沉积地层,牙形石古生物地层对比表明柯坪水泥厂露头鹰山组与下伏蓬莱坝组呈不整合接触,缺失5.9 Ma地层,与上覆一间房组呈整合接触,两者共沉积约14.4 Ma地层。综合露头、前人地化指标及盆内塔中隆起区井震资料对比分析,将鹰山组至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划分出2套以主要不整合面为边界的复合(二级)层序(CS1和CS2),内部包含5套以次一级暴露面、岩相突变面为边界的三级层序(Sq1-Sq5),可进行区域对比。通过对手标本和镜下薄片分析,归纳出11种和6种灰岩、白云岩沉积微相类型,它们以特定的相序组合成台缘礁滩复合体、潮坪内碎屑滩、台内浅滩-滩后、生屑滩、滩间海、云坪等7种微相组合,指示了研究区由CS1时期干旱-半干旱局限台地潟湖、云坪沉积向CS2时期开阔台地内碎屑滩、生屑滩和台地边缘礁滩复合体转变及中奥陶世末期台地被淹没的过程。利用Fischer图解重建了露头剖面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其与岩相旋回和地化指标所反应的古水深演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与Haq海平面变化曲线整体上可进行对比。海平面变化对层序结构和沉积演化起主导作用,局部受构造和海平面变化双重因素制约,其中,四级海平面变化对相序组合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相关钻井中获得了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牙形石化石,由老到新分别为Eoplacognathus suecicus、Pygodus anitae和Pygodus serrus组合,为该区主要目的层之一的一间房组划分对比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标准生物化石依据。同时,综合碳同位素地层、岩电特征和地震等资料,讨论了一间房组地层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连井地层划分对比和地震层位解释追踪,厘定了一间房组的分布范围。研究认为,一间房组在顺托果勒低隆起广泛分布,厚度为140~220 m,SN1-ST1井区厚度最大,超过了200 m。研究区一间房组—恰尔巴克组之间为连续沉积,不存在剥蚀不整合面,不具备发育加里东中期古喀斯特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英买(YM)2井含笔石地层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这些笔石标本一般保存成薄膜状于数千米之下的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之中。其地质时代分布从奥陶纪至早志留世早期。其含笔石的地层层位大致可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山区相应的地层层位对比,分别属于其浪组、印干组和柯坪塔格组。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古城墟隆起古隆1井首次发现了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及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其具有与命名剖面、塔河及沙西地区典型钻井剖面基本一致的岩性组合、电性特征及牙形石带,且其地层层序结构独特.岩石学、沉积构造及古生物群面貌均反映出恰尔巴克组属于斜坡相沉积.地震剖面资料显示恰尔巴克组与一间房组在古城墟隆起西段分布较稳定,且易于追踪对比.其主要分布在隆起边缘的低洼部位及斜坡相的过渡区;在隆起的主体上,分别为沉积缺失与剥蚀缺失.这些发现为古城墟隆起、卡塔克隆起、塘古巴斯凹陷、塔河及沙西地区奥陶系的划分对比、沉积环境及构造运动的分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油气保存条件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楚隆起经历了加里东中期(晚奥陶世末)、海西早期(中泥盆世末)、海西晚期(晚二叠世)、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其中喜马拉雅中期运动是其最重要的隆起形成期。不同期次的构造演化对该区油气保存条件影响极大。中寒武统膏盐岩、中、下石炭统泥岩、下二叠统库普库兹满组泥岩是区内较好的区域性盖层。综合分析盖层特征及油气保存条件影响因素,认为巴楚隆起平面上存在巴楚隆起南缘和巴楚隆起东部2个保存条件较好的部位,纵向上存在中、下寒武统盐下保存条件比较好的层位,巴楚隆起南缘、巴楚隆起东部及中下寒武统盐下是下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