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污泥含水率高.含油、盐量大.以及含有其它有害物质.不能排教和利用.探讨其处理工艺,寻求其综合利用的途径.本文介绍含油污泥的处理工艺技术,通过试验提出了油田含油污泥以“浓缩——沟洗除盐——浮选除油——压漕脱水”为主体的工艺流程。论述了处理效果及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对油田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和今后的主要攻关内容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2.
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武 《油田地面工程》1994,13(2):30-31,35
针对油田含油污泥的含水率高、含油、含盐量大以及含有其它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和利用等特点,提供了以“浓缩-淘洗除盐-浮选除油-压滤脱水”为主体的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流程,论述了其处理效果及社会、社会效益。该项目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2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针对油田含油污泥的含水率高、含油、含盐量大以及含有其它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和利用等特点,提出了以“浓缩-淘洗除盐-浮选除油-压滤脱水”为主体的油田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流程,论述了其处理效果及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2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4.
浮选是利用液—气—固或液—气—液界面分离不同物质的一种分离技术。作者采用国产叶轮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和国产药剂对江汉油田的含油污泥进行了叶轮浮选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油、水、泥良好分离与综合回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含油污泥化学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田及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提高除油脱水效率的一种预处理.介绍了国内化学法处理合油污泥的现状以及进展,主要有表面活性剂洗脱法、破乳剂脱水法、化学混凝法、溶剂萃取和综合利用等,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并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离优选油田污泥、污水中的菌株,确定菌株处理油田污泥的潜力。筛选评价了不同生物活化剂,改善原始污泥的生物降解环境。利用研发的菌株及生物活化剂,开展了生物降解及修复试验,考察了污泥除油率变化。结果表明,w(含油)≤20%(干基)的油田污泥,经20~30天降解后,污泥除油率81.46%,再经1~2个生长周期的植物修复,污泥中w(含油)1.56%(干基),满足油田行业标准控制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延长油田地处干旱、缺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含油污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采用热洗→三相分离→压滤→固化技术路线对延长油田某采油厂含油污泥进行了现场处理试验,热洗法对于含油污泥具有很好的除油效果,除油率达到90%以上;压滤后污泥制成的砖抗压强度达到10MPa以上,浸出液COD值达到外排标准,可用于井场建设,实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江汉油田含油污泥焚烧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江汉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问题,在对含油污泥进行组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含油污泥掺煤焚烧的最佳掺煤量、腐蚀性、燃烧热值及气体成分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江汉油田含油污泥具有高含水、高含盐、低含油的特点。含油污泥在掺煤质量分数为60%时效果最佳。含油污泥燃烧热值低、腐蚀速率高、焚烧气体SO2严重超标、蒸馏水吸收液的pH值较低,容易造成设备穿孔、局部酸雨等现象。因此,江汉油田含油污泥因高含水、高含盐、高腐蚀、低含油、低燃烧热值以及江汉地区多雨水、空气湿润等原因,不宜采用焚烧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山 《小型油气藏》2005,10(3):21-21
油田后期开发生产中的废水处理一直是困扰油田生产及环境保护的难题之一,江苏油田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任连锁、张登庆等人经数年研究攻关,发明了一种电气浮除油和电解杀菌一体化的方法与装置,经该专利技术处理后的油田开发生产废水,除油率大于90%,除茵率大于99%,明显优于国内油田开发废水处理的其他方法。例如,物理法仅能除去原水中浮油及大颗粒悬浮物,仍需增加二次除油装置;化学法只能解决原水中的分散油和小颗粒悬浮物,对前端一次除油装置要求较高,同时制约投加药剂工作的正常运行的因素较多,难于满足设计要求;粗粒化法,对进口水质要求较高,处理效果难于满足后续过滤装置要求;旋流分离法,去除悬浮物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应用磁力油浮选工艺处理油田含油污水,水质稳定可以达到行业标准,水体的腐蚀速率及污泥产率都有明显降低。将传统的污泥重力沉降方式改为污泥上浮排出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污泥排出量,并可使产生的少量污泥残渣无害化处理,上浮的污油可以再次分离重复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含油污泥的出路问题,实现了清洁生产。应用磁力油浮选工艺处理技术,加药成本高于目前油田在用的加药处理技术,但该工艺节省了污泥处理费用及场站建设费用,综合成本低于现行的污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1993年3月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对江汉石油机械厂和胜利油田共同起草编制的《油田注水低压过滤器》行业标准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大庆油田开发部、大庆设计院、辽河设计院、河南设计院、江汉设计院、江汉油田技术监督处、江汉石油机械厂、石油规划设计总院瞪共8个单位12名代表。会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规划设计总院主持。会议首先由标准起草编制单位介绍编制过程,并  相似文献   

12.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及处理效果,是油田企业广泛关注的问题。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几个联合站上现有"污泥浓缩罐+离心机"、"污泥浓缩罐+叠螺机"、"含油污泥预处理+调质装置+离心机"污泥处理工艺的应用效果为例,通过具体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这几种工艺的适应性,解决了含油污泥处理工艺中的污泥回收问题,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大大提高了整个污泥处理工艺的效果和效率。为下一步完善污泥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适度压缩膨胀石墨的方法制备了用于含油污水处理的过滤膜.通过处理江汉油田采油污水的实验,研究了膨胀石墨过滤膜的密度和渗透通量等因素对膨胀石墨过滤膜的强度、除油效果以及除油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膨胀石墨过滤膜的密度增加,膜的强度随之提高,但渗透能力下降;增加膨胀石墨过滤膜的密度,可降低处理后水中的含油量,但同时也会...  相似文献   

14.
对江汉油田王一站采出水进行电絮凝浮选法处理试验,确定了影响处理效果的各参数,包括电流密度,电絮凝浮选时间,电极极板数,pH值,极板间距,静止沉降时间以及处理污水量与极板面积比等。用各影响参数进行了电絮凝浮选法处理的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15.
含油污泥是油田开采、炼制、储存等过程中产生的混入原油、油渣等物质的污泥,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危害,但同时也可作为二次资源进行利用。介绍了油田含油污泥的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外援菌与土著菌联合处理的工艺技术,通过室内小试及现场中试,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实现油泥无害化并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排放要求,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化利用,为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提供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6.
信息交流     
旋流脱水除油一体化技术研究有进展低耗、高效处理高含水开采期采出液,是现阶段东部主力油田实现节能降耗、降低原油开采成本的一条必由之路。采出滚族流预分和污水除油一体化处理技术利用液一液旋流器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且适于模块化设计等特点,将采出液脱水、除油合二为一,不仅适于大型污水站不征地扩容,提高脱水和污水处理能力,也适于小型转油站就地改建成小型联合站,且工程量小、投资省、见效快。江汉机械研究所于199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此项工艺技术研究,1995年完成胜利油田辛二接转站旅流预分水及污水除油工艺现场试验:在…  相似文献   

17.
刘勇 《石油机械》1994,22(6):43-47
斜板除油装置的设计计算刘勇(江汉机械研究所)目前,全国各大油田普遍采用采出污水回注技术,既提高原油采收率,又满足了环保要求。因此各油田特别重视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的研制和开发。斜板除油装置是各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常用设备,这种传统实用的设备在国内外含油污水处...  相似文献   

18.
一种用于钢质管道内壁焊口防腐的焊口保护器近日在江汉油田设计院投入批量生产.这是该院针对油田输送污水和腐蚀介质时管道内壁腐蚀严重这一状况研制的,1991年8月获得了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19.
气浮法净化油田污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浮工艺的除油效率高、处理速度快、运行安全可靠,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除油技术。文章主要综合了国内外的油田污水处理技术和针对我国油田的实际需要,简单叙述了气浮法的分类,并有选择地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气浮方法,分析了影响气浮法除油效率的各种因素以及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机械碎细气浮法的除油效率高。停留时间短,故作了比较详细的评价;而含高粘原油的油田污水处理难度大,则主要介绍了如何采用气浮法净化含高粘原油的油田污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油田含油污泥是一种量大而面广的污染源,具有物理化学性质复杂等特点.由于收集、处理难度大,处理工艺复杂,含油污泥的处理一直是各油田非常关注、也是困扰石油行业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来源、含油污泥的性质及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标准.总结论述了目前中国石油在污泥收集、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