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有的水冷却塔循环系统在实现循环水冷却时是通过在排放大量的水蒸气来降低循环水介质的温度,不但造成水的流失,而且有时因水雾大还造成很多厂区环境问题。CRECT冷却塔蒸发水气回收装置已在多家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节水效果。主要介绍CRECT冷却塔蒸发水气回收装置的回收原理、回收效率影响因素并对提高水气回收效率的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工业生产工艺冷却用水的需要量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直流冷却已基本上被公用的再循环冷却水的方法所代替。这个方法通过增加循环水的使用来减少水的消耗。很简单,循环冷却水流经换热设备,通过冷却塔被冷却。当循环水流经冷却塔时,使一些循环水蒸发而被冷却。通过蒸发过程,水中溶解的固体逐渐被浓缩。用清洁的补给水补充蒸发的水。水中溶解的固体含量是通过排污的水量保持的,如果溶解的固体含量增加,超过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1.20 Mt/a延迟焦化装置自开工以来存在新鲜水和循环水耗量较高、蒸汽凝结水未能完全密闭回收等问题.对冷焦水、除焦水、循环水、凝结水回收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了新鲜水、循环水耗量高以及凝结水未完全回收的原因.提出了引酸性水汽提装置的脱硫净化水作冷焦、除焦水补水等节水措施,使装置新鲜水月耗量降低了7 kt左右;加强对循环水水冷器的管理,循环水的耗量降低了200 t/h;蒸汽凝结系统由水泵打压改造成利用自身压差出装置,使得蒸汽凝结水大部分得以回收,每年可回收凝结水21.6 kt,进一步降低了焦化装置的水耗.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工业生产工艺冷却用水的需要量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直流冷却已基本上被公用的再循环冷却水的方法所代替。这个方法通过增加循环水的使用来减少水的消耗。很简单,循环冷却水流经换热设备,通过冷却塔被冷却。当循环水流经冷却塔时,使一些循环水蒸发而被冷却。通过蒸发过程,水中溶解的固体逐渐被浓缩。用清洁的补给水补充蒸发的水。水中溶解的固体含量是通过排污的水量保持的。如果溶解的固体含量增加,超过了水的溶解度,从冷却水来的固体往往就沉积。沉积的水垢附着于传热表面,降低传热效率。为了实现水的零排污,重要的是减少水垢的形成和沉积的可能性。这可以通过使形成水垢的离子和细粒物质的物理分离来实现。在这类方法中,广泛使用的机械方法有两种:①石灰一纯碱流注软化和蒸汽压缩排污蒸发;②促使水垢抑制和分散的化学处理。  相似文献   

5.
正燕山石化致力于对生产废水的有效控制和处理,采用自有技术和国际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投资建成两套国内领先的污水处理装置,并实施乏汽回收、循环水场节水、蒸汽凝结水回收改造等。近10年来公司工业循环冷却水从循环1圈排掉改造成循环使用6圈后再排掉,最终实现工业用水重复利  相似文献   

6.
对过热蒸汽循环干燥-蒸发湿分回收技术的工艺特点和核心设备进行了介绍,并与传统开路空气干燥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年产600 t的氟硅酸钠装置为例,与传统开路空气干燥技术相比,采用过热蒸汽循环干燥-蒸发湿分回收技术后,蒸汽、冷却水的消耗量分别减少了2 217,7 499 kg/h,固定成本投资减少了72万元。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捷石化化工有限公司三催化装置循环水冷却塔风机节能改造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循环水泵富余扬程利用的原理,评价了水轮风机取代电动轴流风机的节能效果并指出了其在炼油企业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庆萨南油田原冷却系统循环后清水利用率低,通过改进原有工艺流程,将冷却水直接回注改为冷却回收水—冷却塔—冷却水罐—冷却用水的循环流程,使注水站冷却系统清水循环利用率由原来的26.9%提高到97%。采用增设静电防垢仪的办法,提高了清水的水质,通过更新设备,提高了冷却水泵的运行效率。采用跨越流程,解决了冬季冷却塔外壳及集水盘上的水易冻冰的问题。对6座注水站进行改造后,每年预计可节省清水163.1×10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应用》2019,(12):7-10
节约用水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煤化工行业作为高耗水行业,更需将既有产能向高效节水方向调整,起到节水表率作用。本文围绕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某煤化工企业的用水系统,分析该企业用水情况及节水潜力,并提出相应的节水优化方案。该企业具有节水潜力的用水环节主要为循环冷却水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浓盐水回用和蒸汽冷凝水回用等,可分别通过加强运行管理水平、优化循环冷却水处理工艺、实施冷却塔除雾节水技改、增设浓盐水深度处理设施、扩大浓盐水回用范围、完善冷凝水回收系统、调整蒸汽冷凝水回用方案等措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水和回用水水质特点及炼油装置循环水系统工况条件,开发了环保型低磷循环水处理技术。在炼油装置循环水系统进行了3个月的工业试验,碳钢监测试管的平均腐蚀速率为0.032 1 mm/a,平均黏附速率为4.1875 mg/(cm2.月)(1月以30 d计),循环水处理效果良好;回用水占比提升至77.23%,循环水外排总磷质量浓度降幅为70%,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深度处理污水在循环冷却水系统回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回用了深度处理污水作补充水后,导致监测到的腐蚀率大幅升高,甚至超过了石化行业标准的上限值。针对循环水的腐蚀性急剧加重的问题,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发现主要原因是回用水引起水质恶化,使原有的缓蚀阻垢剂不能起到足够的缓蚀作用。改进缓蚀阻垢剂的配方后,循环冷却水的监测腐蚀率明显降低,且远小于石化行业标准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12.
将达标排放的炼油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是石油、石化行业节水减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生物黏泥控制问题则是实际应用的瓶颈及难点。为此,笔者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动态模拟装置,考察了流速、温度等因素对生物黏泥成分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在1.0 m/s时或温度在30℃时,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产生量大,机械强度最强,但生物黏泥湿重最低;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产生量大,机械强度最强,但生物黏泥湿重最低。综合考虑生物粘泥成分及性能指标,流速1.0 m/s和温度30℃是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控制生物黏泥生长的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循环冷却水系统实现零排放的途径进行分析,并对膜技术处理排污水及加酸+膜技术处理排污水等预浓缩方式与循环冷却水常规运行作技术经济比较,证实膜技术用于循环冷却水零排放是可行的,且加酸+膜技术处理排污水的预浓缩方式兼具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既提高了处理能力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中国石化工业的冷却水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石化工业而言,节约用水和减轻冷却水系统设备的腐蚀和结垢的需求正日益增长。因此,自70年代中期以来,冷却水化学处理已倍受重视,并且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石化系统冷却水处理的现状。并通过对浓缩倍数与药剂停留时间,药剂和处理配方等问题的分析,展望了未来,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油品泄漏会导致循环水水质的变化,从而影响循环水系统中缓蚀阻垢剂的作用效果。本课题在考察柴油泄漏对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溶菌酶、漆酶等缓蚀阻垢剂的作用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将ATMP与溶菌酶、漆酶复配,解决了传统缓蚀剂在柴油泄漏情况下消耗量大、作用效果差的问题。当循环水中混入80 mg/L的柴油, 溶菌酶、ATMP和漆酶浓度分别为10,30, 40 mg/L时,碳钢的腐蚀速率控制在0.008 mm/a以下,缓蚀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某石化企业年处理量为1.40 Mt的催化裂化装置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应用夹点技术对其能量利用进行分析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并改造换热网络,可使催化裂化装置节省1.0 MPa蒸汽7.88 t/h,节省循环水3.77 t/h,电耗节省16 kW;改造后催化裂化装置年平均节能约109.19 MJ/t,年经济效益增加1 221.3万元。  相似文献   

17.
提高水处理效果对延长水冷器实际使用寿命、生产装置运行周期和企业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对典型炼化装置循环水处理效果、水冷器实际使用寿命和生产装置运行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水处理效果决定水冷器的实际使用寿命和生产装置的运行周期,优异的水处理效果可以保证设计寿命为8年的水冷器的实际寿命延长到18年以上、生产装置运行周期达到79个月,经济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18.
循环冷却水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在系统中产生结垢、腐蚀和生物粘泥。循环冷却水处理的任务是消除或减少结垢、腐蚀和生物粘泥的危害,使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结合扬子石化南京溶剂有限责任公司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的工程实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焦化装置冷焦水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处理技术及效果对比,充分了解利用水封和碱洗相结合的方法,既能做到冷焦水罐安全运行,又能做到冷焦水中的有害气体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0.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氯离子会造成金属设备的腐蚀,分析指出工业水的氯离子浓度以及氯气杀菌是影响循环水系统中氯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采用在弱酸阳离子交换器后增加一台弱碱阴离子交换器,去除水中氯离子,可有效地降低工业水对循环水氯离子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