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井巷围岩与风流间热湿交换的温湿预测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热湿交换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温度与湿度间变化相关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井巷围央与风流间热湿交换的温度和湿度预测模型,并用实例加以验证,从而为矿井围岩散热计算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对矿井降温措施的采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描述水分在巷道壁面以及在风流中蒸发情况下围岩温度场分布、壁面与风流热湿交换、风流温度与湿度变化的数学方程.研究了在水分蒸发总量一定时,水分在巷道中集中蒸发、分散蒸发、全长均匀蒸发等不同情况下风流温度与湿度随通风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随巷道距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风流温度随通风时间增长而降低,风流相对湿度随通风时间增长而升高;水分蒸发位置分布不同对风流温度、湿度变化及分布规律影响很大;水分均匀蒸发于整个巷道与集中蒸发于某段巷道相比,风流温度更低,风流相对湿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矿井巷道中水分较多,巷道围岩因吸收水分而变得潮湿,进而引起围岩电导率发生改变.通过分析湿度对围岩电导率的影响,研究了湿度对圆形巷道和矩形巷道中电磁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井移动通信频率范围内,当矿井水电导率较低时,湿度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很小(可忽略);当矿井水电导率较高时,随着湿度的增加,其对电磁波衰减的影响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矿井通风网络是一个复杂动态非线性系统,受地面空气状态参数和井下热湿源以及采矿活动的影响,井下风流状态参数将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矿井通风网络进行实时解算和日常维护调控.根据风流与井巷围岩之间不稳定对流换热、井巷围岩氧化放热和热水沟散热等模型,结合节点风量平衡方程、回路风压平衡方程和多股风流混合的热湿平衡方程,提出...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国外对高温矿井皮带运输机上高温煤炭散热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皮带运输机上高温煤炭同风流的热湿交换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散热量的计算模型,并从我国高温矿井的实际出发,得出了适合我国煤矿实际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喷水初温与水气比的关系及热湿交换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喷水室中的喷水温度,水气比,空气初态等以参数对所处理空气的热湿交换影响,通过理论推导与大量研究推出喷水室热湿交换的计算公式,并推出一个新的水初温-水气比的互换公式,对现有的计算公式作了修正与补充,为空财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方便更为重要的为混合水喷淋改为冷冻水直接喷淋的节能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空调喷淋室热湿交换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喷淋室内具有一定温度、压力、高速运动的雾状水滴与空气之间如何实现等焓加湿的热湿交换过程进行了实验,阐述了实验过程,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热湿交换的几个主要因素,所测的数据和实验分析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矿山进风井风温变化规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井井下气温高低是影响矿井通风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矿山通风系统进风井井筒中气温预测模型和预测数值的分析,得出了在一定的围岩热物理条件下,进风井井筒气温随井口气温、风量、井深等因素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体体表热湿实验,采集了10名从事骑行运动或体育训练的女性在骑行过程中体表温度和湿度数据,经过分析得出了在骑行过程中人体皮肤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并得到了骑行运动人体表面的热湿分区.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女性躯干温度高于下肢温度,其中前胸点和背部温度高于初始体温3%,臀部散热情况较差;前胸、背部和腋下是骑行过程中出汗量较大的部位.同时结合骑行运动特点得出了女性体表热湿分区图.  相似文献   

10.
对徽州地区两栋典型民居冬季室内温度、湿度进行连续测试,通过对比徽州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热湿条件,考察了不同功能区域室内湿环境及热舒适性。结果表明,传统民居冬季室内处于潮湿及非常潮湿等级,相对湿度值高于现代民居,但传统民居室内湿度日较差小于现代民居,室内湿环境稳定性良好;传统民居与现代民居室内外含湿量相关性系数均高于0.8,室内湿环境对室外湿环境响应明显;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传统民居厅堂、厢房热舒适时间段占比分别为7.36%、8.77%,冬季室内热舒适性差,建议采用局部采暖设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预测围护结构内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以连续变量,相对湿度和温度为驱动势,考虑热传递与湿传递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了围护结构热湿耦合传递非稳态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拟软件COMSOL的热湿耦合传递模型简便求解方法。通过对比新建模型模拟结果与HAMSTAD标准验证实例,验证了模型及求解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织物的透湿性及液态水传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自制的湿传递测试装置对织物的湿传递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模拟人体服装穿着的环境状态,在相同湿度、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分形涤纶、普通涤纶、分形混纺织物(纯毛和毛65/35比例)的透湿速率;用垂直芯吸实验测定了分形涤纶、普通涤纶、棉布、分形/粘胶织物的液态水传递速率;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分形涤纶都具有较好的透湿能力,在高温环境下,分形涤纶优势稍明显;分形涤纶芯吸能力较棉布稍好,具有较好的导湿、排汗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蒸汽渗透理论对两种不同构造形式的腹板开孔轻钢龙骨复合墙体进行了传湿分析.结果表明:远离龙骨处的保温层冷侧更易结露,且该处的保温层采暖期重量湿度增量值较龙骨附近的大.墙体2的构造形式比墙体1的构造形式防潮效果好,墙体1须设防潮层才能满足墙体保温与防潮等热工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出汗暖体躯干实验装置测量服装面料传热传湿特性,从而获得其传热传湿的温湿度动态曲线,运用热力学的热湿平衡分析方法,推导出面料湿阻与动态曲线特性之间的关系,探索服装动态传湿性能的测试方法,测量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方便可行的实验测试方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混凝土湿度场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混凝土表面干缩应力以及干缩裂缝等的影响,研究混凝土湿度场中水分扩散表面因子这一关键因素.引入混凝土表面孔隙面积和孔隙中的水分扩散系数2个参数,推导混凝土湿度场的第3类边界条件.将混凝土表面水分对流扩散简化为不可压缩流体一维平板壁面对流传质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和平板壁面对流传质理论,建立混凝土干燥过程水分扩散表面因子的理论模型以及模型的近似解.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和试验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Motakef和E1-Masri的研究,将墙体分为“干-湿-干”3个区域。以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学为基础,将水蒸气冷凝看成是湿源、热源、蒸汽汇,建立起墙体湿区域内、热湿耦合传递方程。通过分析解得到了墙体内冷凝率和液态含湿量的分布曲线以及达到临界含湿量所需的时间。分析结果表明墙体内的冷凝率跟湿区域两侧的温差成正比,最大冷凝率出现在低温侧的湿区域边界处。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火灾下热湿耦合热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钢筋混凝土在火灾高温作用下热湿迁移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混凝土在高温作用下热湿热递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分析,表明模型基本能反映混凝土在火灾作用下的实际过程。  相似文献   

18.
黄土路基回弹模量湿度预估及修正系数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黄土路基湿度与强度的变化规律,调研了大量路基湿度预估模型,结合黄土地区气候环境特征,确定FredlundXing模型作为黄土地区路基湿度预估模型;选取了16种土样做物性参数试验,结合预估模型,得到了黄土路基平衡湿度范围质量含水率为16%~19%,体积含水率为29%~35%;现场实测霍候一级公路、宁夏桃同高速公路以及晋阳高速公路路基平衡湿度,实测值与预估值之差为-1.4%~1.7%;在此基础上,选取7种代表性土样做最佳含水率及平衡湿度情况下的动态回弹模量试验,推荐了山西省黄土路基湿度修正系数,晋北地区修正系数为0.4~0.5,晋南地区为0.5~0.6.  相似文献   

19.
出汗假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出汗假人用于测试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文中介绍了这一测试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试用,证明其能有效区分不同服装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干燥过程,对哈尔滨地区新建建筑围护结构干燥过程的热湿耦合传递进行模拟.考虑液态水的渗透和冬季围护结构内湿分结冰的情况,以液态体积含湿量梯度为质驱动势,以温度梯度为热驱动势,建立不同干燥时段的热质耦合传递质能平衡方程,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干燥速率第一年最快,尤其是前几个月;由于围护结构较大的初始含湿量和冬季外侧结冰量,第一年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最差的;在相同的室外气候条件下,与第十年冬季的传热系数相比,第一年要增加约10%,严重影响第一年的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