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脉冲峰值检测电路,模数变换器及数据传输接口组成的单模块脉冲幅度信号获取系统。讨论了它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在计算机多道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微机在实验核物理领域的应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处理数据,即用于数字计算,计算所需要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多道分析器、单道分析器、定标器等获取数据的设备;另一类是把微机直接用于获取数据。当然,处理数据仍然兼之。后者,在硬件方面就  相似文献   

3.
多道脉冲分析系统的状态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一个新型高速多道脉冲分析系统的结构和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控制用状态机模型,并予以实现,以低成本实现了对整个系统的简单、灵活和全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用于一维多道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的数据获取系统。利用简单的与门电路,并配合DAQ2010采集卡的门控信号实现精确定时,利用定时卡PCI8554来同步采集卡和微机的动作,利用微机的RS232接口通讯来控制扫描电源,从而实现了谱仪的扫描测量。利用多线程技术,提高了采集系统的容错能力。该系统目前已经用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面向对象编程(OOP)的特点及其用DD8000型多路多道能谱获取系统仿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本文还讨论了Windows环境下显示多路能谱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以DMA技术为核心实现的多道分析器高速计算机接口,论述了该接口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给出了实验结果,证明了满足高速数据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MOLDASⅡCAMAC多参数数据获取系统是为重离子核物理实验能量、时间和多重性测量而设计的通用数据获取系统。该系统可以用于两类实验测量;(1)符合测量。由外部快电子线路快符合后产生一个触发信号进行;(2)多重性测量。由在本系统的多重器的面板上预置一个≤9的数字,则每个事件实际到来的参考数数目和预置数进行大于、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4 096道高速多道脉冲幅度分析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下位机以单片机为核心,由脉冲峰值采样器、低功耗A/D转换器和双端口RAM构成核脉冲的高速采集系统,本系统缩短了脉冲分析响应时间,提高了测量精度。采用USB接口与微机进行数据通讯,传输速度快,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有智能接口的多路多道能谱获取与处理系统DD8000,它在后台计算机执行谱处理的同时,能识别和获取16路具有不同谱长、道宽、不同数字零道阈和不同获取时间的谱。所设计的Ge(Li)γ谱分析软件,在IBMPC/XT计算机上的运行时间约为55s。  相似文献   

10.
将Internet技术与计算机多道脉冲幅度分析系统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浏览器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系统。并讨论了它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它是采用单片微机的采集控制系统。实现了多数据的自动采集与控制及多功能。文中介绍了它的组成、功能、总体考虑、软硬件设计,实验结果及结论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DD80型(FH1920)多功能微计算机多道分析器汇编语言程序的结构、特点、流程和设计考虑。在配有DD80多功能接口的TRS-80I型微计算机上运行该程序,可完成谱数据获取、谱形活显示及部分谱数据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微通道板位置灵敏探测器的数据获取和处理系统的研制,简要描述了它的硬件结构和系统软件,本系统设计成一个NIM标准单宽仪器插件,采用IBM-PC/AT微型计算机作为实验数据读出及数据处理。具有实用、可靠和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PC机的多通道,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Fermilab MULTI系统的剖析,介绍一个支持高能物理实验数据获取与数据分析的通用程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系统生成,对在PDP-11/23计算机上运行的0.5级系统的局部改造工作也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激光打靶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叙述了国外激光打靶联网状况,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激光打靶实验数据在线采集和处理系统结构图,介绍了“神光”激光打靶实验微机网络系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大型辐射扫描成像系统的新型数据获取结构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针对现代辐射扫描成像系统对投影数据获取技术在快速、高密度方面的需求,提出一种新型多阶段多层次流水线结构,大幅度降低了投影数据采集系统的死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以TCP/IP协议为基础,采用以太网和网络编程技术实现异种机间、异种操作系统间底层的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与通讯的方案、拓朴结构、实现技术以及影响传输率的几个因素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