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 在日本的中一新生代本州弧的西南部,并列着几条自晚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增生褶皱构造带,成为对海沟和弧前作地质构造分析最合适的地区(Kanmera等,1980)。增生褶皱带是由来源于弧或大陆的复理石沉积构成的,其下伏地层为整合的或构造接触的前复理石(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陆缘弧-沟系的构造问题已成为迫切的研究课题。这首先是由于获得了有关这些弧-沟系深部结构的新资料,后者在最大程度上推动了关于推测在这里发生的俯冲过程(这是当今最流行的“板块构造”学说的极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机制学说的发展(和验证)。因此,千岛弧-沟系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新资料引起人们的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1957年起单独地或与其它单位合作研究了该  相似文献   

3.
针对用常规解释方法和相干体技术对尼日尔三角洲复杂深水重力构造进行断层解释失效的状况,提出了复杂深水重力构造勘探研究新方法,即层位解释—断层解释—断层剖面地质模式确定—断层平面特征分析的综合研究思路。创新性地应用沿层平均瞬时相位技术代替常规相干分析技术进行断层平面组合,提高了断层解释的精度和效率,解释结果更加符合重力构造形成的地质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复杂深水重力构造"树状"断裂体系模式,并提出了"爬树法"的分析模式,对"树状"断裂体系进行级别和期次划分,并确定了断层对油气输导和分割的双重作用,为今后复杂深水重力构造的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构造圈闭的落实程度,降低了油气的钻探风险.但在三维地震资料未完全覆盖且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区域,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准确落实构造圈闭,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些难点,综合应用时间切片技术、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联合解释技术、地质模式指导下的构造解释技术、精细构造成图技术,在锦州20 -A...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具有“断”、“坳”双重结构的复合型沉积盆地, 在构造演化史中表现为早期断陷、中期拗陷、晚期反转的演化特征。东南隆起区是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 发育了大量的伸展构造、反转构造, 它们对油气的聚集、分布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但是, 由于伸展构造和反转构造形成的时期和发育的层位不同, 对油气成藏的 控制作用也不尽相同。伸展构造主要控制原生油气藏; 而在深凹带范围内的反转构造主要控制次生油气藏, 在斜坡带范围内的反转构造主要控制原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正> 1 前言 在九州北部,广泛发育着在始新世至中新世时堆积于内弧盆地的所谓含煤第三系。内弧盆地位于当时的火山前沿和外弧增生带之间。山阴和朝鲜半岛东部的火山岩和火山—深成复合体为始新世至中新世时的火山前沿,推测四万十南带的日向群和日南群代表外弧增生带。 通常,内弧盆地的沉积物受到的构造变形比组合在增生带的具有复杂构造的外缘边缘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油气地质资料,建立了油气生、储、盖条件的定量评价模型。然后,以乌尔禾—夏子街地区克拉玛依组(T_2)储集层为例,运用含油区的概率预测方法,作了含油区概率预测图,圈出了该区的3个含油区,所得结果与近年来的勘探成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低幅构造分析方法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三道桥构造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地震采集和处理的分辨率,建立高精度的地震速度场和高分辨率的地震反演资料,是研究低幅度构遣的有效方法。根据研究区以往的地震、地质资料,从地震速度研究着手,通过对大量地震速度谱分析,用平滑平均速度的方法建立了精细的三维变速场。并利用高阶统计量方法提取地震子波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反演,大大提高了薄储层的解释精度。通过分析研究重新落实了三道桥构造,对低幅度构造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来凤咸丰区块地处四川盆地东缘,紧邻川东高陡褶皱带,山地地貌,地表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在研究了区域构造特征及邻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文中主要以来凤咸丰区块采集和处理的11条二维地震剖面资料及1口资料井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质、地震及井震联合的研究手段,准确标定页岩气层底界面,确定2套重点目的层地震反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下寒武统牛蹄塘组Tε_(1n)波组反射特征能量强、频率低、连续性好,一般有2~4个强相位,可解释追踪多相位中较强的相位;下志留统五峰—龙马溪组TS_1l频率低,双强相位,分布稳定,可进行全区追踪。同时,确定了2套目的层的底界埋深与厚度、区域展布特征、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页岩气保存条件,优选了有利构造位置,为下步页岩气勘探部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苏59区块有效砂体连续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在对该区块气藏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petrel软件为依托,结合单井资料、地震解释数据建立了工区的构造模型,通过对测井泥质含量曲线划分建立单井岩相模型,以砂岩密度、砂体宽厚比、趋势面约束等条件选取建模参数,采用序代指示算法建立三维岩相地质模型,进而在岩相控制下建立三维地质属性模型。建模结果表明:建模过程中选取的参数准确,地质模型与该区的地质认识符合程度较高,为准确评价气田的储层性质及开发潜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洋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是海洋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中国东海某研究区地球化学勘探成功实例作了剖析,较全面地阐述了海洋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 Jacob等(1977)曾认为毗邻东阿留申海沟的聚敛边缘上的陆架和陆坡完全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增生沉积物所覆盖。Cross和Pilger(1982)以及Pilger(1981)曾使用过这个年代,并论证了科迪亚克—布伊海山链曾引起链沟交切处弧沟间隙的变宽。本文论述了他们作出的该大陆架上不存在老于晚第三纪的岩石的假设,以及他们提出的晚第三纪时,科迪亚克—布伊海山链曾对该陆缘产生影响的观点。当Jacob等(1977)企图估算阿拉斯加湾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地震多属性识别非构造圈闭——以克201井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勘探目标已经由构造型圈闭为主转向以岩性地层圈闭为主的非构造圈闭.以三维地震多种属性(振幅的波形变面积、井约束反演、均方根振幅等),对研究区克201井区的岩性(含油)砂体进行了多种地震属性综合解释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剥蚀改造强烈,它改变着断块的几何形态、岩石体积和地层分布。此外,盆地在新生代拉张的同时,伴有剪切变形,这使垂直于构造线的剖面的岩石总面积,在变形前后发生变化。这两种因素直接影响着古地质构造恢复的质量。本文以渤海湾盆地为例,根据拉伸构造区的地质特点,提出以地质恢复为基础,地质恢复与几何作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此法将非刚性翘倾断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恢复已被剥蚀的岩石,消除后期构造变动的改造,重塑各断块的初始形态,然后从断块→剖面→平面和空间→时间逐步恢复古地质构造,再现拉伸构造区古地质构造面貌,求取拉伸量,建立高质量的平衡剖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巴山前缘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岩的野外露头、钻井、岩心等资料的研究,对一系列岩石样品进行了显微薄片、扫描电镜、有机地化、孔渗性、比表面积、含气性解析等多项实验测试分析,对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富集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前缘地区富有机质泥岩总体处在浅水—深水陆棚沉积环境下,其沉积厚度在40~70 m左右,平均有机碳含量大于2%;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Ⅰ型干酪根,有机质成熟度多数为0.82%~3.04%,达到高—过成熟阶段;低渗透—低孔特征,并发育多种微观空隙结构。典型钻井解剖分析认为,页岩气保存条件是该区富集条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未被断裂破坏的箱状背斜是最为有利的构造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6.
17.
埕岛—桩海地区发育的构造样式划分为5种:逆冲推覆、伸展、走滑、反转和重力滑脱。其特征及形成背景表明,逆冲推覆构造主要产生于印支运动时期和燕山运动晚期;伸展构造样式最常见,在中、新生代极为发育;走滑构造发育于燕山左行走滑及喜山右行扭张时期;反转构造主要受古生代—早中生代逆断、中—新生代拉张影响;重力滑脱构造主要发育在古生界与太古界之间。  相似文献   

18.
类似于陆梁油田的低幅度构造识别是准噶尔盆地腹部陆10—陆6井区的首要任务。该区的主力油层之一呼图壁河组多发育辫状河河道砂,其地震剖面同相轴横向连续性差,加之该区钻井少且分布不均,因此低幅度构造的层位精细等时追踪较为困难。针对这一难题,利用S变换时频分析特征,建立了典型沉积旋回体的地震旋回特征模型以及S域的时频响应特征模型,通过二维谱与单井沉积旋回联合标定,建立了整个工区精细的等时沉积格架。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格架控制下进行杂乱地震反射特征的低幅度构造精细追踪,最终发现低幅度构造圈闭6个,叠合面积达221km2,综合评价优选上钻2口井位。经实钻分析,证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进行弹性阻抗反演,寻找反映岩性和物性的最佳弹性阻抗角度十分重要,首先应通过对能够反映岩性和弹性阻抗的井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求取弹性阻抗与岩性曲线相关性最好的弹性阻抗角度;其次通过扫描弹性阻抗角度,求得与岩性相关性最好的角度来反演弹性阻抗。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弹性阻抗反演能够提高储层识别能力。认为在火山岩发育区弹性阻抗反演应用效果好于常规波阻抗反演。  相似文献   

20.
海洋深水区水深变化急剧、峡谷纵横、火山发育,形成了崎岖的海底地貌,严重干扰了其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时间偏移成像,进而影响到构造解释和圈闭落实。针对崎岖海底带来的影响,前人更多是从优化采集方案和地震资料特殊重处理,来获取高成像品质的地震资料。然而区域评价阶段进行大面积资料重处理成本高、周期长,无法满足低油价现状下勘探阶段降本增效的要求。基于地震正演模型分析,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宝岛凹陷为例,全面系统地建立了深水崎岖海底区构造解释和圈闭落实的技术方法与工作流程。通过对叠前时间偏移地震数据的层位解释校正和崎岖海底校正,有效规避了地震假象和时-深转换过程中崎岖海底引起的假构造现象,最终通过与叠前深度偏移地震数据的解释成果对比,证实该方法是区域评价阶段解决崎岖海底影响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区域评价阶段能准确聚焦目标区,从而降低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成本,实现勘探阶段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