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当我们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都在绞尽脑汁的寻找设计的突破口,也就是寻找设计的创意点,那么这个创意点究竟要从哪里来?怎样才能得来?灵感来了我们怎样才可以抓住它,把它变成实在的产品呢?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创意点的来源,分别为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从生活中寻找创意点、从其他设计门类中寻找创意点和从与客户沟通中寻找创意点。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都在绞尽脑汁的寻找设计的突破口,也就是寻找设计的创意点,那么这个创意点究竟要从哪里来?怎样才能得来?灵感来了我们怎样才可以抓住它,把它变成实在的产品呢?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创意点的来源,分别为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从生活中寻找创意点、从其他设计门类中寻找创意点和从与客户沟通中寻找创意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家用产品从最初的仅满足功能,向着集造型美和文化情感为一体的用户体验形式发展,一系列的创意家用产品大量浮现出来。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创意家用产品种类不齐全,设计还相对不完善,很多优秀的产品并未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创意家用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创意家用产品的设计现状、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分析、优秀设计的关键点等,从中得出对于创意设计理论、情感设计、设计与用户关系等的实践性和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化经济不断加强后,图形广告设计也是越来越频繁,而图形创意是广告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作品中敏感和备受注目的视觉中心,并且优秀的广告作品都是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准确,而且又清晰地表达设计的主题。创意的图形表现基本上都是通过对创意的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达到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的效果,本文将对图形创意在广告设计中的灵魂意义进行讨论,以此提高图形创意在广告中的设计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设计创意与创新设计对产品设计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师的创意与创新设计能使其设计的工业产品给大众留有深刻的印象,因为新奇能给予人很深的印象,此论文谈及了设计的表现基础,同时对一些名师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使大家更加了解到工业设计中的创意与创新对工业产品的作用,希望通过此论文的学习,使大家能更多的了解创意与创新设计,并能在以后的设计中突发其想,做出更多优秀新奇的工业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6.
对于设计创作来说,思维方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设计创作过程的挖掘,总结、分析了发散性设计思维在设计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从个体案例出发进一步对发散性设计思维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从中得出:发散性设计思维是达到设计创新的良好途径之一,好的创意是需要我们运用发散性设计思维进行开拓和寻找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艺术家鹫尾友公(Washio Tomoyuki) 设计师总是随时找寻灵感.寻找些新鲜或有意义的创意来反映他们人生不同的阶段。一些艺术家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属遭获取灵感,有些则从他们生命里具有冲击力的事件得到的深刻经验中取得。这些事件足以改变人生,有时甚至能帮助这些艺术家找到全新的创作道路。虽然说好设计始终是好设计,但是有时理解更多关于作品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欣赏这些优秀的创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现代广告鉴赏》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美术》第二册第16课《现代商业美术》的拓展篇,是从书本“广告设计”这一知识点到生活实际的延伸,本课围绕我们身边的广告形式,通过欣赏优秀的广告作品来了解广告分类及设计元素,本课重点是鉴赏极具时代意义的广告设计,分析广告主题创意及其社会文化效应。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欣赏广告的同时,从不同角度领略广告作品创意内涵,从中理解、学习广告人的创新意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欣赏优秀广告作品,初步了解现代广告的分类。2.通过对广告作品的分析,从不同角…  相似文献   

9.
图形创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通过一些不同的思维训练可以得到优秀的图形创意作品。本文主要探讨怎样从设计思维方法方面去得到好的图形创意作品。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标志设计专业人才。文章通过对学生标志设计作业和毕业后设计作品的跟踪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标志设计课程在常规和传统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授课教师需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课程体系、实训教学要递进地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设计美学融入课程教学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
论文分析了基于传统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必要性与意义,指出了当前市场上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从创意思维分析选择方向提出了解决思路,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意视角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创意产业逐渐热门,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加剧,而其培养方式有待探析。人的思维有定势习惯,"破而立"的前提是对创意设计有透彻理解,认清思维定势习惯,打破常识发现新意。做创意设计时"破"是为了还原产品本质,"立"是建立起新的形式。"破而立"是个矛盾体,不破不立。大师是在"破而立"中完美,普通设计师、学习者需要通过"破而立"不断良性循环而成长。  相似文献   

13.
A method of fitness evaluation to the problem/solution space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ffective judgment in creative design. Six experienced designers and one-hundred-one users participated in a set of exploratory experiments on affective judgement of automobile design.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in designer's affective appeal in a design and user's affective response to the design. From data analysis, we confirm the general validity of that the ‘creative’ aspect of design can be described by introducing the notions of ‘default’ and ‘surprise’ problem/solution spaces. The affective judgments based on the expectations of designers and users are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quantitative metrics in design evaluation and concept selection. The presented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success and creativity are not the same, the goal of design practice is to find solutions that are both creative and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14.
设计软件的学习方便我们的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软件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创意。而反过来软件的运用又会激发创意的产生,软件运用不好也会限制创意的表达,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创意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而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针对同一概念能产生不同的思路,从而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设计突破点。  相似文献   

16.
工艺美术出现于手工业时代,工业设计产生于工业时代,如今信息产业萌生,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更使人们认识到文化产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的时代里,工业设计将何去何从?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全球创意产业发展大潮中似乎可以发现工业设计发展的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17.
思维决定设计,设计体现思维。设计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产品设计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设计思维必然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产品设计需要利用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意火花,并需要用适当的设计语言表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出于产品设计的实用功能需要,最直观的形态、最简洁的产品外观无疑是表达创造性设计思维的最佳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18.
产品创新设计平台以旋转动力学理论为指导,集成了创造性联想算法、创造算法、评价算法以及相关的知识库,以支持产品的创新设计。基于物场分析法的创新模型是平台中的重要创造组件,它根据物场分析方法解决技术矛盾的典型模式和标准解法,进而应用人工智能和旋转动力学等理论与技术消除产品中存在的技术矛盾,从而实现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运用认知心理学,分析了产品形态设计的创新认知过程,提出了以形态问题空间为基础的系统化创新思考方法。根据认知系统的模块化特征,建立了作为创新思考独立单元的思维模块,提出了通过创新思维模块链进行创新思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