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号涤与棉混纺纱强伸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涤纶和棉两种纤维纯纺纱的拉伸曲线,从理论上预测细号涤与棉混纺纱的拉伸性能,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细号涤纶的含量和混纺纱强伸性能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同样混纺比情况下,常规涤棉混纺纱与细号涤与棉混纺纱强伸性能的差异。分析结果认为,同一混纺比细号涤与棉混纺纱的强力比常规的涤棉混纺纱高15%;不同细度涤纤维的混纺比例对混纺纱的强伸性能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临界混纺比也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棉/粘/涤紧密赛络纱的生产技术难点和工艺要求.棉、涤、粘3种原料特性各异,通过将3种原料混纺,可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并有效地降低成本.以18.3 tex 70/20/10棉/粘/涤混纺纱为例,探讨了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的工艺参数,提出紧密赛络纱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棉/粘/涤紧密赛络纱的生产技术难点和工艺要求。棉、涤、粘3种原料特性各异,通过将3种原料混纺,可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并有效地降低成本。以棉/粘/涤(70/20/10)18.3tex混纺纱为例,探讨了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的工艺参数,提出紧密赛络纱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厂试制投产涤/粘混纺纱来部分地替代涤/棉混纺纱,并相应开发了涤/粘160cm19.7×19.7×267.5×267.5平纹细布。开发涤/粘混纺纱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使其各项技术指标与涤/棉混纺纱相接近。虽然两者的混纺比相同,都是65/35,但由于粘胶纤维的性能与棉  相似文献   

5.
苏联一些企业,针对毯制品中大量使用棉线的情况,着手试用化纤替代棉纤维,进行了不同混比涤棉气流纺工艺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用混比为33/67的涤/棉纤维批量生产了50特、84特单纱和50特×3、50特×5、50特×7、84特×4的股线;用混比为67/33的涤/棉纤维生产了50特×3和50特×5股线。不同混纺比股线与棉线对比,混纺线的相对断裂负荷比棉线平均高10%和35~40%。莫斯科毯制品联合企业使用含涤33%的混纺纱作为双层织物和针编毯的底经和面经,整  相似文献   

6.
为赋予涤/棉混纺织物光催化自清洁性能,基于水热合成技术,分别使用钛酸四丁酯、硫酸钛以及硫酸氧钛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负载纳米TiO2颗粒,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仪等对TiO2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TiO2前驱体改性涤/棉混纺织物可见光下降解污物的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较钛酸四丁酯和硫酸钛改性的涤/棉混纺织物,硫酸氧钛改性涤/棉混纺织物接枝的锐钛矿型TiO2颗粒多且尺寸小,光吸收能力增强,禁带宽度减小,其光催化自清洁性能优异,5次洗涤后自清洁性能没有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涤/棉、锦/棉混纺夏作训迷彩织物为研究对象,选择织物组织、混纺比、经纬密度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试验。采用KES-F7 THERMO LABOⅡ型冷暖感测试仪测试涤/棉、锦/棉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量qmax以表征2类织物的接触凉感,在分析3个因素对2类织物透气透湿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主客观的评价方法重点分析了3个因素对2类织物接触凉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涤/棉混纺织物涤/棉混纺织物的主要混纺比为涤65/棉35。高涤纤(65%)的涤/棉混纺纱所具备的最终使用特性是:耐洗、防缩性和很好的防皱性。而棉纤维则赋予混纺织物以极好的手感和吸湿性。涤/棉混纺纱的最佳混纺比应为涤80/棉20,而这种涤/棉混纺织物只能用在特殊方面,使用范围狭窄。涤纶混纺比高可以提高混纺织物的防皱性,却使织物的手感变差。就所谓低涤纤的涤/棉混纺织物(棉60/涤40)而言,现已开发了一种穿着非常舒适的混纺织物。一种低涤纤的涤/棉混纺织物对于缝制衬衫来说是  相似文献   

9.
探究了干法纺精细化亚麻/棉混纺纱临界捻系数与混纺比的关系。通过试验和回归分析,确定了不同混纺比下的临界捻系数,并构建了混纺比与临界捻系数的线性和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精细化亚麻/棉混纺纱临界捻系数随着亚麻混纺比的增大而增大;混纺纱的线密度为30~50 tex时,相同混纺比精细化亚麻/棉混纺纱的临界捻系数基本不变;混纺比与临界捻系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和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均较好,但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更加简单,可更简便地指导不同混纺比精细化亚麻/棉混纺纱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纺制6种不同混纺比的麻赛尔、棉混纺纱线,通过建立混纺纱强伸性能简化模型,分别对麻赛尔、棉混纺纱强度与伸长率和混纺比的关系曲线进行预测,并对麻赛尔、棉混纺纱的强伸性能进行实测检验。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当麻赛尔含量在0~60%范围时,混纺纱处于高强低伸阶段,但应尽量避免选择含量为60%左右的混纺比;当麻赛尔含量超过临界混纺比,即超过61.27%后,混纺纱处于高强高伸阶段,此时纱线性能改善明显,为正确掌握麻赛尔、棉混纺纱强伸性能以及混纺比选择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回潮率法、染色法和钡值法对棉/粘及棉/Tencel混纺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几种方法简便,无危险,测定误差都小于3%。  相似文献   

12.
长绒棉/棕棉/山羊绒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人们对功能性织物的消费需求及绿色环保的健康消费观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特别开发生产了长绒棉/棕棉/山羊绒(50/40/10)18tex混纺针织用纱。文章介绍了上述纤维的主要特性,以及纺纱生产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彩色棉/白棉混纺针织物生物酶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性抛光一纤柔酶CR对经过纤维素酶前处理的棕棉/白棉(50/50)混纺针织物进行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在对织物强力损失率、减量率及起毛起球性能进行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得出彩色棉混纺针织物酶处理的优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黄萍 《印染》1994,20(10):31-33
P-N阻燃剂系为涤棉混纺织物阻燃而开发研制的耐久性阻燃整理剂,将其应用到纯棉织物上,同样也得到优良的阻燃效果,本文就其性能,阻燃整理工艺及阻燃测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龙德树  苏新 《印染》1994,20(8):8-11
本文对纯棉及棉/亚麻交织布实施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进行了讨论,采用正交设计法从6只国产稳定剂中优选出新型高效的非硅双氧水漂白稳定剂AR-750,并在不同前处理设备上进行生产性应用试验,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戚秀丽 《印染》2002,28(2):16-16,19
采用一浴法和二浴法对棉绒混纺产品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际应用中的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吴金波 《印染》2001,27(8):23-24
阐述锦纶/棉(60/40)混纺织物各种印花工艺的选择及其优缺点,认为活性/中性染料同浆印花工艺最佳。  相似文献   

18.
邹红俭  房晓云 《印染》1998,24(8):36-38
根据纯棉与涤纶纤维性能上的差异,通过特殊工艺处理,生产出泡泡稳定性强,风格独特,具有良好服用性能的涤棉交织印花泡泡纱。  相似文献   

19.
蚕丝与棉纱交织的针织绸是近期国内开发的新产品,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市场有很大的需水。文章简述了该产出生产中采用的主要工艺及设备情况。  相似文献   

20.
韩学政  张本孟 《江苏纺织》2005,(8):29-30,22
介绍了MIRAWAVE/精棉提花面料的主要技术关键。该产品采用功能纤维MIRAWAVE与精棉混纺,纤维的特性得到复合、优化、互补,形成了独特的产品风格。产品投入市场即备受消费者青睐。开发过程中,利用已有设备,加大了对重点工艺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