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官方网站中每周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通报所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济宁检验检疫局根据RASFF信息对2009年内共52周通报进行了系统编译,汇总分析了肉类产品相关情况。根据分析可知,2009年度关于肉类的通报232次,主要为微生物问题,通报134次,占58.0%。134次微生物问题中沙门氏菌109次,占81.0%;李斯特杆菌13次,占9.7%;大肠杆菌O1575次,占  相似文献   

2.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官方网站中每周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通报所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济宁检验检疫局根据RASFF信息对2009年内共53周通报进行了系统编译,汇总分析了肉类产品相关情况,获知2009年度关于肉类的通报232次,主要关于微生物问题,通报134次,占 58.0%.  相似文献   

3.
出口食品安全关乎中国产品质量的世界声誉,也是影响中国食品产业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以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体系(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RASFF)的数据库数据为基础,对2008—2012年5年间涉及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2 409起通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欧盟食品的重要供给国,中国食品占RASFF通报数量的比例也非常高,2008—2012年,中国食品在全部被通报数量的比例达到14.47%;从通报中国食品的国别看,意大利、德国和英国位列前3名;从被通报的食品类别看,食物接触材料、坚果及种子类和谷类、烘焙食品类位居前列;从食品风险因素看,有害物质迁移、霉菌毒素、重金属迁移等是中国出口欧盟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源。  相似文献   

4.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官方网站中每周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通报所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济宁检验检疫局根据RASFF信息对2009年内共52周通报进行了系统编译,汇总分析了肉类产品相关情况。根据分析可知,2009年度关于肉类的通报232次,主要为微生物问题,通报134次,占58.0%。  相似文献   

5.
欧盟食品安全局在其官方网站每周向公众通报在进口食品中检出问题的情况。济宁检验检疫局根据欧盟每周食品安全预警通报汇总分析了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出口至欧盟的食品被检出问题的情况。经总结获知2006年中国共被欧盟通报食品安全问题288次,其中生物毒素被通报75次,占26%;重金属及其他析出物质被通报51次,占17.7%;食品接触材料析出物被通报46次,占16%;添加剂被通报37次,占12.8%;农兽药问题被通报10次,占3.5%;微生物被通报10次,占3.5%;寄生虫问题被通报4次,占1.4%;外来污染物二恶英等被通报3次,占0.1%;其他问题被通报52次,占18%。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欧盟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经过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食品安全体系,特别是其建立和使用的快速预警系统(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of food and feed,RASFF),涉及范围广泛,反应迅速。通过RASFF平台,欧洲食品安全当局及时发布食品和饲料中发现的风险信息,以便迅速地有效协调发现的健康风险,有效保证了食品和饲料的消费健康。本文根据2013年欧盟RASFF向公众通报各国输欧食品安全情况,总结各国被通报涉及产品种类和风险因素,研究欧盟在食品领域的重点关注。通过借鉴欧盟经验,探讨保障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7.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官方网站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实时向公众通报食品安全问题。济宁检验检疫局对2010年内RASFF通报信息分52周进行了系统编译,汇总分析了肉类产品相关情况,获知2010年度关于肉类的通报232次,其中禽肉及时制品75次,除禽肉外的肉及制品203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根据2019—2021年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通报我国输欧食品安全情况,分析欧盟在食品领域的关注点,总结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汇总2019—2021年欧盟RASFF对华通报情况,从通报类型、通报国家、产品类型、危害类型、通报类型与危害类型相关性分析等5个分析维度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2021年欧盟RASFF对华食品通报158例,占对华通报的50.16%。被通报占比较高的三类产品为:水果和蔬菜(29例)、鱼及其制品(16例)、草药和香料(16例);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及香精、工业污染物、霉菌毒素等四类危害类型占比较高。我国部分食品类别存在环氧乙烷超标问题,但我国有关食品中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暴露情况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尚未建立食品中检测方法及限量的国家标准。边境拒绝类型的通报中,农药残留(20例)、霉菌毒素(5例)、致病微生物(4例)等危害因素占比较高。结论 本文总结欧盟RASFF通报我国输欧食品安全情况,以期减少类似情况发生,为我国市场监管部门和出口食品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 RASFF),作为欧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最重要的部分,为欧盟委员会以及各成员国能够及时排查出食品安全风险并及时应对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效保证了欧盟各成员国食品安全。本文对2019年欧盟RASFF通报我输欧食品情况进行收集、梳理和分析,以期减少或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以期为我国出口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2016~2018年欧盟RASFF对中国输欧食品的通报信息, 科学深入分析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2016~2018年欧盟RASFF对华食品通报情况, 着重研究2018年通报食品的产品类别和危害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8年, RASFF对华食品通报209例, 其中霉菌毒素、农药残留、控制不佳/不足是比例最大的三类危害。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B1检出39例, 占霉菌毒素46例的84.78%; 农药残留被通报了30例, 有15例与茶叶有关、10例与枸杞有关; 此外, 沙门氏菌、转基因成分、环境污染物等边境拒绝现象也出现在通报中。结论 RASFF对华食品通报部分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该研究论述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 加强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分析, 全面提升食品行业的产品质量, 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发展标杆。  相似文献   

11.
食品及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是欧盟监管当局为确保食品安全而采用的实时、快速而又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已成为保护欧洲消费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对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产品RASFF通报情况及近年来通报内容的一些重要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通报数量、通报产品和通报原因等方面的变化,并对RASFF运行趋势与经验借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 RASFF), 作为欧盟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平台, 使得欧盟委员会及各成员国能够迅速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 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从而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本文根据2018年欧盟RASFF发布食品通报情况, 总结各国被通报产品种类、被通报国家/地区及通报风险种类情况, 并对重点产品进行风险分析,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期减少或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确保输欧食品贸易的顺利进行, 并初步探讨适合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官方网站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实时向公众通报食品安全问题.济宁检验检疫局对2010年内RAS.FF通报信息分52周进行了系统编译,汇总分析了肉类产品相关情况,获知2010年度关于肉类的通报278次,其中禽肉及其制品75次,除禽肉外的肉及制品203次.通报涉及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微生物检出问题,达142次,占51.08%(142/278);其他引发通报的因素较分散,有感染寄生虫、包装破损、药物残留、标识不当、杂质、温控不良-冷链断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通报数量、通报国家、通报类型、产品类别、危害类别5个角度,分析了2016~2017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of Food and Feed,RASFF)对中国食品安全的通报情况,总结其特点及关注的重点食品种类和风险因素。据此,提出了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三点建议:① 建立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② 准确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特点,做好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③ 加强对欧盟标准的跟进,提高企业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几年来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情况,总结我国被通报产品种类及风险因素,并结合当前国际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探讨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6.
欧盟RASFF系统食品风险预警的数据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盟成员国在预防食品和饲料的安全问题时,愈来愈重视和依靠欧盟的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该系统已经成为欧洲地区保障食品安全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自2001年伊始,欧盟RASFF系统每年发布一次年度报告,2009年已经涉及到全球121个国家。本文以RASFF系统的年度报告为基础,根据2008年以来的数据,分析RASFF系统的信息报告种类、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针对中国的报告等,以及数据所表征的风险变化、趋势和欧洲食品安全新的预警进展。  相似文献   

17.
2014年欧盟RASFF对华食品通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of Food and Feed,RASFF)通报我国输欧食品安全情况,总结我国被通报食品种类、风险因素以及通报国家的分布,并探讨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对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通报系统(RASFF)通报分析中发现,食品接触材料的通报日益增多,其已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总结2011~2015年欧盟RASFF通报我国出口食品接触材料的情况,分析其中涉及的风险因素和材料种类等,研究欧盟在食品接触材料方面的关注热点及变化趋势,从而为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我国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标准提供参考,以增强我国对欧盟技术贸易壁垒的应对能力,推动和扩大输欧贸易。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2年欧盟RASFF向公众通报各国输欧食品安全情况,总结各国被通报涉及产品种类和风险因素,研究欧盟在食品领域的重点关注。通过借鉴欧盟经验,探讨保障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20.
欧盟是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主要出口地区之一,且出口数量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2012~2016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RASFF)对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报情况,总结其涉及的材质情况、风险项目等,发现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是中国输欧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的高风险产品,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通报数量占通报总量的35.60%。重金属超标是通报中最主要的风险项目,其中重金属铬、锰、镍超标最为突出,并探讨了这些情况对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