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7,(11)
对工程硕士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不是高校擅长的,校企合作培养是较好的培养模式。为了在校企合作培养中进行有效管理、考核,提高培养质量,对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的两个案例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际案例效果分析,对建立合作培养制度、合作企业、企业导师的筛选、合作培养内容等提出了建议。研究结论对改进工程硕士校企合作培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3)
设计基础教育的重心是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文章提出感受力是创造力的原动力,培养创造力要从培养感受力开始。培养个体情感和感受的敏锐性及独特性是感受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文章着重分析感受力培养的重要性,探索设计基础教育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7)
在人成长的一生之中,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特别注重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文章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为探究主旨,通过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描述,具体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道德情感培养现状及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从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现状出发,分析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特点:培养层次高、素质高;培养过程分阶段实施、系统性和衔接性强;培养方式注重理实一体化,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等。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的成熟经验,对我国职教领域教育硕士培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职教领域教育硕士培养应进一步明确"双师型"培养目标,强化实习实践环节,注重与企业、中职院校三方合作联合培养,建立完备的职教教师资格制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3)
目前,我国传统培养模式仍存在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协同的规划与布局;培养资源分散,培养模式单一,培养视野狭窄等问题。在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结构向学术型与专业型并重发展转变的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其中校企联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对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是我国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9)
在分析国际贸易专业演变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国内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了科研理论型、实践应用型、综合型和按类培养型培养模式。基于对国内农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模式情况的分析,构建了东北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按类招生培养模式,并对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制度、培养内容、培养评价五个要素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7)
基于好习惯,高效率——探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分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注意的问题,其次分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通过对学生培养课前学习准备的习惯、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和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最后得出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培养是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从培养目标、培养平台、培养机制、培养体系、学位资格、利益协调六方面分析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点,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结合三峡地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对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145-149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也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可谓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教大计,双师为本"。文章在阐述"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标准基础上,针对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总结提炼出"企业实践""教研结合""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引进开发"六大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及其企业顶岗培养、合作办学实体培养、科学研究培养、专利研发培养、项目承包培养、技术转化培养、科技特派员培养、国内技能培训培养、境外技能培训培养、教师直接参与技能竞赛、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引进开发培养模式等12种培养培训方法,为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满足高等职教育迅猛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需求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7)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如今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培养农村中学生创新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合理运用收敛思维这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和把握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助于对建筑艺术进行审美鉴赏,丰富审美教育的内容,促进建筑创造的艺术性和美学化。章把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概括为:功能实用的空间艺术;各具个性的造型艺术;以人为本的环境艺术;内涵丰富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12.
李曼 《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163-165
歌唱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它与狭义上的表演艺术既有共通性,又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可分离。肢体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口、手、眼、身、步等环节做起,做到演与唱的完美协调融合,以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13.
谈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舜  王家民 《山西建筑》2009,35(14):45-46
将传统建筑和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形式特点进行了归纳概括,通过对仿古建筑造型语言特点的分析,揭示了现代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形式特征的发展趋势,同时明确了仿古建筑在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中的社会定位,通过调研、探讨以期产生对仿古建筑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谈公共艺术创作中的观察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居宇涛 《山西建筑》2005,31(11):157-158
介绍了观察习惯与敏感度的养成,并从基地勘察等进行执行,指出艺术创意的运用加上技术问题的兼顾,才能创造出理想的公共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5.
Traditionally, the art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he representational and the abstract. Representational arts are those which are about the world, such as painting and literature; abstract arts are those which are not, such as architecture and music. It is possible to describe the ways in which a representational art is ‘about the world’ and so to define its content, but this is supposedly impossible with abstract arts because they are void of content. Is this conservative view justifiable? Those arts which might be considered essentially representational need not be: abstract paintings do not depict and concrete poetry does not describe. Moreover, non‐representational arts can be held to be ‘about the world’ in some way and can therefore be attributed some sort of ‘content’: music has an emotional content, and architecture has been said to have significant content. This paper considers a number of views which attempt to provide architecture with a content.  相似文献   

16.
对建筑与雕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圆圆  申晓辉 《山西建筑》2009,35(17):18-19
阐述了建筑与雕塑都是造型艺术,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都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与雕塑相互关系的阐述,强调建筑与雕塑是姊妹艺术,提出了作为设计师的更高要求,即增强现代设计审美意识及人文科学和现代思维方式观念。  相似文献   

17.
戴学锋 《中国园林》2003,19(7):26-28
现代化城市需要更多的开放性公园,这些开放性公园应学习中国传统的造园艺术。由于在城市绿地的建设中忽视了造园艺术,出现了很多败笔,让人痛心疾首。希望园林艺术专家们走出狭小的象牙之塔,为城市公园的设计发挥自己的才智:更希望城市规划设计者们在规划中能听取园林艺术家们的意见与建议,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美丽。  相似文献   

18.
王劲韬 《华中建筑》2005,23(6):154-155,163
日本文化源自中国,在长期的对外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多元、内涵丰富和自然主义的审美特色。在建筑、园林的设计上表现为重抽象、简练和强调工艺精美等特点。该文通过对日本传统设计中具代表性的茶庭和民居等建筑形式以及枯山水的分析,从艺术哲学、美学和社会等多角度探讨了日本传统设计的独特手法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形态构成系列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瑛  潘莹  王璐 《华中建筑》2009,27(10):169-171
“三大构成”系列是我国大多数建筑院校低年级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一个重要的训练环节,但是源于“包豪斯”的这个设计基础系列课程在我国建筑院校中一直以来却是以美术院校的构成训练为参考,从教材到课题设置均是基于工艺美术的标准,实践证明这正是建筑类院校的学生无法在建筑创作中正确体会和运用构成知识,创造优美协调的建筑形体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目标明确地提出了基于建筑学的构成系列训练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建筑院校学生掌握构成系列知识来进行建筑的分析和创作,有着非常直接的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赵秀敏 《高等建筑教育》2006,15(4):40-43,78
目前我国高校设计艺术学专业主要实行偏艺术轻技术的课程配置,导致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难以转化为实际社会产品。突破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推行人文、艺术、技术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国内外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分析比较,提出了该专业教育模式的具体框架以及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一套系统而又富有弹性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