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经过环氧氯丙烷和己内酰胺化学改性,丙酸增塑之后来制取可生物降解材料.以材料的拉伸强度、伸长率以及吸水率作为考察指标,测得了最佳结果为伸长率216%、吸水率33%、拉伸强度9 MPa.比较了不同改性体系下大豆分离蛋白可降解材料的性能,分析指出了环氧氯丙烷-己内酰胺体系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豆分离蛋白化学改性及其对功能性质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改进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人们广泛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化学改性,经适当改性可产 生我们所期望功能性质,提高其作为功能性成分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本文主要综述近年 来国外有关大豆分离蛋白化学改性方面研究,并着重介绍大豆分离蛋白化学改性对其功 能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大豆分离蛋白热压过程中,研究环氧氯丙烷添加量对塑料吸水率、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研究环氧氯丙烷增塑大豆分离蛋白塑料的特性,分析环氧氯丙烷作为大豆分离蛋白增塑剂的优缺点,得出结论:环氧氯丙烷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后,能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塑料。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对蛋糕品质的影响。利用空白实验作对照,对不同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替代率的蛋糕进行品质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分数为20%、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鸡蛋的最适比例为20%、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和鸡蛋总量与面粉的比值为3.25时,制作的蛋糕具有较高感官特性。  相似文献   

5.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方法有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酶改性和基因改性,在这些改性研究中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后凝胶性的研究,是食品工业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蛋白最为精制的形式,作为一种组成成分,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在不同的产品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适当的改性可产生合适的功能性质,拓宽大豆分离 蛋白在食品工业中作为配料应用的范围。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有关大豆分离蛋白物理、 化学和酶法改性方面的研究,以及这些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同时也提供 大豆分离蛋白基因工程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及其对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蛋白最为精制的形式,作为一种组成成分,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在不同的产品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为了探讨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豆分离蛋白物理、化学、酶法改性方面的研究,以及这些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同时也提供了大豆分离蛋白基因工程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方式的适当改性可产生合适的功能性质,拓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微波辅助糖基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以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乳化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微波时间、大豆分离蛋白与葫芦巴胶质量比、糖基化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糖基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在微波时间3 min、SPI与葫芦巴胶质量比1∶3、反应时间41 min、反应温度58℃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达到最高,糖基化程度达到最佳的水平,与只进行微波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乳化活性提高了51.33%,乳化稳定性提高了294.14%;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乳化活性提高了88.67%,乳化稳定性提高了788.84%。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表征改性产物,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与葫芦巴胶发生了糖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研究大豆分离蛋白(SPI)经过乙酸酐改性,甘油增塑之后制取可生物降解材料.以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吸水率作为考察指标,结果发现:乙酰化后SPI材料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测得了最佳结果为:拉伸强度11.4 MPa、断裂伸长率177.6%、吸水率30.4%.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联合烷基化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研究其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经红外表征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采用超声联合烷基化处理后发生了烷基化反应。以乳化稳定性为监控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底物含量、还原剂添加量、烷基化反应时间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烷基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468.61 W、超声时间6.10min、底物含量1%、还原剂添加量0.16%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最高。与仅超声、烷基化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乳化稳定性分别提高了97%和24%;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乳化稳定性提高了210%。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探讨了改性制备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可降解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制备因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材料形成过程中的抗拉强度与分子表面巯基含量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经改性后可在SPI分子间形成交联大分子,同时维持蛋白分子空间构象的作用力也会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制取可降解材料,探讨各种影响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可降解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酐对催化环氧氯丙烷交联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制取可降解材料的抗水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有机酸对大豆分离蛋白可降解材料增塑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地研究了有机羧酸增塑大豆分离蛋白的机理,通过对增塑后可降解材料的吸水率和流动性探讨,表明有机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塑剂,可用来代替甘油。  相似文献   

14.
大豆分离蛋白可降解材料抗水性的红外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制取可降解材料,借助红外光谱测试技术探讨大豆分离蛋白可降解材料内部基团的变化与其抗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酐对催化环氧氯丙烷交联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制取可降解材料的抗水性能有显著地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分离蛋白因其高蛋白营养功能和不同的功能特性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为了探讨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综述了近年来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方法以及改性后功能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提出几点展望,不同方式的改性可产生合适的功能特性,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Box-Behnken模型优化大豆分离蛋白共价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提高产品凝胶强度为目的,利用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原料,通过添加葡萄糖进行共价改性处理。单因素实验初步得到优化共价改性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模型对大豆分离蛋白共价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测定并分析了改性复合物在各个条件下的凝胶强度。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1.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0min,此条件下凝胶强度可以达到1865.02g,较未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提高20%。试验证明优化工艺能有效且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17.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和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大豆蛋白中最为精制的形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在不同的产品中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性。大豆分离蛋白可以用物理、化学、酶法和生物工程方法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经过改性后能拓宽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达到人们所希望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8.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是大豆蛋白最为精制形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在不同产品中表现出不同功能。该文综述近年来有关大豆分离蛋白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改性研究,并对生物工程改性作一简单介绍;大豆分离蛋白经改性后能拓展大豆分离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及达到人们所希望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9.
CERTAIN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UNFLOWER MEAL PRODUCT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Certain functional properties including water absorption, fat absorption, emulsification, whippability and foam stability were determined on the sunflower flour, protein concentrates and isolate. The results were also compared to those obtained on soy products. Data on water and fat absorption studies suggest that soy products are more hydrophilic in nature while sunflower material exhibited greater lipophilic properties than the soy products. Emulsification tests showed that sunflower flour was superior to all other soy and sunflower products. In general, whipping properties of soy and sunflower isolates were similar, while less whippability was observed for the soy flour and protein concentrates. Whipped foams produced by soy and sunflower protein isolates and sunflower flour were more stable than soy flour, soy and sunflower protein concentrates.  相似文献   

20.
以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为目的,采用添加D(+)木糖和黄原胶进行糖基化改性处理,中心组合设计模型对大豆分离蛋白共价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测定并分析了改性复合物在各个条件下的凝胶强度。结果表明: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7.27℃、反应时间40 min、复合糖添加量3.9%、糖胶比2.81∶1,此条件下凝胶强度可达到91.35 g,较未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提高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