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激光烧结(LS)+等温锻造复合工艺制各出优质粉末TC17钛合金材料,并研究了工艺过程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烧结后的TC17合金微观组织主要由粗大β柱状晶粒组成;经相变点上、下等温锻造及热处理后,激光烧结的魏氏组织能够被有效地破碎,显微组织主要由条状和细小等轴a相组成;仅经相变点以下等温锻造及热处理后,合金组织主要由细小等轴a相组成,但由于变形不均,仍存在有少量的原始β晶粒边界.经过等温锻造、熟处理后,激光烧结合金的室温强度变化不大,但塑性大大提高,强度和塑性得到了良好地匹配.  相似文献   

2.
热力参数对Ti-17合金等温锻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富β相的α+β钛合金Ti-17,毛坯的原始状态(如组织形态、晶粒大小、均匀性)、热加工工艺路线、热处理制度及工艺参数对等温模锻件最终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17合金等温锻造之前的自由锻预制毛坯对锻件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直接采用晶粒较大的原始棒材在β相区等温锻造,锻件高倍组织中的α相呈鱼骨状,各项力学性能均较差;经自由锻预制坯的等温锻件显微组织细小而均匀,在两相区锻造时,获得细小均匀的等轴α组织;在β相区锻造时,获得细小均匀的网篮状α组织,各项力学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模铸造方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Ti-20Al-22Nb(at%)的合金,分别对铸态、热等静压及退火态进行了显微组织及室温拉伸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合金由β基体、针状α2相及少量O相组成的,铸态下为粗大的魏氏组织,由于非平衡凝固,原始晶粒内部组织转变不完全,组织中的疏松缺陷及组织不均匀导致合金低的塑性;经过α2+β/B2两相区热等静压消除了疏松缺陷,原始晶粒内部充分析出细小针状的α2相,组织均匀性提高,合金的拉伸延伸率由2%提高到5%;经过α2+/B2+O三相区退火热处理,过饱和β相向平衡态转变,通过包析转变β/B2+α2→O,在针状α2相周围形成环带状O相,合金的延伸率提高到11%。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高能量输入条件下激光熔化沉积(LMD) TC4钛合金在沉积态、去应力退火、热等静压、热等静压+固溶时效、固溶时效5种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直接沉积态的TC4合金组织粗大且不均匀,原始β晶内由大量针状马氏体α'相和转变的板条α相组成,综合力学性能低,其纵向抗拉强度仅839 MPa; 650~800℃的去应力退火后,激光熔化沉积成形TC4钛合金的组织中α板条宽度随退火温度的上升先增加后减少,拉伸性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热等静压后合金组织为网篮组织;固溶时效后合金组织主要由无序的短棒状α相组成,拉伸性能明显上升,其抗拉强度达到1022 MPa,屈服强度达到909 MPa,伸长率超过9%。  相似文献   

5.
Inconel718合金金属注射成形制备过程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Inconel718气雾化预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金属注射成形(MIM)工艺制备Inconel718合金材料.研究Inconel718合金烧结、热等静压(HIP)、热处理对合金显微组织、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275 ℃烧结后,烧结体的相对密度达到98%.烧结体经HIP处理后,达到全致密.经烧结+HIP+热处理后,组织弥散析出了大量的γ″相和γ′相,其室温抗拉强度为1250 MPa,延伸率为21.7%;650 ℃抗拉强度为1177 MPa,延伸率为16.6%,其达到或超过了同牌号锻造合金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包套热等静压工艺制备了粉末冶金Ti-5Al-2.5Sn ELI(extra low interstitial)合金,研究了热等静压温度、粉末粒度、后续热处理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当热等静压温度在800℃时,粉末体压坯显微组织保持颗粒形态,致密度为99.2%;当温度在900~940℃时,显微组织演变为完全致密、细小的等轴晶。在α相区热等静压温度下,包套中的Fe在基体中的扩散不明显;在α+β、β相区温度下,Fe在β相中向基体快速扩散,影响合金表面质量。粉末粒度越大,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越大,残留孔隙较多。在α相区热处理,显微组织仍为细小等轴晶;当温度升至1000℃时,出现热致孔隙。  相似文献   

7.
采用经三次真空自耗电弧熔炼、多向锻造得到的TC4钛合金板坯为原料,以热模拟试验所获得的热加工图为参考,利用西部钛业有限责任公司2 800 mm四辊热轧机成功制备出了宽度为2 300 mm,厚度达到40~70 mm的大规格TC4钛合金厚板,研究了热轧工艺对其组织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温度、道次变形率和应变速率是制备大规格TC4钛合金厚板的关键工艺因素。所制备的TC4钛合金厚板的显微组织为双态组织,由平均晶粒尺寸为25μm的等轴初生α相、拉长的次生α相及晶间β相组成,其室温抗拉强度为925~960 MPa,屈服强度为870~910 MPa,延伸率为12.0%~14.5%。  相似文献   

8.
由于选区熔化成形的TC4钛合金致密程度不高,因此针对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SEBM)成形的TC4钛合金,随炉进行热等静压试验,研究分析热等静压处理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热等静压处理后的TC4钛合金试件通过排水法测试出的相对密度达到了99%以上,几乎完全致密。对拉伸试样并进行室温拉伸试验,热等静压处理后的试件呈现出抗拉强度下降,塑性提高的趋势,抗拉强度为640.49 MPa,低于SEBM成形件的760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19.95%。试样断口呈现被拉长的杯锥状及数量少、形状大且深的韧窝。热等静压过处理后的试件呈现出网篮组织,整体均匀细致,在β晶界内密集的片状α相互交错分布,且伴随着等轴α相。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TC21钛合金在5.5×10-4s-1恒应变速率、40%变形程度条件下,等温锻造温度变化对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C21钛合金显微组织对温度变化敏感,在两相区锻造时,显微组织由初生α相和β转变组织组成,并且随着变形温度的提高,初生等轴α相的含量逐渐减少,晶粒尺寸增大;在相变点温度锻造时得到网篮组织;在相变点以上温度锻造时得到片状组织。室温拉伸强度和断裂韧性随锻造温度的升高呈现增加趋势,室温拉伸塑性明显降低。在965℃等温锻造时,显微组织为较细的片状组织,强度、塑性和断裂韧性达到较佳匹配,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965℃为较佳等温锻造温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的等温锻造火次和相同的总变形量,改变TG6合金锻件的加热时间和每火次变形量,对该合金等温锻件的显微组织演化与拉伸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等温锻造火次增多,组织中初生α相含量增多,片状次生α相长度和亚β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而片状α相的厚度递增。室温和高温拉伸强度随锻造火次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塑性则先增加后减小。1火次成形时变形量较大,锻件产生温升造成组织中初生α相较少,同时较多且细长的次生α相增加了该锻件的拉伸强度。3火次成形时由于合金中各相再结晶程度不同,使组织中亚β晶界处产生较多细小等轴α相,该相增加了锻件的塑性。5火次锻造时,锻件加热时间较长,造成组织中α相的聚集长大。TG6合金等温锻造多火次成形时,每火次变形量存在一临界范围,处于该范围内每火次锻后空冷时合金发生部分再结晶,形成较为细小的等轴α相,阻碍亚β晶界的迁移,致使亚β晶粒尺寸较小,同时也造成组织中等轴α相尺寸的不均匀  相似文献   

11.
12.
不如我们自己先征碳关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纲 《资源再生》2009,(9):40-41
与其让美国人征了我们的碳关火税,去补贴他们自己的企业,不如我们自己先征碳关税,所得的税收再补贴自己的企业,以达到企业改变结构、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钛材当初仅作为工业材料被开发应用之后才开始转用于医学领域 ,当今已有专门为生物医用材料而进行研制开发的生物医学用钛合金。作为生体材料要求无毒性、无过敏性和良好的生体相容性。钛的工业生产开始于 2 0世纪 4 0年代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临床应用于医疗界 ,并主要作为整型外科和外科用材料 ,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之后才应用于牙科。具体的应用有 :固定骨折用的骨夹板和螺钉、人造骨关节承窝的金属外壳、牙科植入物 (牙根 )等等。工业纯钛虽然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和生体相容性 ,但其强度和耐磨性并不理想 ,因此自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开发…  相似文献   

14.
从"教师"的字源学分析看,教师是站在关心孩子的位置上的人,在引路或指引方向的实践中,包含了智慧的邀请、召唤。可见,成为实践智慧者是中西教师原初的使命。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理性出发,教师的实践智慧指教师从一切为了学习者好的意向出发,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理解学习者的具体需求,进而机智地采取促进有意义学习的行动。当前,面向学习者破碎的生活世界,教师需要生成教学机智;面对教学中的行政干预,教师需要养习教学理解;面对自我的无所适从,教师需要贯彻教学意向。正是在严峻的现实中,教师成为实践智慧者才显得如此重要。教师的实践智慧从哪里来?这需要在爱、望、信中贯彻教学意向,在敏感、同情和反思中开展教学理解,在情境、关系和身体中生成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5.
魏寿昆,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九三学社中央顾问,著名的冶金学家、工程教育家,我国冶金物理化学的奠基人和中国金属学会创建人之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任国家一级教授。他在冶金热力学理论及其应用中获得多项重大成果。他首次提出“转化温度”概念及运用活度理论,为红土矿脱铬、金川矿提镍、包头矿提铌、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提钒、华南铁矿脱砷、贫锰矿脱磷等多反应中金属的提取和分离工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国内率先开拓固体电池直接快速定氧技术。他从教70载,培养了大批冶金与冶金物理化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17.
较全面地阐述了物质的不同状态,晶系空间点阵(包括晶系、布拉菲点阵、晶体结构符号、点群和空间群)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准晶体的定义、结构、点群及其符号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见复合材料孔隙问题,从机械夹杂形核理论与经典形核理论分析了孔隙的形成与影响机制,并通过具体试验对孔隙形貌、分布、大小进行了试验表征,结果表明:纤维浸润性差、蒸汽分子的滞留及交联反应时的分子挥发是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较低固化压力条件(低于0.2MPa),对复合材料内部孔隙的消除作用不大,随固化压力提高,复合材料孔隙率及孔隙大小下降明显;利用数学拟合方法,得到孔隙率、孔隙大小与系统压力之间存在三次幂函数递减变化关系;本文为复合材料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与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19.
20.
论述了浇注连铸厚板钢种板坯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 采用轻压下技术的必然性及实现轻压下技术所采用的专用二冷扇形段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