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2.
以保藏于本实验室的海洋酵母菌种资源库的酵母菌株Cyberlindnera mrakii WM1为研究对象,以人类条件致病菌白色假丝酵母Canidia albicans YTS-03为嗜杀毒素抑菌活性测试指示菌,以抑菌圈直径为考察指标,对拟威尔嗜杀酵母WM1代谢产嗜杀因子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以接种量、发酵液p H、发酵温度和时间为自变量,确定其四个因素对嗜杀活性的抑菌效果影响显著,再对这四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优化。获得WM1生长代谢产嗜杀因子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8%,发酵液p H4.0,发酵温度21℃,发酵时间2.5 d。优化后的WM1酵母发酵液的抑菌圈的直径达到21.00 mm,比优化前(16.5 mm)提高27.3%;菌液浓度也达2.58×108CFU/m L,比优化前(1.9×108CFU/m L)提高了35.8%。同时,最优发酵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说明建立的回归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小曲固态发酵在伊犁地区的发酵状态,以小曲固态发酵工艺为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发酵温度、小曲的添加量、发酵时间、糟醅比等影响因素对小曲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小曲固态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小曲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小曲的添加量、发酵时间对小曲固态发酵后酒醅中酒精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最佳发酵工艺为小曲添加量为0.63%、入槽车温度为20℃、发酵时间为12 d,在此优化条件下,小曲固态发酵结束后酒醅中酒精度最高为6.41%vol。 相似文献
4.
嗜杀酵母用于啤酒生产的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酿酒》1990,(4):28-31
引言众所周知,啤酒酵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发酵的好坏和啤酒的质量、酵母活力的强弱、代谢产物的组成和比例,将直接影响啤酒发酵速度和成品酒的风味。在啤酒酿造中,因其它微生物的污染,会给啤酒带来异味、酸败或引起瓶装啤酒的再发酵、混浊,严重影响啤酒质量。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啤酒生产中容易污染的微生物时发现,主要是细菌和野生酵母菌,并且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提出许多防止细菌污染的方法,例如酸沈酵母等就是行之 相似文献
5.
6.
为探讨江西小曲米酒生产中的两个工艺问题,本文对不同糖化时间、不同发酵期的小曲米酒出酒率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在30℃下,糯米最适糖化时间为24小时,杂交米需延长至28小时,合理的发酵期均为7天。 相似文献
7.
8.
对大小曲混合发酵苦荞酒的酿造工艺进行研究,以出酒率、总酸、总酯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苦荞酒最佳酿造工艺:小曲用量0.9%、高温曲用量2.5%、黄酒用量2%、发酵时间16d。该条件下出酒率为43%,总酸1.1g/L,总酯3.2g/L。经气相色谱及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0种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含量1.4g/L,乳酸乙酯含量1.17g/L。与只用小曲对苦荞进行发酵相比,本实验提高出酒率4%,总酸提高57%,总酯提高113%,荞麦香味突出,口感醇和。 相似文献
9.
10.
对大小曲混合发酵苦荞酒的酿造工艺进行研究,以出酒率、总酸、总酯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苦荞酒最佳酿造工艺:小曲用量0.9%、高温曲用量2.5%、黄酒用量2%、发酵时间16d。该条件下出酒率为43%,总酸1.1g/L,总酯3.2g/L。经气相色谱及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0种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含量1.4g/L,乳酸乙酯含量1.17g/L。与只用小曲对苦荞进行发酵相比,本实验提高出酒率4%,总酸提高57%,总酯提高113%,荞麦香味突出,口感醇和。 相似文献
11.
在固液结合小烧白酒生产中添加生香酵母,通过3轮次的发酵试验,采用堆积发酵工艺,原料出酒率比原工艺降低1%-2%;生香酵母的共酵与堆积发酵配套工艺相结合,小烧白酒总酸总酯含量增加65%。(孙悟) 相似文献
12.
以采自川西南片区的10种曲样中分离出的18株酵母为研究对象,以产酒能力为主要指标,通过三级筛选得到一株优良产酒酵母Y-18,经分子鉴定确定其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将其制作成纯种的酵母曲并和根霉曲进行复配试饭。结果表明,酵母Y-18在大米粉发酵培养基中的残糖含量最低,酒精度最高,分别为0.69 g/100 mL和10.3%vol;在60 g蒸熟大米中,添加酵母曲1.8 g、根霉曲0.5 g时,试饭酒精度最高(7.24%vol)、酸度适中、糖分最低。 相似文献
13.
固态法小曲白酒出现怪味的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态法小曲白酒生产过程中易使酒产生苦味、涩麻味、霉味,出现甲醇重、总酯少、酒质酒率低等现象,这与酿酒原料、工艺、发酵设备和所用工具的卫生状况等有关,只有严格控制原料质量、严格工艺操作、合理添加曲药、合理设计发酵池等,才能解决固态法小曲白酒生产过程酒出现的怪味和提高酒质酒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米和马铃薯混酿米香型小曲白酒。研究了大米与马铃薯的混酿比例、发酵期料水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产酒率和总酯含量的影响。通过混酿试验得到最优工艺:大米/马铃薯比例为90∶10,料水比为1∶2.0,于30℃下发酵7d。酒醅经蒸馏后成小曲白酒,既保留蜜香型小曲白酒的典型风格,又兼具薯香,并有一定的食疗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固态法稻谷小曲酒生产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霉Q303、YG5-5、AS.3.866各1/3混合AS.2.109酵母配小曲药,固态法生产稻谷小曲酒。培菌出箱后添加糖化酶20u/g原料和TH--AADY0.03g/kg原料,发酵5天,57%(v/v)酒产率46.93%,比未添加糖化酶和TH-AADY的产率提高2.47%。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四川省地方标准,风格、质量均好。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对根霉曲培菌糖化过程的动力学及耗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限氧条件下的试饭糖分及酶活力均比不限氧时低,要提高培菌糖化率和出酒率,必须供给一定量的氧分。酿酒试验结果表明,培菌时间以16小时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20.
对高粱、小麦、大麦、荞麦几种酿酒原料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多粮混合发酵生产工艺,所生产的小曲清香型白酒质量较优,口感显得香、雅、甜、净;同时采用多粮混合发酵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创造了适宜的环境,该生产工艺打破了小曲白酒传统单一的生产模式,使多粮小曲白酒生产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