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本刊以“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调查”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为主题,分别组织实施了全国范围的调查,并在第9、10两期连续刊出了相应的调查报告,引起读者强烈反响。不久前,王佑镁、钟志贤、黄琰和施虹冰四位老师将他们在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的课题研究中进行的一项研究活动——对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写成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发给我们。鉴于被调查对象居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希望这个调查报告对于全国类似的样本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本刊曾在上期“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教师教育信息化(引子)”中有所论及,本期重点讨论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现实环境。为了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目前全国中小学信息化环境的现状,我刊以“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为主题,组织实施了一次全国范围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是我们策划这个专题的由头之一,近期记者访问了“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黄荣怀教授,请他就“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成立的意义和目的以及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相关问题作了回答,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宏观的分析,以下是采访的部分内容。同时,记者通过E—mail和电话采访了两名一线教师,请她们谈谈作为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直接对象,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由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于2006年5月21日至22日在浙江金华召开。教育部师范司和浙江省教育厅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10余位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就“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作了精彩报告。100多位与会代表围绕国内外高师教育、教师职后教育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实施等问题展开广泛研讨。  相似文献   

5.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跃式发展。信息化教育时代扑面而来,它必将对现有的教学形式、教育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迅速提高广大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化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都非常重视其建设。由于我国各地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仍然不高。为了全面掌握老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我们在赣南地区进行了调研,在具有代表性的“一区两县”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通过调查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为搞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建设、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前提条件,是要对目前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基本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否则,脱离教师现有水平的培训,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会增加教师的负担。殊不知,流于形式的培训收获的只会是“劳民伤财”的结果。为此,本刊开展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本次调查取得了大量翔实的材料,希望能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的无锡市,近几年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着力建网、建库、建队伍。本文主要介绍无锡市建设城域教育网、实施“校校通”工程、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智慧教育时代,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2.0”对智慧教师培养的要求。文章针对智慧教师信息素养评测问题,提出智慧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并以某市中小学智慧教师信息素养调研为例,分析其在智慧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升智慧教师信息素养的路径,希望对相关单位和人员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将会有跨越式的前进。2005年,教育部已经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且首批九省市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已于2005年年底正式开办。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启动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意味着我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发实施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是一项规模巨大的教师和学校领导国际调查。本文以TALIS 2018报告为基础,对调查中教师涉及的信息化技术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如在特定课堂使用信息化技术的频率、职前和在职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计划、在教学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准备程度、信息化技术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信息通信技术技能的需求等,以此阐明我国教师信息化技术专业发展的现状、需求、作用和影响,最后据此得出研究结论,为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发展信息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将于2006年5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金华召开。论坛由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论坛以“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将从国内外高师教育、教师职后教育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一直是基础教育中的重点。早在2000年教育部强调,要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十五”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发展如何?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北京市教委又是如何规划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本刊专访了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张国华.请他谈谈“十五”期间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和“十一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规划.以下是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信息化领导力”,是决定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刊将于2009年11月在山东省淄博市举办“2009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导力高峰论坛”,旨在普及和推广“信息技术是教育创新第一推动力”的观点,彰显信息化领导力,促进教育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教育》2003,(6):113-114
引 言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为此,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共同策划并组织了本次《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电视培训。培训的重要性在培训的前几期,我们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些先进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16.
王钰  王宁 《中国信息化》2005,(17):32-32
作为广东佛山市的一个区,南海市关于信息化试点就有诸如“全国城市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建设试点市.广东省信息化建设综合试验区、国家首批信息化试点城市、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试验区、南海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等等。教育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城市信息化、金融信息化、山区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齐头并进,各项试点花样繁多.南海区信息办统计之后,发现共承担了国家、有关部委及广东省的试点项目达惊人的26个.其中国家级试点14个,省级试点12个。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的无锡市,近几年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着力建网、建库、建队伍。本文主要介绍无锡市建设城域教育网、实施“校校通”工程、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引起教育领域诸多方面的变革。本文从教育信息化促使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带给教师专业化的相互影响,以及面向信息化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深入,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邓立言委员从哲学的高度出发,总结了当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五个标志。其中之一,即拥有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数量足够、形式多样、实用有效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尤其是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及其应用系统。那么,在当今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中学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如何,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中国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一块广阔领地,并且,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高校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的衔接和连贯,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刊在长期从事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筹备,在新年伊始,推出“高校园地”栏目。希望借此栏目充分展示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果,并与广大高校教师一起来耕耘这块土地。该栏目将重点关注高校信息化建设工程、教师信息化培训、信息化资源建设和新的教学教研成果。欢迎高校广大师生踊跃来稿!投稿E-mail:tougao3@cite.net.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