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松果腺细胞cGM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低剂量辐射免疫兴奋效应的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松果腺细胞cGMP的影响。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75mGyX射线全自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松果腺cGMP的时程变化。照射后4hcGMP含量开始下降,12h、18h显著下降(p<0.01),24h后开始增高,7h显著增高(p<0.05)。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促进小鼠松果腺细胞信息传导功能激活。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照射的脾细胞外液对较大剂量照射小鼠胸腺细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75m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4h,小鼠脾细胞经ConA刺激48h,其细胞外液使2Gy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外培养的胸腺细胞凋主恨降低,尤其在培养后72h降低明显。与此同时,脾细胞CD25表达及IFN-  相似文献   

3.
郝述霞  吕慧敏 《辐射防护》2007,27(6):357-361
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Y射线照射人红细胞系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于照射后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el-2和Bax、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以探讨^60CoY射线照射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和7Gy剂量组在照后48和72h,10、15和20Gy剂量组在照后72h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Cy照射后24h,照射组的Q/M期阻滞明显(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照射组Bel-2/Bax比例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降低。以上结果说明,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有随之上升的趋势;y射线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是显著的G2/M期阻滞和S期细胞减少;y射线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观察了不同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表达的影响及75mGy全身照射后GCR表达的时程变化.结果显示,25、50、75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8h小鼠脾细胞GCR表达明显下降;75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4h GCR表达开始下降,8hGCR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可降低小鼠脾细胞GCR的表达,提示GCR表达下调可能在低剂量辐射免疫增强效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表明,0.075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72h骨髓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百分数未发生明显变化;2.0Gy全身照射后4h骨髓细胞便开始出现明显的G2阻滞,12h同时出现G1、G2阻滞,而后很快恢复到假照水平。不同剂量(0.05Gy-6.0Gy)全身照射后12h量效结果表明,低剂量范围内(0.05-0.2Gy)骨髓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百分数未发生明显变化;较大剂量范围内(0.5Gy-6.0Gy)照射后出现明显的G1、G2阻滞,S期细胞百分数减少。提示低剂量全身照射后骨髓细胞周期进程未检测出变化;而较大剂量全身照射后,骨髓细胞出现DNA合成抑制,G1和G2阻滞。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法,观察了不同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脾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表达的影响及75mGy全身照射后GCR表达的时程变化。结果显示,25、50、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8h小鼠脾细胞GCR表达明显下降;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后4hGCR表达开始下降,8hGCR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可降低小鼠脾细胞GCR的表达,提示GCR表达下调可能在低剂量辐射免疫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7.
傅海青  鞠桂芝  苏旭  傅士波 《辐射防护》2001,21(2):89-92,118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Northern blot法检测了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和脾细胞中p5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2.0Gy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p53阳性细胞百分数与对照相比,在照后1h开始升高,8h达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和脾细胞中p53基因mRNA水平的观测结果表明,75mGy及2.0Gy全身照射后1-48h,小鼠胸腺细胞和脾细胞中p53mRNA水平均未见明显的变化;0.5-6.0GyX射线全身照射后4h,小鼠胸腺细胞和脾细胞中p53 mRNA水平亦未见明显的改变。结果提示,X射线全身照射可诱导小鼠淋巴细胞p53蛋白表达,其p53蛋白表达增加是通过转录后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探讨X射线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及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PI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2.0Gy和4.0Gy照射后12-72h,G1期EL-4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假照射组(P<0.05-p<0.001).4.0Gy照射后EL-4细胞p53蛋白表达从照射后2h开始明显增高,持续至照射后24h(p<0.05-p<0.001);p21蛋白表达在照射后2h开始明显增高,持续至照射后48h(p<0.05-p<0.001);GADD45蛋白表达在照射后2h开始明显增高,持续至照射后48h(p<0.05-p<-0.001);MDM2蛋白表达在照射后4h开始明显增高,持续至照射后24h(p<0.05-p<0.01)。结果提示,中等剂量X射线照射可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p53、p21和GADD45蛋白表达在电离辐射诱导EL-4细胞G1期阻滞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Northern blot杂交法研究了低、高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不同时间小鼠脾细胞cyclin B1和cdc2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75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2h及12-24h小鼠脾细胞cyclin B1 mRNA表达量略有升高,分别为假照组的1.25、1.27和1.22倍,48h回降至假照水平;而2.0Gy照射后4h开始下降,12h降至最低,与假照组相比降低了39%,48h恢复至假照组水平。同时观察了cdc2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假照组相比75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2-48h的各时间点小鼠脾细胞cdc2 mRNA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而2.0Gy照射后的时程变化与相同剂量照射后cyclin B1的变化基本一致。结果提示:低剂量辐射可诱导小鼠脾细胞cyclin B1转录水平增高,进而促进其细胞周期进程,但对cdc2转录水平无影响;相反,较高剂量辐射可诱导cyclin B1和cdc2转录水平均明显降低,最终发生G2期阻滞。  相似文献   

10.
电离辐射对小鼠小肠和结肠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不同剂量r射线照射对小鼠小肠和结肠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60Cor射线全 身照射 BALB/c 小鼠;剂量分别为 1、 6、 12Gy,于照射后 24h内分批取材,常规石蜡包埋, HE染色, Olympus显微镜下观察辐射诱导小肠和结肠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正常小鼠小 肠细胞有自发的凋亡现象,平均每个隐窝的凋亡细胞数为0.038±0.059个,结肠在正常情况下没 有细胞凋亡发生;不同剂量r射线照射后小肠隐窝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加(p <0.05),其中 1Gy 照射组凋亡峰在照射后 12h明显, 6Gy和 12Gy组分别在照射后 24h和 6h凋亡细胞最多。结 肠未见或偶见凋亡细胞;各照射剂量组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照射后 6、 12、 24h)组小肠隐窝细 胞凋亡数较相应结肠组显著增加(p<0.05)。说明在电离辐射的情况下,小肠较结肠能更有效的 清除辐射损伤的细胞,而后者在体内的蓄积可能与以后的肿瘤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史元明  钱大可 《辐射防护》1991,11(5):331-336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新建议书中提出的新的放射防护剂量学量——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和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并从概念上和数值上比较了它们与剂量当量和有效剂量当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放射生物学中的剂量 剂量率效应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恂 《辐射防护》1992,12(1):1-7
本文就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在其新建议书(ICRP 60号出版物)中推荐的剂量、剂量率效应因子(DDREF),从已有的流行病学、细胞和动物实验数据及剂量(D)-效应(E)关系的理论两方面分析了推荐值的科学依据和可能的偏差。引入修复机制的线性-平方模型:E=α·D+β·g(μ·T)·D~2,可用来分析 DDREF 对剂量和剂量率的依赖关系,比值β/α是估计 DDREF 的重要参数;g(μ·T)是一个反映细胞修复能力,与剂量率有关的函数,当剂量率(D)很低时,g(μ·T)→0,当剂量率很高时,g(μ·T)→1,因此,无论是低剂量(这时 D~2项可以忽略)还是低剂量率,剂量-效应的线性-平方关系都转变为同样的线性关系,这时,单位剂量的效应都是α。分析表明:对于 DDREF=2,偏安全和偏危险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有效剂量当量在医疗照射剂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钧正 《辐射防护》1991,11(2):157-160,F003
自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采用有效剂量当量(H_E)作为辐射防护基本限值量以来,H_E较好地解决了非均匀照射时的剂量表达问题。尽管对接受医疗照射的受检者使用 H_E 并不是 ICRP本来的意图。但是为了便于统一比较,把 H_E 谨慎地扩展应用到诊断检查的医疗照射剂量评价中又是可取的。本文以北京 X 线诊断的医疗照射剂量评价为例,说明用 Drexler,G.等给出的考虑性别差异的组织权重因子所计算的加权剂量当量与 H_E 的差别很小。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个人剂量限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遵素 《辐射防护》1992,12(3):171-180
本文回顾了近百年来辐射防护哲学和剂量限值概念的发展与演变;着重阐述了 ICRP 新建议书(60号出版物)中关于个人剂量限值概念、数值及其确定依据方面的进展,并讨论了它在整个辐射防护体系中的作用和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技术(简称CB微核法),探讨了X射线与60Coγ射线,以及不同剂量率的60Coγ射线诱发微核率与辐射剂量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剂量率相同,照射剂量相同,60Coγ射线辐照所得微核频率明显高于X射线照射所得微核频率。不同剂量率的60Coγ射线照射,高剂量率所得微核产率高。剂量效应曲线不仅与不同的辐射种类有关,而且同一种性质的射线在不同剂量率情况下,刻度曲线不一样,因而应选用不同剂量率作刻度曲线。在发生辐射事故时,应选用剂量率刻度曲线接近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在评价公众成员摄入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危害时,需估算每单位摄入量所致的剂量。摄入放射性素后器官或民受到的剂量是受到的剂量是通过生物学模型和剂量学模型来确定的,因此剂量也必须根据模型来确定。文中初步探讨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给出的剂量系数的可靠性问题。文中首先说明了估算剂量系数的概念和方法,然后分析了剂量系数估算中,采用胃肠道模型,呼吸道模型,系统生物动力学模型和剂量学模型所遇到的不确定度的各种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NH1型可携式中子剂量当量率仪的结构和性能。该剂量仪由包有聚乙烯慢化体和硼塑料层的球形~3He计数管和电子学系统组成,适于热能—15MeV能区的中子剂量当量率的测量。剂量当量率测量范围在0.1—10~4μSv/h之间;在热能附近能区和0.3—5MeV能区,剂量当量率响应随能量的变化在±30%以内,对于能量为1.15MeV的中子,响应值约为0.56cps/μSv·h~(-1)。该剂量仪具有模拟和数字显示,重量为7kg。在改换量的名称并对能响作适当修正的条件下,NH1型中子剂量当量率仪可用于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系统的现状和趋势。对当前国外几种商品化 TLD 自动测量系统(包括日本松下产品 UD—710A,美国哈绍产品 Harshaw-2271、2276和 Hartshaw/Filtrol-8000,瑞典产品 Studsvik-1313和英国产品 Pitman-800)的特性、功能和配章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最后简单介绍了个人剂量管理和记录保存系统,并介绍了两个实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天然铀(+子体)块作为β射线外照射吸收剂量刻度用参考标准源的7个优点。用组织等效外推电离室测量了天然铀照射聚乙烯材料时的深部剂量分布。用裸露胶片测量了源中心轴上空气中浅表吸收剂量随源到探测器距离的变化,以及不同距离处垂直于中心轴的平面上剂量场的均匀性。指出了按照ICRU第39号报告提出的定向剂量当量H’(0.007)和浅表个人剂量当量H_?(0.007),用这种源刻度环境或工作场所监测仪表和个人剂量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把测量值与根据天然铀及其主要子体的复杂能谱进行的初步理论估算值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用蒙特卡罗方法,对0.025、0.05、0.11、0.30、0.661、1.25、3.0和6.OMeV等八种能量的平行宽束γ射线沿垂直于体模中心轴线方向的旋转照射,位于体模躯干下端离体模中心轴线的距离分别为50、100和200cm的1.25MeVγ点源对体模正面照射,1.25MeV平行宽束γ射线对体模正面、背面和侧面方向的垂直照射,以及当体模处于年龄为22.5小时的落下灰γ辐射场中时,计算了体模的红骨髓平均剂量D_m、干细胞活存率计权等效剂量D_(sw)和组织吸收剂量的深度分布。计算结果,除低能(<0.05MeV)γ射线和近距离(距体模中心2m以内)点源照射条件之外,D_m和D_(sw)在2%以内相符。对于在落下灰γ辐射场中测量人体红骨髓平均剂量的仪器,可用1.25MeVγ射线平行宽束旋转照射条件进行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