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基洛夫磷灰石公司中央矿山,设计能力为年产矿石1200万吨。1961年开始基建,1964年矿山第一期工程投产,1970年达到设计规模。1976年的矿石产量达1800万吨,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磷矿。 矿石为磷灰石,浅部富矿P_2O_5含量不低于28.5%。深部贫矿含P_2O_518%。普氏硬度系数,浅部f=4~6;深部f=6~9。  相似文献   

2.
滇池地区渔户村磷矿是云南富磷矿床之一。矿层产于下寒武统渔户村组中谊村段,呈缓倾斜层状产出。含矿岩系自上而下划分为上富矿(K_3)、上夹层(J_2)、上贫矿(K_2)、下夹层(J_1)、下矿层(K_1)及过渡层(K_1′)六层。 矿床风化带发育,风化带K_3平均厚5.43米,P_2O_5平均30.2%;上夹层平均厚3.72米,P_2O_5平均11.88%;K_2平均厚6.5米,P_2O_5平均16.55%;下夹层平均厚7.35米,P_2O_5平均7.44%;K_1平均厚7.45米、P_2O_5平均26.99%;过渡层平均厚1.49米,P_2O_5平均17.18%。 云南过去圈定矿体时多采用边界品位8%、工业品位15%,工业矿石中再划分为Ⅰ、  相似文献   

3.
刘冲矿Ⅰ号矿体属沉积层状磷灰石矿床。走向长4000多米,由于受36~#断层的影响被分为南北两段,矿体倾角39°~80°,从地表至-270米斜深约650米。矿体厚度0.43~6.5米,平均4.37米。地表为丘陵,最大高度为+230米,最低为70米。目前沿矿体走向已塌成条带深堑。北段有三处塌陷较深较宽,可见老采区,有三十多处直接与老采区相通。  相似文献   

4.
宜昌、荆襄地区磷矿床主要为缓倾斜中厚矿体。因矿石价格偏低,目前多数矿山采用房柱法只采厚度小于5米的富矿层部分。矿房浅眼落矿,电耙出矿,工效3~13吨/工班,矿石损失率15~30%以上,贫化率4~10%,成本9~13元/吨。鉴于富矿资源少,原矿作商品矿  相似文献   

5.
云台山硫铁矿位于南京市南郊,目前实际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矿体为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走向长750米,延深约200米,倾角30~50°。硫铁矿体多呈不规则透镜状产出,共80余条,但在矿区北端较连续和集中,少夹层,形成走向长近200米、水平厚度达150米的膨大厚矿体,是近期应用无底矿分段崩落法开采的主要矿段;矿区南端的矿体较断续零散,变化很大,水平厚度2~30米。 黄铁矿石呈浸染、致密状,f=9~15。平均含硫33.67%的Ⅰ级品富矿质地较软,  相似文献   

6.
(一) 概况 云钖松树脚矿1—1主要矿体,赋存于2155~1955米高程,埋深250~600米,走向近东西,倾斜向南,倾角0~25°,走向长最大600米,平均倾向水平投影长300米,厚2~15米,最厚达40米,平均9米。矿石为接触带的硫化矿,一般较坚硬稳固,f=10~12。矿体直接顶盘为大理岩、底盘为矽卡岩  相似文献   

7.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但富矿少,贫矿多。目前富集方法主要是浮选、擦洗脱泥等工艺,难以有效分离磷酸盐与碳酸盐,而开发磁罩盖法可为磷矿的处理技术提供一种崭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早在1984年,英国就提出了选择性磁罩盖法分离磷灰石,成功地分离了人工混合...  相似文献   

8.
向山硫铁矿矿床赋存于侏罗——白垩系酸性火山岩和中性侵入岩的接触带中。火山岩自下而上为安山岩、粗面岩和凝灰岩。侵入岩主要有闪长岩或闪长斑岩及正长斑岩。侵入岩和火山岩的接触带构成一含矿带。该带沿北东方向延长,倾向南西,倾角0°~30°。含矿带总长2600米,厚度10~150米。 矿床主要有黄铁矿和铁矿两种矿产。块状矿体的形状为扁豆状,浸染状矿体则呈不规则状。矿体产状与含矿带产状基本相同。而矿体的延伸亦受含矿带的控制。 矿石自然类型较为复杂,黄铁矿石有块状黄铁矿石、粉块状黄铁矿石和浸染状黄铁矿  相似文献   

9.
建平县磷铁矿地处勿兰勿苏村,共有七个矿体,埋藏浅,矿体比较稳定,属于变质钛磁铁磷灰石矿床。含磷矿物为晶质磷灰石,粒度一般为0.1~0.4mm,最大2mm。脉石矿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总体磷矿资源呈现贫矿多、富矿少的特点。初步统计,我国磷矿石P2O5含量大于30%的Ⅰ级富矿仅有12.98亿t,占全国总储量的6.4%;P2O5含量4%~30%的Ⅱ级品中矿约15亿t,占全国总储量的74%;  相似文献   

11.
神农磷矿所属井田范围是宜昌磷矿区桃坪河块段的一部分。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原设计采用脉外采准的普通房柱法开采。矿山投产后,随着采切工程的布置和回采作业的开展,进一步揭露了矿体。矿体的赋存状态,采矿技术条件,特别是地质构造远比原掌握的情况复杂,使原设计的采矿方法难以适用。迫切需要寻求合理的采矿方法。 一、开采技术条件 矿体走向南北,倾向东,走向长750米,一般倾角6~18°,个别地段达40°左右。 矿层按矿石类型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分层:1.下贫矿(ph_1):为泥质磷块岩,平均厚2.78米,平均品位14.03%,因其品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我矿4011~4014等三个采场所在矿段长约150米,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倾角64°,厚度8~13米。其底板矿层为细粒磷块岩,厚4~6米;顶板矿层为云母磷块岩,厚2~4米;其间夹层为破碎带,厚1~3米。矿体顶盘围岩为大理岩,底盘围岩是云母片岩。  相似文献   

13.
晋宁磷矿矿床的低镁风化矿约9212万吨简单擦洗后就能满足湿法磷酸原料的要求。据上海化工研究院评价结果,精矿的转化率为98.89%,国内最佳。用晋宁的低镁脱泥中矿制湿法磷酸也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晋宁磷矿还有贫矿6736万吨,表外矿13726.5万吨,可以作为黄磷炉料的配矿。据资料,与昆阳富矿配矿,硅钙比为0.8时可获较好指标。晋宁的贫矿位于富矿、中矿的下部,其间无夹石,开采时顺便采出。  相似文献   

14.
技术简讯     
广西临桂硫铁矿是年产五万吨的小型矿山,为急倾斜中厚矿床,矿石平均品位29%地质储量138万吨。原设计方案为贫富兼采,由于土地问题及其他原因,未能实现。1988年7月,区、县各主管部门与矿山共同研究后决定对南北两个矿段实行贫富兼采,南段尚有富矿十多万吨品位40%,北段有贫矿20多万吨。品位25%。按照石化厅的要求,生产35%的标矿,则贫矿与富矿的配矿比例为3:7。矿山可以延长服务年限4年,增加产值1100万元,增加利润6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述不稳围岩缓倾斜薄矿体,主要是指直接顶板不稳固,倾角一般在0~20~35°之间,厚度一般为0.5~1.0~2.0米的矿体。对于此类矿床的采矿方法问题,兹仅举某锰矿的缓倾斜薄矿体类型为例进行探讨。 该矿矿体产于二迭纪乐平煤系的底部,白泥塘层上部,呈单一层状产出,因受一级褶皱的影响,矿体底板起伏不平。矿体由南向北倾斜,倾角为25~55°,大部分矿体倾角在25~30°之间。矿体平均厚度为2.06米。矿体接近地表的部分为氧化锰矿,其下部为碳酸盐锰矿;矿石体重为3.05吨/米~3,硬度系数f=7,松散系数为1.59。  相似文献   

16.
江西新余钢铁厂所属良山铁矿的太平山矿体,为单层多褶皱的沉积变质条带型中厚缓倾斜磁铁矿床。矿体倾角一般为15~20°,垂直厚度4~8米,f=12~14;近地表10~15米矿体多氧化,f=4~6。矿体直接顶板为二云母石英片岩,f=10~12,允许暴露面积400~1000米~2,但在断裂发育处的稳固性较差,直接底板为绿泥石英片岩,f=8~10,稳固性比顶板差。矿区水文地质简单,但矿体中发育有两组大断层,致使矿体赋存条件比较复杂。1979年初试生产时,曾用浅眼房柱法开采顶板较稳固、厚4~5米的矿段。  相似文献   

17.
梅山铁矿为一大型盲矿体,选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但在采矿初期,由于矿体顶部的地质边界不清,在第一、二分段回采后,顶部留有3~4米厚的稳固表外矿,因此必须强制崩落处理顶板来形成岩石垫层,以满足挤压爆破、放矿和安全的要求。 (一)地质简况 大型盲矿体呈近水平透镜状产出,沿长轴方向长1200米,宽850米,平均厚度147米,中间最大厚度293米。矿体埋藏深度在-35~-489米之间,第一分段标高为-70米。 矿体顶盘由安山岩和少量次生石英岩组成,厚100~344米,平均222米。近矿围岩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情况 1.国内矿石简况 目前,我国硫铁矿保有储量达数十亿吨,平均品位为18.28%。硫铁矿品位大于35%的富矿,仅占总储量的4.5%;绝大部分属于含硫12~35%的中低品位矿石,且含硫12~20%的贫矿所占比重较大。向山硫铁矿近几年的入选品位仅含硫10%,大量被视为废石的表外矿也被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一)地质概况 我矿榛子沟坑320号矿体,赋存于前震旦纪辽河群浪子山组的灰白色条带状大理岩中。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层位稳定,边界明显,矿石稳固,f=10~12。矿体沿走向长400米,倾斜延深150米,倾角为37~45°,幅宽0.5~3米,平均1.8米。 矿体上盘为致密厚层白云岩,坚硬、稳固,f=12~14,局部地段稳固性稍差;下盘为拓榴石云母片岩,节理较发育,不太稳固,f=8~10。  相似文献   

20.
在张家口金矿,厚度为3~8米的缓倾斜矿体约占全矿保有矿量的一半。由于矿体顶板不稳固,矿山自投产以来虽经多次改革,还未找到较好的采矿方法。现用进路回采的壁式崩落法,最大采幅高度一般2.5~3米,其上部做为护顶矿无法回采,并在回采范围内须留部分矿柱,造成矿石大量损失,急待研究解决采矿方法课题。1982年4月至9月,我们在该矿东坑1357米5块段,进行了房柱采矿法工业试验研究。 (一)开采技术条件 试验块段为石英脉型矿体,面积为753米_2,有断层F_(16)、F_(17)穿插。矿体倾角6~15°,平均厚度5.2米;矿体埋深为50~60米。矿石和围岩蚀变、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十分发育,矿体破碎,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