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通过对"地域性"这一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议题和关键词进行历史考察,论证地域性具有多义表现,它们折射出不同时期中国建筑家——包括学者、主管官员及建筑师——面对的文化、政治和社会问题,专业上的挑战,以及他们的对策。因此,地域性堪称中国现代建筑史中一个批判或抵抗的策略:批判营造学社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范式、抵抗国际式现代主义、抵抗一元话语的主导、抵抗建筑语言的全球化、抵抗建筑实践方式的全球化、抵抗"被地域化",以及抵抗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柴克非 《四川建材》2016,(4):103-104
基于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的一些作品,探求相关历史美学主义在建筑用材、建筑结构和建筑细部等方面的技术策略方式。对经过长时期繁荣发展的批判地域主义建筑进行初步探讨,也是对地域主义建筑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强调批判的意义 ,认为建筑学也需要批判精神 ,并通过对西方批判的地区主义理论的批评性反思、就建筑中的地区主义和地区性等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臧玥 《山西建筑》2008,34(6):37-38
从什么时候的地域主义和哪里的地域主义两个角度入手,提出了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在实践中对“当代”的特定地方文化的忽视和建筑师的地域文化、个人风格凌驾于建筑所在地的地方文化两种现象的质疑,以提高人们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批判的地域主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沈克宁 《建筑师》2004,(5):45-55
批判的地域主义持一种辩证和批判的态度它对以全球化和大同文化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建筑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它也对地方和地域主义,尤其是那种矫情的、浪漫风的和风景化的地域主义持批评态度。它强调场址、地点和地形、地貌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它也保持了现代建筑的进步和解放的思想。这是一种严肃的具有生命力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的建筑思想。  相似文献   

6.
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当今世界建筑设计的潮流之一,代表了更高的价值观。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潮流中,中国的建筑师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文章从中国建筑师刘家琨的建筑实践入手,分析了他的一些设计观念,并尝试寻找影响这些观念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从而对中国批判地域主义建筑师的实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黄声远团队于20世纪90年代初将田中央事务所设在宜兰,从此采取一种与时间做朋友的建筑在地实践方式经营宜兰区域的环境改造。从早期诗意的建构单体或复合建筑及其富有表现力的建筑形式,逐渐发展到都市尺度的地景链接,甚至扩展到区域平原水系或山脉的整体意象重构。他们的介入似乎在探索宜兰地区生活文化的母体。于是,都市与田园并非二元对立,非城非乡、亦城亦乡的模糊正有待建筑师来重新试探其新的可能性。宜兰虽然在工业化与都市化方面显得落后,但并不失母体本色,在其中更蕴含质朴的批判力量。由此而来的"批判的田园主义",宣告了当代建筑师的新挑战,也是新愿景所在。  相似文献   

8.
宁波博物馆是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建筑师王澍的作品,曲折起伏的轮廓与远处连绵的群山遥相呼应。在比利时,同样有一座外形相似的建筑——布鲁日音乐厅,几何切割的造型融入在老城的肌理之中。它出自于建筑师——RobbrechtDaem之手。本文将从外部关系、内部空间、材料构造三个方面对这两座建筑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试图找到两位建筑师的建筑实践中对于批判的地域主义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以来,批判的地域主义逐渐形成了具有具体原则的建筑理论系统,对世界范围内建筑设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建筑学者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现实意义提出了疑问。该文通过对斯里兰卡建筑师杰弗里·巴瓦和西班牙建筑事务所RCR的建筑作品及思想进行分析和比较阅读,试图挖掘并探索批判的地域主义在当今世界发展背景下的立足点。通过对建筑作品比较阅读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批判的地域主义不再是一种抵抗手段,而是作为一种多元融合的新时代建筑的前瞻性探索,是联结地域传统与当下时代的理论工具,对当下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发展具有持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思旻  王龙  翟宇琦 《福建建筑》2013,(7):14-15,60
"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两个方面都具有批判性质,一是对当代世界范围内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技术持批判态度,二是同时对怀旧的传统历史形式表示质疑。但近来此潮流似乎已经走入歧途(尤其是在中国),所有传统材料+现代形式的建筑都被冠以"批判地域主义"之名——这是否为一个本应相对严谨的理论又强行套上了主观的公式?本文试从批判地域主义理论的思想源头开始,将批判地域主义置于当下社会环境中进行一次批判性的再解读,讨论它在中国的研究意义以及出路。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独立建筑师大胆探索实验性的建筑语言,试图挑战当时主流的建筑意识形态。《时代建筑》杂志积极介入他们的实践活动,为探讨实验建筑话语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文章回顾了这场"建筑运动"的来龙去脉,重点分析《时代建筑》杂志对新兴建筑师作品的讨论和评述,作者认为这些专题报道揭示了实验建筑话语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推动了建筑批评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沈怡 《南方建筑》2005,(6):59-63
现代建筑运动带来大量缺乏个性的建筑,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肌理;能源危机,则促使建筑师们从更高的层面关注人类资源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贫困阶层住房紧张的状况需要缓解。批判的地域主义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本文从建筑技术的视角,通过分析一些具有地域主义倾向的建筑作品,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的技术观点加以说明,即主张谨慎对待和使用全球性的现代技术;使用需有利于生态、环保、节能的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则选择使用“适宜技术”。对照中国的发展状况,希望从中获取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建筑》2017,(3)
"真实性"是对地区建筑理论核心观念的研究,是对地区"真实"的不同认知,它决定了地区主义研究的视阈和范式。通过回溯包括批判地区主义在内的各类地区主义研究和实践,分析了对地区"真实性"不同的诠释和建构方式,揭示基于地区本质来诠释地区真实性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从"社会建构"的层面来认知地区真实性,并在当前全球地方化语境下,对地区交互影响下地区性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以跨地区的地方性为基础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发展与案例实践近年来蓬勃发展,李晓东建筑师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教育背景和实践经历奠定了其思想的基础。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出发,文章针对其建成作品进行分组对比,试图辨明其地域主义设计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础,为观察、了解其本人的设计思想以及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中国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龙彬  何媛 《室内设计》2010,(1):11-13
本文从“此时”的地域主义和“此地”的地域主义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忽视当代地方文化”和“建筑师个人风格凌驾于地方文化之上”两种现象和问题,并试图通过对本土建筑师优秀作品的分析寻求解决方法,同时加深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芒福德的地区建筑思想与批判的地区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志宏 《华中建筑》2008,26(2):35-36
通过对芒福德地区主义思想的回顾和分析,探讨了其思想对批判地区主义的影响,从而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地区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批判的地域主义是基于现代主义所发展出来的建筑设计思潮。通过对肯尼斯·弗兰普顿的专著——《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的分析,总结出消隐与显现是这种思潮的两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最近一个得到国际大奖的国内建筑作品进行分析,说明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这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的世界、识别性和批判地域主义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建筑历史上有两个长期的趋势:全球化与地域主义.地域主义以一种互补而非对抗的方式,通过打造地域的多样性,一个具有"高峰和低谷"的世界,来回应全球化打造一个"一致的世界"的倾向.回顾历史,地域主义常常代表着独特和个性化的发展.采取完全不同的立场.时至今日,当代地域主义在吸取了芒福德(Mumford)对国际风格批判的基础上--认为它背弃了早期现代建筑运动对环境和社会目标的关注,由于其自身具有的批判性从而克服了这些弊端.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批判性地域主义对当今建筑界的重要影响,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楚尼斯(Alexander Tzonis)与利亚纳·勒费夫尔(Liane Lefaivre)从理论认知、哲学思想、实践策略等3个方面深入挖掘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实质。本文试图深入解读他们的建筑观。基于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楚氏的地域建筑观不仅是对现代普世建筑观的警醒与批判,也是对保守的传统地域建筑观的反省与批判。实践策略上,他们提倡陌生化方法,即将熟悉的建筑语言陌生化,重新创造建筑空间。双向批判是楚氏对待地域建筑的鲜明态度,这一观点对于审视当代建筑并开展创作工作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空间”这一概念在现代日本建筑师中的发展历程:在最初被引入日本之后,在其意识形态框架影响下,这一概念成为日本建筑师思考建筑的有效工具.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可以说“空间”概念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入建筑话语.2)丹下健三(及其弟子)在其建筑设计及思想中首先大量使用了这一概念.这也让他们在20世纪50到60年代得以同时在日本和国际上确立了日本建筑生产及话语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