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河南省抗旱应急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是解决常规水源无法保证的受旱地区城乡居民饮水,以及重点工业、农业和生态核心区基本用水而建设的水源工程。本文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基础上,对规划化水平年(2020年)进行抗旱应急供需水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存在严重的抗旱应急水量供需矛盾。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从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方面提出缓解抗旱应急水量供需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是提高区域抗旱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功能的独特性、运行的临时性、管理的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分析了我国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自然经济条件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降水总量及河流水量不断减少,导致水资源短缺,干旱灾害突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体系建设将缓减缺水问题。抗旱应急备用水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他水源等,水源工程体系主要从城区、平原区、山丘区等不同区域进行建设,分为输水工程及配套、水源联网工程、供水系统联网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针对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体系缺乏科学规划、缺乏建设维修、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采用工程建设类型准确定位,合理使用现有水库资源和优化供水系统等措施。对我国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体系建设的进行分析,为我国的抗旱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吉林省旱情旱灾发生发展趋势、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现有抗旱能力,指出了抗旱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和抗旱减灾管理的抗旱减灾体系的构想,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科学抗旱,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提高广州市西部水源应急备用能力对保障广州市西部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广州市现有西部应急备用水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急保障研究的必要性;通过水源初步分析确定了和龙水库等5处备用水源,再从水量、水质、应急响应时间、经济可行性等角度分析不同水源方案,从而推荐广州市西部备用水源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全广西城市开展备用水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备用水源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方案分析方法,并在全面分析广西城市应急备用供需及水源条件基础上,提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水需求越来越大。在一些地区出现了降水逐年减少、河流来水量减少、城市供水日益紧张的局面,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成为水利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以本溪市为例,对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的意义及原则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央财政下拨补助资金100亿元,支持列入《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范围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2014年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提高抗旱应急保障能力。其中,50亿元用于小型水库建设,44.5亿元用于引调提水工程项目,5.5亿元用于抗旱应急备用井项目。财政部要求有关省切实落实责任,加强项目建设监管,规范资金使用管理,确保工程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9.
1 缘由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饮用水源污染趋于严重,饮用水安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吴江市仅有一个集中式饮用水供水水源,安全供水应急处置能力薄弱,水源地供水安全面临较大风险,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地已迫在眉睫。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吴江市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地的必要性,并对2020年吴江市14天的应急需水量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0.
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是解决城市供水风险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在概述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的几点要求,并分别阐释地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外调水水源、非常规水水源、区域联网供水等各类型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思路,对完善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体系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文伟 《吉林水利》2014,(11):39-41
石门水库是营口地区唯一大(2)型水库,担负营口市、大石桥市、盖州市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生态用水。水库旱限水位指标是确定水库干旱预警等级的重要指标,是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级别的重要依据。根据石门水库建站以来的资料,分析水库来水量、用水量(含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的变化,针对水库供水能力,探讨、分析石门水库在保证用水需求的情况下,最低旱限水位指标,对水库控制运用、科学主动抗旱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工农业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结合马池口水源地工程设计中对水源地的论证、规模确定以及供水方案的比选等,对应急水源地设计中应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应急供水工程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方案应与当地规划相结合,使工程在应急任务完成以后还能够持续发挥工程效益,实现近期与远期、城区水源地与当地供水结合的多目标多效益模式;(2)由于应急备用水源地工程是城市的备用水源工程,设计中供水规模和供水方案应当考虑到其应急备用性质,因此在用水需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关系的协调中应考虑这一因素,同时供水方案确定中应当尽量利用已建工程,减少工期和投资。  相似文献   

13.
李虎星 《人民黄河》2012,34(6):66-67,70
选取河南省中东部开封、商丘、周口、郑州、许昌、漯河和平顶山等7市作为典型地市,对干旱及供水、水源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根据供需水量的平衡分析对区域缺水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现有供水工程抗旱能力不能满足一般工业和农业生产的需水要求,建议加快现有蓄水工程的除险加固和供水工程的更新改造进程,实施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搞好现有水源的应急调度等,以提高应急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世界各地水资源本底条件、20世纪世界供水发展规律、各类用水需求满足度,分析世界供水安全现状。从美国转向需水管理遏制供水无限制增长、新加坡多渠道开源努力提高供水自给比例、以色列建设高效用水体系和置换虚拟水并举、日本设计应急供水体系抵御地震后次生灾害等案例,总结出4条经验:①需水管理是保障水资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②多元组合供水是增强水资源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方式;③提升供水效率与效益是破除水资源约束的重要手段;④建设应急供水体系是减小极端突发灾害损失的有力措施。这些经验可为我国供水安全保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黄喜良 《中国水利》2012,(23):45-46,44
郑平洛区域水量应急调度研究,是为应对郑平洛地区严重干旱缺水、遭遇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以及发生其他特殊情况下需要启动水量应急调度的状况时,将隶属于不同流域、不同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临时调入需求区,旨在保障人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郑平洛区域水量应急调度的有利条件、应急调度机制模式、应急调度预案等,可为有关部门科学快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农村供用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极端气候变化对未来农村供用水工程建设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干旱地区应急农村供用水工程建设的趋势,即建设标准规范化,建设规模扩大化;预防为主,制定应急预案;资金筹措平台日趋多元化;水质监测与水源地保护加强化;农村供用水工程水价精确化,从而实现工程的建管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事件,建立起南宁市应急供水系统,对南宁市城市饮用水水源状况、城市供水现状及城市需水量进行了分析.从应急水源选择、应急技术设施建设与水厂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建设与维护等方面.对南宁市城市应急供水系统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姜文超  陈琴  石炼 《给水排水》2020,46(7):16-21
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地是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措施,但目前我国不少城镇饮用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困难。针对西南山地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及水系特点,提出了其应急备用水源地的9种建设方式,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欧盟、日本等供水安全体系,对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的若干认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邹俊 《人民长江》2016,47(6):27-29
近年来,赣江中下游枯水流量不断刷新历史最低纪录,给沿江城市经济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有必要研究利用中上游水库枯季向赣江中下游河道补水问题。在分析赣江中下游河道径流频率的基础上,确定了分别对应特大干旱、严重干旱、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的4个枯水预警等级,再结合城市用水情况、上游水库建设情况,提出了赣江中下游用水户枯季供水优先级和4级枯季供水预警响应预案。预案的提出为应对枯水季节赣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应急供水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晔  吴凤平  陈艳萍 《人民长江》2012,43(11):11-15
为了科学配置抗旱应急水量,将地区性干旱影响程度降到最低,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判别指标,围绕如何平抑降水量的波动性,设想了两种抗旱应急预留水量确定模型:差额模型和比例模型,以化解降水量波动可能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风险。以辽宁省为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该省8个气象观测站近54 a(1956~2009年)的降水量数据,得出辽宁省的抗旱应急预留水量。应用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适用于北方干旱地区抗旱应急预留水量的确定,可提高这些地区抗旱应急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