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的纤维-液膜油水分离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玲英 《化工机械》2002,29(3):140-142,146
介绍一种新型的纤维 液膜油水分离设备 ,主要由聚结罐和分离罐组成 ,采用改性强亲油性纤维作为聚结罐内件 ,使含油污水中的细小油滴通过强亲油性纤维在较短的时间内合并为大油滴成为可能 ,缩短分离罐沉降时间 ,提高油水分离效率。试验表明 ,新型的纤维 液膜油水分离设备用于处理含油污水是行之有效的 ,用于处理稀油污水比稠油污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PLA)电纺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等表征了PLA电纺纤维膜的纤维结构和水接触角,并研究了其油水分离性能。结果表明PLA可纺性好,电纺纤维膜为由光滑的微纤维组成的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纤维直径1~2μm,纤维膜孔径为3~10μm且分布较均匀。PLA电纺纤维膜的水接触角可达136°以上,具有良好的疏水性。PLA电纺纤维膜对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可达98.3%以上,最大分离通量约15 000 L·m-2·h-1。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在合成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陈相 《广州化工》2009,37(6):190-192
根据酸性水装置的特点,采用油水分离器动态脱油取代原脱油罐沉降静态脱油,缩短了工艺流程,消除了酸性水大罐的泄漏,介绍了油水分离器在酸性水装置中的成功应用以及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组成、工作过程、使用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油田开发后期的油井高含水,会造成油井减产、采油费用上升和环境污染。为此,加拿大工程研究中心研制成功了一系列可用于有杆泵、螺杆泵、电潜泵的井下油水分离器,并已将电泵井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在Alliance油田投入矿场应用。使用结果表明,采用它可使油井增产原油、降低采水和水处理费用,并可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浙江化工》2015,(4):38
近年来,海上溢油事件频发、油田回注水处理以及机械、化工等行业中含油废水的处理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如何实现油水混合物的高效分离,是工业界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油水微乳液的分离因为其乳化特性以及尺寸效应,是油水分离的难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围绕聚偏氟乙烯微孔膜及其油水分离应用开展了系列工作。通过原位改性以及聚合物软模板剥离技术控制相转化过程,分别调控PVDF膜表面具有微纳尺度结构以及亲水性聚合物网络在PVDF膜表面的均匀镶嵌,制备  相似文献   

7.
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为芯、聚偏氟乙烯(PVDF)为壳,使用22-17G同轴静电纺丝针头制备不同纺丝液芯壳流速比的PMIA@PVDF同轴电纺纤维膜,对纤维膜的芯壳结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油水分离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纺丝液芯壳流速比为3:5时,PMIA@PVDF同轴电纺纤维膜具有理想的表面形貌和芯壳结...  相似文献   

8.
梁娜  张耀中  王涛  曹昕  郑兴 《水处理技术》2022,(1):13-17+22
以特殊浸润材料的浸润机理出发,介绍了构建具有特殊浸润性膜的方法,阐述了"去油型"、"去水型"、"智能控制型"分离膜的研究成果。具有特殊浸润性的膜分离效率高、循环性能好,在处理油水混合物方面有极大的潜力。对其现存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需要开发出分离性能好、抗污染性能优异、可大规模生产的商业膜;需要解决分离后乳化剂的去除问题,以及在分离过程中对膜污染的清洗方式、清洗效果;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可同时分离"油包水""水包油"混合物的高效简单分离膜。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12):2467-2471
油水分离是当前处理处置各类含水工业废油,修复环境水体油液污染的关键技术;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各个领域,包括能源、环境及医学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结合传统材料的特点制作超疏水-超亲油性、超亲水-超疏油材料用于油水分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几年来纳米材料在油水分离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超疏水、超亲水、磁性等几种主要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油水分离的效率,适用范围等。综述有望为开发高效的油水分离技术和设计新型分离材料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17,(12):2467-2471
油水分离是当前处理处置各类含水工业废油,修复环境水体油液污染的关键技术;而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各个领域,包括能源、环境及医学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结合传统材料的特点制作超疏水-超亲油性、超亲水-超疏油材料用于油水分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几年来纳米材料在油水分离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超疏水、超亲水、磁性等几种主要的纳米材料的制备,油水分离的效率,适用范围等。综述有望为开发高效的油水分离技术和设计新型分离材料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液膜技术原理及中空纤维更新液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液膜技术可以实现萃取和反萃的耦合,具有独特的分离优势。因为具有非平衡传质的特性,液膜技术传质推动力大,萃取相用量很少。回顾了液膜技术的原理,指出液膜技术的关键在于形成一层厚度薄且相当稳定的液膜相。分析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各种液膜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技术,其体积传质系数比传统萃取塔的大530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含油废水的特点和特殊浸润性膜材料的基础理论,总结了不同特殊浸润性有机膜和无机膜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并对特殊浸润性膜材料的后续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技术用于己内酰胺精制时的传质性能,考察了两相流速、萃取剂用量对传质的影响,并与大块液膜技术以及萃取塔技术进行了对比。在实验范围内,中空纤维更新液膜过程总传质系数随两相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壳程流速对传质的影响较大。中空纤维更新液膜过程传质通量可达大块液膜的1.5倍,总体积传质系数可达工业萃取塔的2.3倍,萃取剂用量相比于大块液膜、工业萃取塔大幅度降低,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溶胶和多巴胺作为修饰剂,通过一步反应在微孔聚丙烯膜(MPPM)表面构建了SiO2修饰层。利用FTIR、ESEM和EDX对膜进行了表征,发现膜表面SiO2颗粒分布非常均匀。水/油接触角及纯水通量实验结果表明,修饰膜具有超亲水性及水下超疏油性,透水能力强,水通量大[在0.1 MPa时,水通量高达(5100±500)L·m-2·h-1]。油水乳液分离结果表明,修饰膜能有效分离油水乳液,在0.05 MPa时,油水乳液水通量达2830 L·m-2·h-1,油截留率达99.8%以上,即使过膜压力增大到0.15 MPa,油截留率也能保持在99%以上,且膜表面的油污可用水清洗除去,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介绍纤维液膜脱硫技术的原理及处理不同种类原料油时的几种典型脱硫工艺,该技术近几年在我国轻质油脱硫及脱硫醇方面大量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氧化-脱除工艺有一定的优势。处理不同种类原料时,总硫基本可以控制在50 mg/m3以下,硫醇硫基本可以控制在10 mg/m3以下,脱除效果好。该技术易于对原工艺装置改造实现,同时具有装置运行平稳、碱耗更低、碱渣量小、能耗更低等优势。对于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指出研究开发彻底分离碱液中二硫化物的新工艺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力油水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分析了影响重力油水分离器分离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入口流速越低,油滴粒径越大,油水分离效果越好;聚结构件对重力油水分离器分离效果具有明显影响,平行蛇形板构件和平行波纹板构件更有利于提高油水分离效率;本实验采用平行蛇形板构件或平行波纹板构件,在入口流速为0.5m/s、搅拌转速为200r/min的条件下,水出口含油量低于0.5%,油出口含油率接近50%,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多孔管式炭膜为载体制备二氧化钛动态膜并开展动态膜分离油水乳化液的研究,考察了载体孔径对动态膜的截留率和稳定渗透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动态膜处理油水乳化液的截留率在98%以上,渗透液浓度低于8.3mg·L-1,达到国家环保排放要求;稳定渗透通量随载体孔径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膜稳定渗透通量衰减率(FDR)的概念,并将FDR的变化趋势与动态膜类型进行关联研究。分析发现,FDR随载体孔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动态膜由完全堵塞过滤型过渡为中间堵塞过滤型;用中间堵塞过滤型动态膜过滤油水乳化液时,随着载体孔径的增大,渗透通量衰减变缓。  相似文献   

18.
孙振国  张明全 《化学世界》1990,31(5):229-231
本文从生产应用角度论述了“国产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器装置”的原理、性能、流程。并将本装置与其它提氢装置,以及,国外同类产品进行了比较,以便供众多的研究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将超疏水/超亲油网膜应用到油水分离领域中,设计了一套油水分离装置.通过实验现象分析以及采用将实验装置倾斜一定角度放置的方式解决了该装置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倾斜对分离效果影响的原因,考察了倾斜角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改变出口水柱高度、流量大小以及初始含油率大小等影响因素对该装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装置出口水中油含量随流量和初始含油率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流量越大,这种影响越显著;通过合理控制这三者大小,该装置可实现处理大流量或较宽初始含油率范围的油水混合物.  相似文献   

20.
王瑶  刘敏  张成富  郭沛文  王胜  詹敏  王洪 《当代化工》2021,50(6):1468-1472,1478
近年来,由于油井产出水逐年增多,举升、处理及环保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开发出井下油水分离技术.虽然机械旋流分离的方式可实现回注水含油率指标1000μg·g-1,但在恶劣工况下可能达到3000μg·g-1,不能满足回注水指标要求.研究发现,基于特殊润湿性材料对油和水的选择性作用,制造出亲水膜和亲油膜材料,通过控制表面的形貌结构和化学性质来调控表面润湿性,实现油和水的分离.通过研究,利用泡沫镍疏水改性成功制备出超亲油疏水材料,通过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分离效果和机械性能满足井下环境要求.采用井下机械旋流分离与超亲水、疏水材料相结合的井下纳米油水分离更大幅度地降低回注水中含油率,成为井下油水高效分离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