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超低渗透储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广泛发育,但注水开发效果差,要么不见效、单井产能低,要么快速水淹、水窜。本文通过对裂缝性超低渗透砂岩水淹主控因素及裂缝性超低渗透储层水窜控制与治理措施的分析,认为注水不见效是因为储层基质的超低渗透率、非达西渗流特征及微相边界障碍共同造成的;早期水淹水窜是因为天然裂缝的高渗透性、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不确定性及缝长设计不尽合理造成的。对于超低渗透油藏,本文建议淘汰常规注水开发方式,采用大排量/暂堵缝网压裂或者水平井网/多段压裂,在衰竭式开发后期,进行润湿反转+注水吞吐等非常规手段来实现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坪北油田长6储层属于湖相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坪北油田的主力产层。通过用倾角测井及微地震波裂缝监测、几何变形分析和相对地压力分析等方法点、面结合分析了坪北长6储层裂缝特征,按成因总结了三种类型,即剪切构造裂缝、层间缝和压裂缝。构造裂缝、层间裂缝不发育,作为渗流通道对坪北长6储层意义不大。压裂缝中的粒间缝与一般的孔喉所起作用相当,而超微压裂缝在原始状态下对渗流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压裂砂堵机理研究及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加砂压裂是低渗透气田的重要增产措施,由于大斜度定向完井,射孔方位与地应力决定裂缝方向的不一致,压裂层位的薄、多互层结构,使压裂井周初始产生弯曲裂缝及多裂缝,形成压裂砂堵。研究结果证实:形成压裂砂堵的主要因素是井周弯曲多裂缝限制了压裂液在裂缝中的流动;交叠多裂缝竞争缝宽引起支撑剂桥堵;多裂缝或天然裂缝滤失降低了压裂液的效率,影响了主裂缝的发育。预防压裂砂堵在钻井上尽量直井完钻,改善射孔相位,应用停泵同粒径支撑剂段塞技术,促进主裂缝延伸,保证足够的缝宽,预防压裂砂堵。  相似文献   

4.
超低渗透的油藏通常具有孔喉细小、渗流阻力较大、渗透率较低的特征,导致油井的自然产能非常低。为了更好地提升超低渗透油藏的开采率,一般需要针对水平井进行套管完井,以压裂的方式构成很多条具有较大表面积、较长的水力裂缝,使得油藏的泄油面积增加,增进了储层与井筒的自然流体之间的连通性,有利于提升单井的开采率。超低渗透的油藏往往储层压力较低,我国经常应用注水技术进行石油的开采。因此,水平井压裂技术与直井的注水技术为超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提供了保障。本文对水平井压裂水力的裂缝进行概述,结合某著名油田压裂水平井开采的案例,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压裂技术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根据超低渗透油藏M区块的地质条件和物性,应用非线性渗流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对比超低渗透油藏M区块不同含水率和不同种类井的流入动态曲线,幵研究了不同裂缝和不同井距的流入动态曲线,确定了决定水平井产油能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油水相对渗透率试验结果表明,M区块储层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动水饱和度低,油水互相渗透共同区域较小。超低渗透油藏M区块含水率、井网类型、裂缝数量和井距对产油能力影响较大。其中,含水率为10%、中心压裂水平井采用矩形井网、裂缝数为5和井距80 m的条件下超低渗透油藏M区块产能最优。  相似文献   

6.
该油田具有低渗透、低孔、层薄而多、应力敏感性强以及微裂缝发育等特点,还具有显著的双重介质储油层的特性。因为对天然裂缝的开启导致了压裂早期砂堵和压裂液过量滤失的缺陷,导致了该区油藏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本文根据该油田勘探及开发过程中压裂改造的实践应用,利用压力降分析成果及储层裂缝开启机理,通过地应力剖面分层研究及配套射孔优化、全三维压裂模拟、暂堵、限流压裂、前置段塞以及转向控缝等工艺的实践,解决了该类型储层压裂早期砂堵的问题。现场的应用达到60井次,成功率可以达到80%以上,增产原油量5×104吨。  相似文献   

7.
庄13块E1f2+1储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需要通过压裂来改善储层渗流特性。针对该区块压裂施工遇到的层间跨度大、天然裂缝发育、地层滤失严重、近井筒效应影响、与水层距离近等难点,结合其油藏地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类似井压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聪娥 《辽宁化工》2014,(10):1287-1289
利用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结果,结合岩心薄片观测和测井解释资料,本文对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长8油层组裂缝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微裂缝以构造缝为主,占微裂缝总数的70%;大部分为全充填缝(即闭合缝);充填物成分主要为泥质,少数为方解石和铁质及其它充填物;压裂施工过程中当油井不存在过井天然缝时,压裂过程中破压明显,产生新人工缝。当存在过井天然缝时,压裂过程中破压不明显,人工缝沿天然裂缝延伸。长8层的裂缝方位与构造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均为为北偏东70°左右。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可在薄油层中增大井筒过油层范围,实现高速注采,提高产能。某油田区块投产水平井均采用水力压裂投产方式完井,而经济有效的水力压裂应尽可能地让裂缝在储层内延伸,防止裂缝穿透水层或低压渗透层。现场作业表明,水力压裂的效果往往不十分明显,有时由于穿透隔层导致失败,造成油层压力体系破坏,影响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因此常常需要了解、研究裂缝扩展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的扩展形态,从油田实践看,由于受监测手段的限制,对裂缝扩展规律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该油田通过应用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压裂前后密闭井温测试、大地电位等多种裂缝监测技术,进行裂缝扩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并通过多种裂缝监测结果比较,对水平井压裂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裂缝形态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且对区块内其它水平井压裂过程中的施工控制及压后的效果分析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储层顶部有良好的泥岩盖层,改造后均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对xx20井实施压裂改造后,产能与预期差异大。目前常规实验方法无法对裂缝性火山岩储层进行有效的敏感性评价,为查明中拐凸起石炭系裂缝性火山岩储层敏感性,利用多流地层测试技术通过多次开、关井,了解了生产压差、外来流体对表皮系数、渗透率等参数的变化特征,探索性评价储层的敏感性,并选取"井储+表皮+均质无限大地层"模型分析了测试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加大抽汲生产压差,对井周污染带的改善不明显,该储层对压力敏感性较小。地层测试技术能够反映出压裂液在火山岩裂缝储层的敏感性特征,为非常规储层的敏感性动态评价提供新思路,对裂缝性、低渗储层的敏感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葡萄花外围储藏丰度低、薄互层层比例大,水平段钻遇率低,常规压裂方式改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探索薄互层水平井可控穿层压裂技术,形成外围储层人工裂缝穿层标准,为葡萄花薄互层可控穿层压裂提供合理设计标准与工艺控制依据。通过周围直井压后裂缝剖面监测及水平井压后示踪剂检测综合分析评价水平井层压裂情况,证实葡萄花水平井穿层压裂技术可有效实现薄互水平井钻遇层段与非钻遇层段的有效沟通,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确定压裂水平井产能增加的最优井及裂缝参数组合较困难的问题。应用水电相似理论以及正交试验设计以及增产倍比比较法,确定了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各单因素对于压裂水平井产能的贡献大小。得出产能最大化时的最优井与裂缝的参数组合,绘制了最优水平井以及裂缝参数实验的等压线形态。同时通过极差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影响压裂水平井产能各参数单因素的敏感性强弱顺序,得出当低渗透层基质渗透率为30 mD时,水平井段长度60 m、水平裂缝半长9 m、裂缝高度7 m、裂缝间距9 m、裂缝条数2条,裂缝与水平井间夹角为75°时对压裂水平井产能增加效果最优。同时,该方法为低渗透油田水平井压裂施工水平井实现高产能井参数以及裂缝参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快、吸水能力变差,采油井产量下降快、采收率低的一些突出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由于注入水水质问题、储层的敏感性、开采过程中储层有效应力增加以及低渗透油藏过度压裂造成注入水沿裂缝窜流等是造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并且储层伤害具有动态性、叠加性和不可恢复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应注重注水水质精细处理和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合理控制注采速度,保持地层能量,优化压裂方案,避免因过度压裂引起的注入水窜流,不能有效地开采基质中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14.
TZ地区是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以三角洲外前缘沉积为主,发育大面积的席状砂,主要发育东西向裂缝,目前TZ地区高含水井比例高达35.5%。针对这部分高含水井,在剩余油潜力分析基础上,优选TZ地区高含水井实施复合堵水措施,将堵水井按不同成因类别进行分类,结合相应的堵水效果,利用分析结果对复合堵水的选井选层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对TZ地区复合堵水选井选层方法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5.
腰英台油田具有超低渗、储层层多、层薄、物性差、储层微裂缝发育的特点,压裂开发的难度大,成功率低,油井压裂效果不理想。本文针对该油区主力层位青山口组隐蔽天然裂缝发育、压裂过程压裂液虑失大、加砂难、排液难等问题,通过研究其天然裂缝的虑失特征、分析双重介质储层的水力裂缝延伸规律,并结合实践,逐步总结出以射孔优化、段塞压裂、高砂比小陶粒控缝、控制缝高等配套工艺技术,解决该类储层由于天然裂缝引起的高滤失导致提前脱砂的问题,形成了基本上适合腰英台区块的压裂工艺,提高压裂改造效果,使压裂施工成功率总体上达到80%以上,取得了明显的压裂增产效果,为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动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油藏是基质渗透率较低的油藏,一般指的是低渗透的砂岩油藏。在我国,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的大小,把低渗透储层划分为三类:一般低渗透层、特低渗透储层、超低渗透储层。其中一般低渗透层属于常规油藏,特低渗透和超低渗透油藏属于非常规油藏。储石油企业在开发低渗透油藏过程中最常用到的技术就是压裂水平井。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对压裂水平井的优化设计、开发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水平井压裂不仅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全面了解岩性、油藏特性,更深入准确的评价油藏。本文首先论述了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半解析的产能预测方法,其次对影响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石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不得不寻求超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而针对低渗透油田储层的产能高低,影响因素众多,因而产能预测难度大。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油层的数据为基础,该油田为超低渗透砂岩储层;运用灰色关联法着重分析了影响该油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经分析后结果表明,决定吴起地区长6油层组产能的关键因素包括沉积相带(有效厚度)、储层微观特征、测井渗透率、测井孔隙度、启动压力梯度等。  相似文献   

18.
双立娜 《辽宁化工》2012,41(9):945-947,950
XC油区的主力油层属于低渗-超低渗储层,通过压裂作业来提高储层的渗透能力,是生产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压裂效果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后续产量.而对压裂裂缝进行监测,获取压裂裂缝的基本参数,是评价压裂效果的基础之一.本文采用最常用的人工裂缝监测技术-微地震法,对XC油区5口压裂井压裂缝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研究,确定了地应力的方向,对该地区的后续压裂方案制定及井网部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裂缝油藏由于天然裂缝的存在,压裂液大量滤失,增加了施工的砂堵几率和对储层的伤害,造成压裂施工成功率低、措施效果差。通过综合降虑技术的研究,解决了砂岩裂缝性储层压裂施工易砂堵和储层污染问题。并经过在中原油田卫北三叠系的现场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庆外围油田已开发的低渗透油气田储量约5.65亿吨,共有油水井23800多口,是油田实现4000万吨稳产的重要接替区块,主要分布在裂缝不发育的扶杨油层,其埋藏物性已远远低于油田开发的三类储层标准。由于其低孔、低渗、低丰度、低流度的特点,压裂增产效果差、有效期短,注水开发难以建立有效驱动,经济效益差。低渗透油田储量要通过压裂才能得到有效动用。长垣油田纵向分布上百个油层,具有小层多、岩性复杂、储层以及隔层薄等特点,分层压裂难度进一步增大,储层动用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外围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分散。而且外围油田压裂井选井选层的难度越来越大,压裂井条件越来越差。压裂井中二、三类区块的井数比例增大。压裂井中注水受效程度越来越低。重复压裂井数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