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根据子长油田的实际情况,通过室内实验确定合适的化学示踪剂,然后分析注水井的监测曲线和周围各井注入水分配情况得出注水井与周边各油井有良好的渗流带,有利于提高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渤海A油田I1井组注采井间动态连通关系、储层非均质性及整体水驱效果,优选水溶性有机微量物质示踪剂WT-07,对该井实施了为期1.5a的井间示踪剂监测.对各个监测井产出油水样中的示踪剂浓度进行了分析,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利用停留时间分布分析法计算了各井井间波及体积、平均停留时间以及洛伦兹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受益井P... 相似文献
3.
潘群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23)
随着井间示踪技术的发展,同位素示踪剂应用越来越广。机械式同位素示踪剂注入装置的研制解决了放射性示踪剂注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人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压裂裂缝监测手段匮乏、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等问题,利用水溶性有机微量物质示踪剂对LX致密气田的分段压裂水平井LX-A井进行了裂缝监测。优选9种不同示踪剂分别注入9个压裂段,通过在压后13天内对不同取样时间的水样中示踪剂产出浓度进行分析,得到了9个层段的动态产水情况及裂缝参数。结果表明,该井第9段先开始返排,返排前期第7、9段压裂液返排占比较高,分别为15%和50%,其他段返排液占比较低且较为接近,均不到10%。返排末期第3、4、7、9段压裂液返排占比较高,分别为13%、17%、13%和30%,其他段返排液占比不到10%;该井改造区裂缝渗透率在0.03~0.16mD,在第1~6段逐渐降低,在第6~9段逐渐升高,第9段渗透率最高;其裂缝半长在30~290m,其中第1~7段,除第5段外,基本呈上升趋势,第8、9段基本相当,均小于第7段。实践证明,示踪剂监测技术能够作为水平井分段压裂裂缝监测的有效手段,为压后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水平井分段压裂监测过程中,使用液体示踪剂监测周期短、扩散作用较大影响测试精度的问题,针对性地研发了长效颗粒示踪剂。通过实验评价了室温下多孔陶瓷颗粒对稀土元素示踪剂的吸附能力,并优化出示踪剂溶液浓度、颗粒与示踪剂比例以及吸附时间等参数。同时,利用支撑剂导流能力评价装置开展了长效颗粒示踪剂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进一步对长效颗粒示踪剂进行冲刷实验,综合评估其长期释放性能,分析冲刷水量与示踪剂释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孔陶瓷颗粒在稀土元素示踪剂溶液中吸附3h可达到浓度平衡;示踪剂溶液配制浓度为10%,溶液与多孔陶瓷颗粒质量比为5的情况下,颗粒吸附率最高,可达131.7mg/g;颗粒示踪剂占支撑剂质量比例不大于0.5%时不会对支撑剂导流能力造成影响,其在冲刷10倍以上裂缝体积后仍可有效释放,且释放量与冲刷水量呈正比。将该类示踪剂应用到国内某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监测中,实现了3个月的有效测试。长效颗粒示踪剂能够为水平井分段压裂监测提供更加有效且可靠的方法,对后续压裂方案的优化及水平井的生产管理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明确油水井的对应关系、注入水驱方向及驱替速度、油层非均质性状况、识别大孔道或微裂缝,对示踪剂在安塞油田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介绍示踪剂监测原理及应用示踪剂监测剩余油饱和度,对示踪剂监测结果在安塞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井间示踪剂监测在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和应用方面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建议在安塞油田利用示踪剂监测剩余油饱和度。井间示踪剂监测能有效地评价油藏连通性、注入水流动方向,是制订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井间示踪剂测试是用来判断油层连通状况和验证断层封闭性的最直接方法。通过优选一个井组进行示踪剂测试,对一条井震结合新增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在测试井组砂体发育和平面连通情况看似较好前提下,示踪剂测试方法可以较好地用来判断断层是否存在、是否具备封闭性;5.0m垂向断距10.0m的新增断层拥有较好封闭性,对油水井注采连通关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9.
10.
渤海S油田经过十几年的注水开发后,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注水水驱方向变得较为复杂.为了掌握注水井的水线推进速率和水驱方向,利用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依据示踪剂运移机理,通过示踪剂产出曲线分析,达到对示踪剂测试井组高渗流通道进行定性分析的目的.对4种示踪剂进行了本底浓度测定、地层配伍性试验、热稳定性试验和静态吸附试验,以筛选... 相似文献
11.
12.
示踪井间监测是一项动态监测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可以计算出注入水在平面上各方向的推进速度,分析油井来水方向,确定油层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判断油层中是否存在高渗透层或大孔道,求出其厚度和渗透率等地层参数,为油田后期的综合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常用的半解析示踪剂定量解释方法存在前期准备时间长、解释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油田要求,需要优选其他方法作为该方法在示踪剂监测过程中的阶段性补充.基于此,以渤海某油田活化水驱井组B1为例,对该井组实施了井间示踪剂监测,并分别利用半解析法及飞行时间法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定量解释,获取了水窜通道渗透率、波及体积等参数.结果 ... 相似文献
15.
针对A油田构造条件复杂,多级断层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对区块注水状况认识不足的问题,在海上油田利用氟苯甲酸示踪剂种类多、测试精度高、检测不发生相互干扰等优势,对C区块8个注水井组开展了整体示踪剂测试.结果 表明,该区块水窜程度差异较大,其中水驱前缘突进速率为1.3~95.2m/d,水窜通道渗透率为6079~523626...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上油田注水井网开发,认识油水井连通性及提高剖面改善措施的作业需求,介绍了示踪剂技术原理,梳理了海上油田示踪剂监测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取样检测和解释分析等质控原则.对如何高效开展海上油田井间示踪剂技术,更好地掌握水驱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将示踪剂检测技术加入到调剖实验中,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确切了解水淹程度差异、水侵速度和方向;研究断块注入水运移驱替规律、确定高渗通道参数等。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结合部级研究项目《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工艺技术研究》,对河11块进行了水井调剖实验。实验中尝试了调剖现场实验前后的2次对比示踪剂测试。实践证明,这种技术手段的采用取得了预期的目的,经济上、理论上均取得了好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20.
中高渗透砂岩油田在高含水开发后期由于储层存在天然高渗透带,以及后期注入水长期对储层的冲刷,形成油水井间注水无效循环条带,即优势流场,降低开发效果,因此,研究优势流场的分布规律,划分低效无效循环条带,是此阶段油田开发调整阶段的重点,在目前优势流场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中,以定性或半定量法研究居多,笔者主要在储层精细地质建模、数模的前提下,通过油藏井间示踪剂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化进行优势流场的分布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