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杏一~三区东部经过40多年的水驱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1],由于受油层发育、井网部署及其它各类地质因素影响,各油层动用状况不尽相同,存在某些特点,本文充分利用各项油田监测资料分析油层动用状况,各类油层间的动用差异,分析查找未动用油层的分布情况,确定下步调整挖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陇东侏罗系油藏处于"双高"开发阶段,套破井多,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状况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稳产难度大。本次研究采取多种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1多油层叠合区纵向上原主力层动用程度高,未动用的非主力层剩余油富集;2注水开发的层状、块状油藏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边部低渗区、注水滞留区;纵向上主要分布油藏内部未水驱的微构造高部位;3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受底水影响大,纵向上分布在油层顶部及构造高部位,平面上分布在隔层发育区、套破井连片区及边部未动用区;4分部范围小、厚度薄、数量多的小油砂体,由于注采井不完善,油层动用差剩余油富集。确定油田稳产确定潜力区,并开展不同时期不同油藏优化稳产技术研究,解决制约老油田稳产的矛盾与问题,提高对油藏的控制能力与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曙二区杜家台油藏是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稀油主力开发区块,从1975年杜7井投入勘探开发以来历经近40年的开发,由于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及油层非均质性影导致剩余油分布不均匀,使油藏开采难度逐渐增大,如何做好剩余油研究成为提高区块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曙116-曙107井区开展地质综合研究,刻画潜山内幕构造,重新落实了油层分布范围,综合测井、试井和投产资料评价油藏产能,落实油藏开发动用潜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开发部署研究,为同类型低品位潜山的开发动用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萨中开发区南一区西部过渡带三~四条带由于原油物性差、开发井网与油层适应程度较低等因素,造成油层开发效果较差,区域面临着"一快、三低"的开发局面,即自然递减快、采液速度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等问题,为改善开发效果,对原油物性、油层的动用状况、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论证加密调整潜力。  相似文献   

6.
曙三区杜家台油层自1975年开发以来,已经历40多年的开发,目前油水关系十分复杂,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杜家台油层组的储层主要为-套中—细碎屑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油层尽管一直作为主力油层开发,综合含水逐渐升高,但剩余油潜力仍然很大。这些剩余油受控于油层内部渗流差异和渗流屏障,是下一步继续部署的重要目标。然而,常规的油藏描述难于表征厚油层内部的非均质性,因而难以预测储层内部非均质性控制的剩余油的分布。储层构型正是针对储层内部非均质性进行深化研究的领域,对于碎屑岩储层剩余油分布预测及挖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SN开发区三次加密井自2009年投产以来经过5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日趋零散,油井措施潜力越来越小,本文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动静态综合资料,分析如何在高含水后期对压裂井进行选层,以挖掘未动用或动用差油层的剩余油潜力,改善三次加密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兴隆台油田经过近40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处于“双高”后期。储量动用充分,油层水淹严重,零星分布的剩余油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剩余油呈高度分散状态,挖潜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开发阶段存在问题,通过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利用各种动、静态资料,对剩余油分布的地质规律和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研究的成果,采取有效措施,使老区稳产。  相似文献   

9.
马岭油田中一区1971年投入开发,由于纵向油层多,物性差异大,层间动用程度差异大,平面上油砂体众多,连通性差,非均质性强,导致纵向和平面水驱不均匀,层间动用程度差异大,平面上剩余油分布零星。为减缓递减和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对中一区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提供挖潜方向,为油田稳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A区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受封堵、两驱干扰、套损等因素影响,剩余油分布零散并且十分复杂,认清剩余油分布是目前特高含水后期挖掘潜力的关键.密闭取芯井的分析方法是最直观最可靠的方法.我们通过密闭取芯井的资料,对各类油层的水洗厚度变化进行分析,可清晰的看到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及井网加密调整,各类油层动用状况的演变过程.通过上...  相似文献   

11.
地质研究是油田精细开发的基础,本文主要对即将开展的北东块一区聚合物胶体直供试验区块油层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了试验区油层发育状况、隔层分布状况,并根据试验区油层水淹状况,分析剩余油类型及分布,试验区聚驱后萨Ⅲ4-10油层动用程度较高,剩余油分散,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较大,因此,通过油层条件分析可以,为试验参数设计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垣东部葡萄花油层为低水位期的河流三角洲沉积,属低孔低渗油层,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后,产量进入递减期,针对这种形势研究注水开发过程中油层动用特点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利用检查井资料,真实了解油层水淹规律,认识和掌握在不同开发阶段、不同含水阶段的油层水淹特征,搞清了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征,从宏观上定量地评价了东部葡萄花油层剩余油的分布,使油田能从整体上把握挖潜剩余潜力的方向,使开发决策有的放矢,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井网调整和部署加密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X区PI组主要为大面积河道砂沉积,油层发育厚度大,层内渗透率差异较大,呈现正韵律性,从而造成厚油层下部动用较好,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上部。为了探索挖掘顶部剩余油的方法,本文描述了厚油层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并通过优化调剖工艺方案设计,探索了对应调剖挖潜厚油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高246块属高升油田难动用区域,油层薄且出砂,储量动用程度差,针对稠油藏开发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深入油层构造、储层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水平井在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中的技术优势,有效的提高油藏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取得了稠油藏边部难动用储量突破。  相似文献   

15.
高3-4-17CH侧钻水平井试验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区块采出程度低、剩余油分布在薄层、直井开采效果差等诸多生产矛盾,通过对油层进行精细描述与储层二次评价,结合生产实际,确定利用直井井眼实施侧钻水平井二次开发,使剩余油饱和度高的油层得到有效动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高3-4-17CH侧钻水平井试验的成功,为其它油藏转变开发思路,提高开发效果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锦州油田层状边底水稠油油藏为例,由于油层水淹问题一直制约了油藏的持续稳定生产,通过总结吞吐开发阶段的实践,针对边底水对吞吐阶段采收率的影响,避水油层的动用时机,吞吐中后期油层水淹后剩余油分布规律,抑制边底水内侵的合理做法进行了分析和认识,认清了油水分布规律和剩余油潜力,进而实施配套的水淹区挖潜采油工艺技术,使油藏保持较高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7.
曙一区超稠油自1997年投入开发以来,随着开发水平提高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包括井底温度、压力测试,油层动用程度测试,井间连通性测试及流体性质测试等。完善的油藏动态监测技术有效指导了油井增产措施及SAGD开发动态调整,通过监测认清剩余油分布状况,指导直井调剖、分选注、三元复合吞吐等增产措施的实施,指导水平井注汽管柱下深、双管注汽措施及组合式注汽等措施的实施,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井开发效果;通过对SAGD先导试验区的井底温度、压力及蒸汽腔发育状况监测,有效指导动态调控,确保先导试验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曙1-27-454块是典型的超稠油油藏,采用直井正方形井网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较差。研究中通过精细地质体刻画认清储层及油层分布特征,利用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明确平面及纵向剩余油分布特征,为区块下步综合调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海31块已经开发十四年,现在进入了开发"双高"期,在油层水淹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油层采出程度不均的情况下,应用精细地层解释,深化油藏认识,应用配套技术对海31块剩余油进行措施挖潜。  相似文献   

20.
对油层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进行了分析。描绘了剩余油在油层内的分布,砂体在油层内容形成的原因类型及各自的特征。同时针对油层的动用,研究了油层内部剩余油的情况,找出剩余油在油层内分布的主要因素,选择有针对性的挖潜技术方案,最大限度的提高油层采收率,提高目的油层的最终采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