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油井自动清蜡器和空心杆传输热水清蜡工艺的结构、原理及现场应用情况 ,通过与其它清蜡工艺技术进行分析对比 ,指出自动清蜡器和空心杆热洗清蜡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清蜡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油井自动清蜡器和空心杆传输热水清蜡工艺的结构、原理及现场应用情况,通过与其它清蜡工艺技术进行分析对比,指出自动清蜡器和空心杆热洗清蜡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清蜡方法。  相似文献   

3.
清防蜡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辽河曙光油田油井结蜡、出砂严重,油井经常被蜡卡。通过采用短路洗井清蜡工艺技术,集肤效应电热杆防蜡技术,扁电缆加热防蜡技术,化学添加剂热水洗井工艺,化学防蜡为主、热洗为辅工艺技术,微生物清防蜡工艺技术,使整个油田的清防蜡工作大有改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今后的清防蜡研究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油田开发后期油井清蜡防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开发过程中油井结蜡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为此,分析了油田开发后期油井的结蜡机理和影响因素。简要介绍了国外最新应用的清蜡、防蜡方法,诸如油井油管注入阀清蜡、负压冲击清蜡、井下就地产热清蜡、油井直接电加热清蜡和使杆管表面亲水防蜡等。指出了只有正确认识油田开发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清防蜡方法,才能保证油田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5.
抽油井自动清洁器在胡庆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抽油井常规清防蜡方式存在投入大和污染地层等缺点,引进了QJ—Ⅲ型抽油井自动清洁器及相应的清防蜡新工艺,集清防蜡于采油过程中,不需采取其他任何清防蜡措施,每口井只安装一套该型自动清洁器就可达到保持稳产、高产之目的。介绍了抽油井自动清洁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若干技术要点。在胡庆油田现场应用10井次,正常生产446 d,该型清洁器实现了抽油井自动清蜡,又避免了传统清蜡方式的不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CS油田南断块油井结蜡严重,常规清防蜡技术效果不佳,油井频繁遇阻、停抽,降低生产时率,影响油井产量。为解决油井结蜡遇阻、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应用轻便型油井自洗装置和空心杆油管内热洗工艺,经现场跟踪验证:清蜡效率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油井的结蜡速度与原油的含蜡量、井温分布、油井产量、油管及抽油杆粗糙度有关。通过理论计算,对油井结蜡速度、清蜡周期、清防蜡剂的加药量进行了定量计算,结合现场实际,优化了使用清防蜡剂油井的清蜡周期及加药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测试了酒东油田原油组分及化学成分、分析了原油温度与黏度的关系、测定了析蜡温度及蜡样的组成成分,从而总结了酒东油田机械采油井结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情况,对比研究了油套返洗清蜡工艺、实心抽油杆提泵正洗工艺、空心抽油杆热介质循环洗井清蜡工艺,最后认为采用空心抽油杆为通道的热洗清蜡工艺,能有效地解决该油田的清蜡难题。建议在酒东油田同类井中,使用该工艺进行清防蜡作业,保障油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9.
晁利宁    余晗    苑清英    鲜林云    李小龙    杨晓龙    李霄  朱健 《焊管》2018,41(12):60-68
为了防止油井结蜡造成输油管道减径或堵塞影响油井生产效率,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及事故的发生,从结蜡机理、结蜡影响因素以及油管清防蜡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综述。分析认为,不同的清防蜡技术均有其自身优点与不足,对于不同井下环境应当采用相应清防蜡技术;同时,在进行清防蜡工作前,需要对井况进行充分研究,针对井下结蜡层特点及成因结合各技术优点,选择适合的清防蜡技术工艺或多种技术结合应用;化学清蜡技术中安全环保乳液型清蜡剂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而清蜡与防蜡作用并举起到降凝、降黏作用的多功能清蜡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石油开采中清防蜡工作十分重要。分析了国内外油井常用的清防蜡技术的技术特点和应用限制,对各种清防蜡技术的使用效果、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热氮清蜡、闭式洗井管柱清蜡和特种合金防蜡三种新型油井清防蜡技术具有环保、有效、长寿命、无腐蚀的共同特点和技术优势,是未来油井清防蜡技术的研发方向。提出开展热氮清蜡、闭式洗井管柱清蜡和特种合金防蜡技术等新型清防蜡技术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