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者按     
<正>材料是成就建筑的物质基础,是建筑得以实现的载体。建筑师通过材料建造来创造空间,从而使建筑具有了本体建造的物质意义和再现形式的精神意义。在设计中,将功能、空间、形式、结构、美学等内涵与材料建造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本体和再现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筑师在最初创作和具体施工时,也会遇到如何将材料与建筑设计完美结合的难题,以及如何处理材料与设计、功能、美学、节能等关系的问题,掌握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用法及  相似文献   

2.
正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技术层面而言,其之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运用特定的技术和材料建造出来。艺术角度而论,建筑作为艺术的一种存在形式,其具备空间和时间的二重属性,它的内在意义反映着时代精神及风土人情。空间是建筑学本体的基本属性,建筑本身包含着强烈的空间属性。建筑空间的营造提供给人们强烈的安全感,人们因此栖居。建筑被建造,为了寻求建筑物本体的庇  相似文献   

3.
材料与工具     
<正>《时代建筑》一直关注对建筑本体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包括完成度、结构、数字化建造等。材料是建筑实践中另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一种材料都有对应的最适合的施工工具、结构形式和建造方式,讨论结构、构造的做法是无法脱离材料和工具的。材料语言不仅体现在视觉上,更体现在触觉等多种身体感觉上,并且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塑造能力和空间表现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材料在性能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工业革命的诞生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变革,同时,在20世纪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建筑的空间、形式和场所成为建筑师和研究者对作品塑造和分析的重点,最早在弗莱姆普顿的《建构文化研究》中的理论,强调建筑本身建造,追溯到材料建造建筑本体的现实,把建构文化拉回到人们关注的建筑视野中。现当代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本质特性。因此,作为当代建筑师,准确分析混凝土材料应用到建造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材料本质属性都深刻影响着建筑艺术与构造体现的逻辑。这也是文章研究的典型目的。  相似文献   

5.
刘韶军 《中外建筑》2009,(10):52-55
建筑材料的革新给建筑形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建筑学研究建筑材料的目的就是揭示建筑材料背后的形式和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如何运用砖石及混凝土材料技术、玻璃材料技术、金属材料技术、木材技术等来表达建筑外部空间的特点,以便充分发挥墙体材料的特性,从而使建筑形成良好的外部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6.
材质性     
材料是建筑的必需组成。材质性是建筑学理论思想与设计实践的本体问题之一,表达了材料的物理、知觉属性与构造、结构及建造方式之间的逻辑关联,以及由此赋予建筑空间的独特内质。它包含了材质与知觉意义、建造逻辑及空间特性三个层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范文昀 《华中建筑》2009,27(1):89-92
该文通过混凝土材料被发现的过程及其原初的意义,探索其在建筑载体上的质料性及其设计“诗意”的表现。混凝土属性“显现”经历的过程是其性格的阐释,这种性格展示的可塑性潜力隐藏在空间的“无”和建造活动中。全文以纵向的混凝土发展为线索,展开横向的比较研究探讨其“诗意”的逻辑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哈里·弗朗西斯·马尔格雷夫(Harry Francis Mallgrave)曾说,"我们感兴趣于如何能够关注建筑艺术的建构性,同时又不削弱建筑再现价值的能力?我们如何能够在探究建筑本体呈现的同时不忘用建筑形式表现其他意义的诗性可能?"[1]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设计的细部建造中,正是遵循了这个原则——细部建构不仅取决于实用性,也取决于与建筑设计概念和情感的协调一致性。"细节处理的原则是为了呈现建筑与自然的交融,通过材料的初始质感表达,以及材料之间不事雕琢的‘刚性’交接"[2],来揭示建筑本体的物性,通过不同材料的冲突并置映射出建筑对待历史事件所秉承的客观立场。  相似文献   

9.
<正>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材料的使用是建筑设计的本体性问题之一。首先,建筑对材料的基本需求是其物理属性,材料要满足建筑不同部位、构件的各种性能指标。其次,材料的类型及其构造与建筑的建造方式密切相关,材料的属性决定了建造的内在逻辑。但是在实际项目中,材料的选择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还要受到地理环境、交通运输、经济水平、文化传统和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制约。建筑的核心与灵魂是空间,它承载着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而材料则是构成空间的骨架和界面,是建筑空间中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0.
四栋坊宅的其中三间,是建筑师张永和在1990—1995年间绘制的纸上建筑,其空间原型是西方古典法式与中国庭院空间结合的产物。相隔近30年建成的四栋坊宅,并非是按图索骥地建造,而是由原型生成的变型。四栋建筑在场所中由“看”的经验生成看的“建造”,在空间和叙事的彼此修正下形成元素的多义性,在材料与结构的建构中形成物质的抽象性,在思维的反转下形成思辨的概念性。文章着眼于从纸上建筑到真实建造过程中的原型之变,结合非常建筑过往的作品,分析建筑形式从原型到变型所涉及到的综合因素,重新审视建筑本体形式语言的意义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建筑》2015,(5)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扩建是在一种有着强烈性格指向的环境中完成的。建筑师以理性的方法来应对感性的空间表情问题。在被限制沿用老馆材料表皮的前提下,避开形式表现,借助"砌筑"这一建造方式使新老建筑产生共同的空间性格,进而,选择混凝土砌体结构,以诚实的建造逻辑,通过单元布局后的一系列分离、过渡、开放以及动线的流通,使新老建筑在厚重、真实的表情中和谐对话,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正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建筑实验室[AaL]主持人、华科优建工程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建造我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探索建造的可能性,回到建筑的本体,在那些传统模式化的建造方式之外,建筑物的可能性在哪里?建筑物是如何带有本能色彩地对重力做出反应?或者说,我们还能称之为"建筑"的边界线在何处?在"天空之城"中,建筑和环境呈现了一种模糊的状态:竹子既是景观,也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建筑是"被组织的自然",所谓"空间",具有纯粹的自然属性,仅仅通过几何序列传达建筑师的设计经验。之于我,建筑学本身更接近建造:为什么建造?用什么建造?如何建造?我经常尽量抑制建筑师形式先行的职业习惯,去关心一个房子究竟可以怎样"生长"出来,形式是否是我能接受的结果,或者说如何去引导和改善最原始和本真的结构诉求。我更喜欢把建造当做一种兴趣,甚至是一种去了解世界的方式,因为尝试去连接不同材料着实是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场所     
华黎 《建筑知识》2011,(11):48-55
建筑的地域性是对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气候、资源等环境因素从建造角度充分理解与尊重的产物,它反对的是抽空这些因素的唯形式主义。建造逻辑表达是建筑的一种本体价值,它诚实体现了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和建造的方式,使建筑更真实而且具有文献价值。而建筑的意义在于不仅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还应提升我们的精神。建筑能成为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内在机制的记录和见证,而不仅是建筑师个人趣味的表达。这也是他们非常关注建造的原因,因为空间的形式营造更多是抽象的、唯美的和主观的东西;而建造则更多折射出社会现实层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穆威     
建造 我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探索建造的可能性,回到建筑的本体,在那些传统模式化的建造方式之外,建筑物的可能性在哪里?建筑物是如何带有本能色彩地对重力做出反应?或者说,我们还能称之为“建筑”的边界线在何处?在”天空之城”中,建筑和环境呈现了一种模糊的状态:竹子既是景观,也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建筑是“被组织的自然”,所谓”空间”,具有纯粹的自然属性,仅仅通过几何序列传达建筑师的设计经验.之于我,建筑学本身更接近建造:为什么建造?用什么建造?如何建造?我经常尽量抑制建筑师形式先行的职业习惯,去关心一个房子究竟可以怎样“生长”出来,形式是否是我能接受的结果,或者说如何去引导和改善最原始和本真的结构诉求.我更喜欢把建造当做一种兴趣,甚至是一种去了解世界的方式,因为尝试去连接不同材料着实是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赏析     
《建筑技艺》2015,(3):14-15
<正>项目名称:萨尔瓦多Cardedeu建筑建筑设计:EMC Arquitectura建造地点:萨尔瓦多该项目包含一个小礼拜堂、一个餐厅、一个酒店和各种辅助空间。建筑设计尊重原有的场地秩序,结合平地与缓坡,使建筑不断与湖面进行对话,通过极简的建筑形式实现丰富的空间体验。使用当地木材和石材体现了建筑的地域性,同时外来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的引入,使地面上的建筑产生如同漂浮在林间或湖面之上。小礼拜堂被设计成观景平台,用材单一、风格朴素,主要是为了凸显附近的湖泊和山脉。礼拜堂的总体结构由混凝土框架支撑,只有一处金属构件缩短  相似文献   

16.
莫万莉 《时代建筑》2023,(2):130-137
作者以米思建筑新近完成的山水柴院为讨论对象,指出建筑师在“普通乡村”中实践时的双重考虑,即对空间、材料、建造等建筑学本体议题的关照,以及建筑师如何作为一个协调者,令建筑能够获得更大的能动性。文章认为米思建筑从“基本”出发,从而致力于在更大的语境中对建筑学之内与外的挑战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17.
唐韵  李立 《时代建筑》2022,(4):120-127
文章介绍和剖析了鸡鸣岛海角艺术馆建筑设计实践的全部过程:按照时序层层递进地呈现出建筑师在概念阶段对于场地、功能与几何原型的观察与思考;设计阶段对空间结构的研究,对步移景异的追求和对建筑“正面性”的推敲;深化阶段中对于清水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材料特性与空间关系的把握,与结构机电专业配合过程中对细节问题的刻画,以及最终在建造阶段双面清水混凝土浇筑与防水等技术问题的解决与反思,体现出在一个完整的小型建筑实践过程中对于建筑学本体问题的挖掘、辨析与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7,(1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从事建筑这个行业在现如今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并且在居民对房子的要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推动着建筑质量水平的提升。混凝土是一种很平常的房屋构造材料,在房子建造施工过程中被大多数人使用。所以,掌控好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房子的建造工程的运用拥有特别关键的意义。本文从房子建造工程之中混凝土的运用关键着手,对于房子建造工程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开始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王正  韩冬青 《新建筑》2013,(4):88-91
构建空间的主体材料及其建造方式往往由于饰面材料的遮蔽而缺席于建筑空间和形式的表达。基于竹质工程复合材料建造的实践项目,以南京周里村便民服务中心为例,通过设计研究探讨了建造主体参与空间营造和形式表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建筑创作中主要的工具——建筑图的发展历程。清晰揭示了建筑再现方法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再现方法与建筑创作之间的互相促进和影响的关系。按照历史的线索,把建筑图分为本体、再现和图解三个阶段进行讨论,着重于建筑图与建筑本质的空间和实体形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不同阶段的建筑图在处理此建筑本质问题上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