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其他的阳极电致变色材料相比,NiO薄膜具有以下优点:高变色性能、化学稳定性、价格便宜等。文章概述了NiO薄膜的研究和发展现状,从制备方法、变色机理以及性能改进等研究现状,提出了NiO电致变色薄膜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7,(8)
本文对电致变色、光致变色、热致变色、气致变色材料的发展现状、优缺点和趋势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对国内智能窗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此推动国内建筑在围护结构方面进一步的节能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3.
赵鹏  李启甲 《中国建材》1994,(8):25-25,28
电致变色玻璃的进展西北轻工业学院赵鹏,李启甲自从本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Platt首先提出电致变色概念后,电变色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积极寻找和竞相研究电色材料已成为80年代材料科学界迅速兴起的热点。国外有远见的公司企业正大量投入,竭力使之尽早商品化...  相似文献   

4.
《江苏建材》2019,(5):81-81
1.电致变色玻璃的分类按照电致变色材料的不同,电致变色玻璃可分为有机电致变色玻璃和无机电致变色玻璃。(1)有机电致变色玻璃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聚噻吩类及其衍生物、紫罗精类、四硫富瓦烯、金属酞菁类化合物等。以紫罗精类为功能材料的电致变色材料已经得到实际应用,使用范围最广的液体电致变色材料是紫罗碱(二溴二庚基紫罗碱)的水溶液。  相似文献   

5.
《江苏建材》2019,(6):73-73
1.电致变色玻璃的关键性能参数对于电致变色玻璃,遮阳(隔热)、调光以及隐私保护是其最重要的三项特点,其中涉及到可见光透过率、近红外光透过率、遮阳系数、雾度等关键性能参数。此外,从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角度,还涉及颜色变化的响应时间、循环使用寿命、工作电压、工作温度等参数。2.电致变色玻璃主要工艺根据电致变色材料的不同,其制备的工艺亦有不同。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磁控溅射法、真空镀膜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溶胶-凝胶法、电镀法、旋转涂布法。  相似文献   

6.
电致变色智能玻璃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太阳能具有动态调节功能的为色智能玻璃正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本文介绍电致变色智能玻璃目前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尚等解决的问题。详细讨论组成电致变色智能玻璃窗的各层薄膜材料-电致变色膜、透明导电膜、对电极膜及离子导体膜的制备工艺、研究水平和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电致变色玻璃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高端材料行业。将自动化设备技术应用于电致变色玻璃生产中可有效提升生产效率、提高良品率、降低操作人员工作强度,提升整体自动化水平,推进变色玻璃行业加速发展。但在自动化设备技术与电致玻璃生产结合应用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技术难点。该文对此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姚健  陶卫东 《门窗》2009,(6):52-55
本文介绍了智能窗的三种类型:光致变色型、电致变色型、热致调光型,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并对这三种类型智能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智能窗的工作原理、各层材料组成及其特点,着重讨论了智能窗中变色层材料的种类、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评述了电致变色材料(重点介绍了聚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颖 《结构工程师》2003,968(Z1):300-303
智能窗的应用是未来建筑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智能窗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材料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着重介绍了电致变色材料WO3及其变色机理.此外,还涉及到智能窗的固态化、制备工艺以及性能退化等问题.指出了智能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Nano Markets行业分析公司,预计到2020年,电致变色玻璃的市场价值将达到22亿美元,到2022年将超过30亿美元。Nano Markets认为,电致变色玻璃也有相当多的机会应用到智能窗户市场。事实上,现在有一半的技术都开始涉入新兴的智能窗行业。在未来十年里,对于电致变色玻璃而言,受益最大的领域将是智能窗,以及一些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白水泥中掺加变色微胶囊可制备出常温可逆温致变色水泥基材料.掺10%(质量分数)蓝色变色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的颜色可在低温时的蓝色和高温时的白色之间可逆变化,其变色温度约为42℃;掺10%红色或绿色变色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的颜色也可随温度发生相应的可逆变化,两者的变色温度均为58℃左右,其中红色变色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符合建筑装饰对材料低温暖色调、高温冷色调且能随温度可逆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将电致变色玻璃实物安装于上海闵行一实验台进行测试。这个实验台包括2个几乎相同的办公建筑会议室,南侧是玻璃窗。其中一个会议室安装电致变色玻璃,可见光透过率为0.01~0.59,另一个会议室安装Low-e玻璃。2个房间均安装了内遮阳帘。研究中分析了电致变色玻璃对室内光环境和热环境的控制效果,同时,与安装Low-e玻璃和内遮阳的会议室的光、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空调工况时,电致变色玻璃能够提供更均匀、稳定和舒适的室内热环境;同时,电致变色玻璃能够控制室内照度在一定范围内,特别适用于办公建筑室内光环境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4.
可逆变色玻璃是指能够随着外界物理条件改变的同时而发生颜色变化,并且随着这些物理条件再次还原时能够自动的恢复到初始的状态的特殊玻璃,而不可逆变色玻璃是指能够随外界物理条件变化而改变颜色,但是当外界物理条件还原时去不能还原成初始状态的玻璃,很明显可逆变色玻璃相对较为实用。导致玻璃变色的外界物理条件有很多,例如温度、电流、光照、气体压强等等,利用这些外界物理条件可以制作许多种变色玻璃,运用在各种场所。这种玻璃的普通制备方式是在玻璃上涂抹一层热致变色材料,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直接在玻璃的制备过程中改变制备材料达到变色目的。第二种制备变色玻璃的方法所需的成本较高,施工较为复杂,因此投入的研究较少,相对来说通过热致变色的材料来制备热致变色的玻璃会降低许多成本。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温度的变化导致玻璃变色的热致变色玻璃,并介绍通过热致变色的材料来制备可逆的热致变色的玻璃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及其它国家就最新的玻璃产品——电致变色玻璃窗(EC)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原先,此种玻璃窗主要是为汽车工业而开发的。最近,人们开始探讨电致变色玻璃窗的大规格化及其在建筑上的应用。尽管此玻璃窗还没有完全实现工  相似文献   

16.
电致变色玻璃是1种新型节能玻璃。对电致变色玻璃的光学性能和热工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普通玻璃和低辐射镀膜玻璃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电致变色玻璃具备4个变色状态,不同变色状态的节能效果不同;最暗状态的遮阳系数最低;各状态下的传热系数基本不变。建议电致变色玻璃与低辐射镀膜玻璃配合使用,不仅可同时增强遮阳效果和保温效果,还能有效降低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的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电致变色窗户在办公建筑上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把窗户分成上中下3个区域,根据太阳透过窗户的位置、工作平面的照度以及眩光指数,来控制每层的电致变色窗户着色状态以及遮阳设施的使用,即当太阳透过窗户并出现在人的视野中时,将太阳所透过的窗层调节至完全着色状态(可见光透过率T_v最小),再根据工作面的照度需要调节其他窗层的着色状态以及根据是否满足视觉舒适度来控制遮阳的开关;若太阳未出现在人员的视野中,则根据工作面的照度来调节电致变色窗户的透过率。本文通过EnergyPlus软件模拟了长沙地区,采用该控制策略的电致变色窗户的建筑能耗和视觉舒适度。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窗户加遮阳系统,采用该控制策略的电致变色窗户在降低照明能耗的同时,也较好地满足了视觉舒适度;相对于普通控制策略的电致变色窗户,这种新的方法不仅可以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采光,降低建筑能耗,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舒适度,对于未来的智能窗户控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22)
螺吡喃是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在受到外界条件的激发时会有物理化学性质的可逆变化。利用这些特殊的变化,其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研究。设计合成了含有羟基的螺吡喃化合物,综合采用核磁氢谱进行分析表征,并借助紫外光谱仪测试,分析了螺吡喃在随光照时间、温度高低、p H值大小、溶剂极性变化时的一般变色规律及光谱性能。  相似文献   

19.
窗体等玻璃单元在建筑与环境的热交换中起重要作用,对现有建筑的玻璃单元进行节能升级改造可降低碳排放。介绍了二氧化钒(VO2)作为热致变色材料在智能窗膜中的应用,分析了VO2基智能窗膜的结构、节能原理,进行了节能对比实验,并在实际环境下进行了节能效果测试。研究发现,VO2基智能窗膜在夏天制冷条件下可节能18.8%,节能效果与常规隔热窗膜相当;而在冬天制热条件下可节约能耗22.5%,节能效果优于常规隔热窗膜。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沥青混合料铺装的路面表面呈黑色,在夏季较强的太阳辐射下,路面会吸收储存大量热量,当存在重复车辆荷载作用时,极易产生车辙病害;而在冬季路表气温较低,路面吸收的能量会快速损失,导致路面结冰.该研究尝试将一种在光照作用下可主动改变颜色从而改变反射率的创新型材料——热致变色材料,将其掺入沥青中,以期动态逆转沥青路面的热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