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尤其是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因为如此,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曾俊 《四川建筑》2014,(4):41-42
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文章为广元市统筹城乡发展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提出了一些思路,对奋力书写"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广元篇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2)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扎实稳健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更好更快发展,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把握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本文以"传统城镇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作为两个不同时期来深入研究,找出城镇化发展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镇化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文化产业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必须紧跟其步伐,本文拟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讨论村落文化产业在未来的创新发展思路,为村落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引导。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小城镇发展应重视从量到质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推进城镇化是我国迈进21世纪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是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时期。发挥小城镇在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小城镇大战略真正落到实处,推进我国城镇化在"十二五"期间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0)
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陕西省在积极推进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相比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还存在着常住人口城镇化与户籍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和城镇化过程中"半城镇化"现象突出等问题。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于陕西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对新型城镇化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近几年平均增速1.6%2012年为1.7%,城镇化率达到43.53%,缩小了与全国的差距。但我省城镇化水平依然不高,与全国相差约9.5个百分点。当然,辩证地分析,差距即是潜力,是发展空间所在。城镇化具有"S"型发展规律,加之中央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先实施西部大开发及扩大内需、建设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四川无疑正处在加速发展城镇化的黄金时期。按规划,,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长沙"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笔者在揭示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特征基础上,探索节约及集约用地、减少能耗、保护生态、实现城乡统筹的适合湖北省省情的城镇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人的全面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为促进。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使城镇化建设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新城中村"作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客观存在,反映了城镇建设用地二元性背景下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其存在依据为: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二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快速发展的新需求;三是基于地方综合利益统筹兼顾、博弈下的新平衡。深入考察"新城中村"现象对一度困扰城镇化发展的"城中村"、"小产权房"乃至城乡结构转换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燕红 《中国建设信息》2012,(19):116-116,118
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增强小城镇建设活力,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莱芜市地处鲁中地区,区域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是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莱芜市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为契机,小城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首先,坚持规划引领,积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了中心城区、重点镇、农村新社区、居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政府角色错位、内在驱动力不足、人的城镇化严重不足、布局亟待优化调整等问题;然后指出推进城镇化需要关注产业经济发展、城镇文化建设与制度创新等三个发展维度;最后提出我国社会的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包括培育与发展民营经济、创新政府职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的社会效应及城镇化中后期的规划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进入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城镇化中后期,宏观发展条件和中微观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发展速度的转变使我国人口城镇化进程的不稳定性增加,人口城镇化将从"变局"转向"稳局"。本文提出,应争取有利时机,系统研究城镇化中后期的发展挑战和应对,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保持社会发展活力,实现增长向发展的转变。具体而言,在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要尽早完成人口城镇化的动能接续,强化城镇化的社会发展效应,继续带动社会流动。同时,要抓紧中高速增长的发展良机,解决人口城镇化的遗留问题,探索持续推进高质量人口城镇化的新道路。其中,在城镇化道路上,要超越城乡二元分立,建立从城市到乡村的现代化空间统一体,稳固城市发展道路,建设对城镇化支撑作用更强、更有效率的乡村空间。在人口治理上,探索促进社会流动的人口空间治理术,消解"存量"人口城镇化任务,更有效地响应人民生活和发展需要。在城镇化载体上,建构具有发展梯度的"城市群-都市圈-一般城市-县镇村"的多层级人口城镇化载体,创造更为公平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以来,盐城市从"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加快推进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决策部署,精心选择50个城镇建设基础好、工业发展后劲足、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实力强的镇,作为排头兵和"领头羊",发挥示范辐射功能,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建设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职能作用,坚持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联动,忠实履行职责,强化指导,优化服务,全面启动、全力推进重点镇城镇化进程,为工业化和全面小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陈科 《建筑与文化》2021,(3):170-171
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两者关系,研究了在生态文明时代县域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变化趋势,进而以江苏省盱眙县为例,重点探索其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空间支撑,具体提出"保障生态安全、谋求区位突破、统筹全域空间、追求精明增长、突出美丽宜居、整合特色资源"六大路径,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4月发布《"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的规划目标。今年以来,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七大原则中,第四条原则即为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规划》还专门列出一节提出"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  相似文献   

17.
张宏元  王倩  郑雄彬 《规划师》2011,27(4):10-15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乡发展在面临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应对经济全球化、资源短缺、快速城镇化等带来的巨大挑战.未来5年我国城乡规划主要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新的发展要求.其中,统筹城乡发展事关"十二五"规划全局的实现,其主要任务与实现途径为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专家观点     
《小城镇建设》2016,(4):18-19
正城镇化发展规划是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动机"李铁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日前,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新华社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库主办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其中,城镇化过程中低质量的"异地城镇化"现象非常明显。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探索如何保持"城镇化数量与城镇化质量"的健康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城镇化差距,提高后发地区城镇化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针对"异地城镇化"的特点和问题,重点探索新时期"异地城镇化"出路,推进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以产业、人口、文化与空间为其内涵。本文通过统计数据说明近十五年我国空间城镇化已经超过人口发展,出现忽略产业的趋势,并对有工业基础和以农业为主的两个地区进行比较研究,论证:无论有无工业基础,地方城镇都呈现出空间构造的特征。它们首先通过新农村建设获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随后,有工业基础的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甚至侵占工业用地和耕地;而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则在规划工业区的同时,为换取开发资金,将大量用地指标转让给中心城市开发,进行城乡捆绑式的发展。笔者认为,过度的空间构造源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并带来经济泡沫、资源矛盾与社会冲突。因此,本文认为城镇化应该回归到"人口、文化、空间与产业的协调综合发展"之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