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也出现了城市收缩现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乡镇,面临更为严重的人口收缩、经济发展缓慢等困境。本文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宝盖镇为例,分析了过去快速增长的路径依赖下显现的衰退问题。城镇当下收缩转型的动力机制,外部因素表现在宏观外部政策引导和资源要素转化,内部驱动表现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本地农民转移推动。为实现收缩趋势下的精明发展,宝盖镇需要进行总体格局精明重构和产业功能聚集转型,并对土地资源整治修复,加强闲置用地盘活利用,使得城镇空间布局有序优化,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2.
全球各地以人口流失为典型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大量出现,引发了各类城市问题。与国际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处于城市增长阶段,但部分城市已然出现人口流失的现象,面临着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与人口不断流失的矛盾。目前针对我国城市收缩现象的研究尚处于技术识别及概念构建阶段,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文章以黑龙江省穆棱市为例,分析其在成长期出现城市收缩现象的特征及成因,提出构建城乡自由流动系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和城市精明增长等针对性措施,可充实我国"收缩城市"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人口缩减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常见新现象。文章分析了根河城市收缩的表象和原因,其收缩背景下的规划依然保持增长惯性,削弱了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导致规划的引导管控作用降低。结合根河实际,文章从规划理念、产业培育、空间优化、棕地更新等方面提出"精明收缩"理念下的规划应对建议,以期为相似的东北林区收缩城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3.89%,人口总量增长速度减缓。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不再相对单一地以城市增长和乡村收缩为主导,城市收缩现象也开始大规模的出现[1];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阶段,土地城镇化超前人口城镇化所遗留的空间发展矛盾在收缩城市中尤为突出,表现为人口收缩与空间扩张之间的强烈冲突。近些年,人口收缩情境下的国土空间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表明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相似文献   

5.
收缩不仅发生在城市,镇区也存在 收缩问题。“上医治未病”,欠发地区内的镇 区如何积极防治城镇收缩、化解发展困境是 亟待研究的议题。本文以虞城县23个乡镇为 例,总结了豫东平原农区镇区的空间特征,发 现存在新增建设规模过大、房屋闲置、滞销 物业过多、建筑烂尾现象突出、空间品质下 行等城镇收缩问题;预测其收缩模式为“空 间品质—人口规模—建设规模下行滞后”, 具有“逆向收缩”的机制特征;指出豫东农 区镇区的主要职能仍是零售服务,人口、产 业集聚能力较弱;应借鉴精明收缩和精明增 长的理念审慎进行空间扩张和开发建设,不宜将其作为就地城镇化的主阵地,以解决既有矛盾,规避即将大幅出现的小城镇收缩问题。最 后,从发展理念、镇区建设、职能角色、公服设施和规划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收缩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收缩正在成为新的常态化现象席卷全球,引发一系列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叠加作用下,我国部分中小城市开始出现以人口减少为表征的城市收缩现象,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政策将成为收缩城市的崭新命题。通过对日本北海道的人口收缩城市案例及其推动的收缩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得出将来适合中国收缩型中小城市规划发展的有益启示:(1)遵循精明收缩理念,通过城市功能紧凑化战略和公共交通网络化战略推动多中心网络化紧凑城市建设;(2)发展升级产业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和就业的良性互动;(3)城市政府向高质量服务型转变,构建引导市民自发参与城市建设的协作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受金融危机冲击与产业经济转型的影响,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了以人口减少为标志的城市收缩现象。如何处理和应对由于城市收缩引发的空置问题是当前空间规划和城市治理值得研究的课题。精明收缩提倡的"更小的用地范围内、更少的人口规模"的规划理念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制度背景和规划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态度与应对策略存在显著区别。本文通过梳理德国、美国和日本典型收缩城市形成的背景与动因,结合关键时间节点,分析这三个国家在应对城市空置问题的态度和演变,重点讨论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众等角色的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厘清精明收缩理念在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适用性,并为我国城市如何合理应对人口收缩下的城市空置问题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城市-乡村建成环境之间的过渡是连续且分阶段的过程,"精明增长"策略建立了一个"断面模型"来控制和规范不同类型的城市形态,并使各"生态区"断面之间产生连续的平滑衔接。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探索将"断面模型"与"精明收缩"结合的可能,即城市在收缩阶段进行"空间资源的优化重组"和"低效资源的整合退出"的过程中,用该模型控制和调整空间形态中"空间要素的合理分配"和"生态区的平滑过渡"。首先,文章通过解析断面模型与精明收缩的概念和内涵,从核心价值、控制对象、运作方式等层面建立两者的耦合框架。框架为断面模型应用于精明收缩提供了依据,也描绘出基于断面模型的精明收缩与精明增长的技术路径。其次,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与探讨美国相关收缩地区基于断面模型的规划实践,以此证明将断面模型应用于精明收缩的可行性。本研究希望通过耦合框架的提出以及相关案例的解析,确立精明收缩目标与形态控制手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完善"增长管理"和"收缩管理"理论,引导并管控城市形态的正向(增长期)与反向(收缩期)有序演变。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并不总是增长的,"收缩城市"(shrinking cities)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愈发普遍。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城市的城市收缩现象,并提出了"局部收缩""竞争型收缩""精明收缩"等概念。在"收缩城市"研究的热潮下,中国"城市收缩"的命题是否仅是一种标签?"收缩城市"内涵是什么?中国城市是否已经普遍出现了"收缩城市"现象?本文将回溯"收缩城市"由来,探索"收缩城市"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人居空间的“精明收缩”导向和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的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城镇人居空间要"精明拓展",农村人居空间要"精明收缩"。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首先对农村人口和人居空间的变化进行概念界定和量化分析,阐述其现实情景;然后基于对问题的识别,在理论上做出解释;最后提出农村人居空间"精明收缩"的立论,讨论基于"精明收缩"导向的若干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有所放缓,区域格局逐步分化,开始有城市出现人口收缩.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出现人口收缩时,其住房发展会面临多种新形势.本文结合国外实践,总结了收缩城市住房发展的一般趋势与应对策略,以及我国的独特性,最后提出可供我国收缩城市住房发展参考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在外来资本和地方政府的双重作用下实现了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经济资本外流和劳动力流出,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和外来人口大量流失的收缩现象。文章以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为例,重点探索了农村城镇化地区村庄单元的收缩特征、形成机制和规划应对。研究表明,农村城镇化地区存在以出租屋空置和厂房小型化分租为特征的空间收缩,且主要集中于旧村片区和老旧工业区;外向型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外来产业人口流失是导致村庄出现空间收缩的主要动因。为了避免村庄持续收缩,文章结合农村城镇化地区的收缩特征和机制,借鉴欧美国家采取的"精明收缩"发展策略,重点从旧村片区、老旧工业区改造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7,(1)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在外来资本和地方政府的双重作用下实现了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面临金融危机的冲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经济资本外流和劳动力流出,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和外来人口大量流失的收缩现象。文章以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为例,重点探索了农村城镇化地区村庄单元的收缩特征、形成机制和规划应对。研究表明,农村城镇化地区存在以出租屋空置和厂房小型化分租为特征的空间收缩,且主要集中于旧村片区和老旧工业区;外向型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外来产业人口流失是导致村庄出现空间收缩的主要动因。为了避免村庄持续收缩,文章结合农村城镇化地区的收缩特征和机制,借鉴欧美国家采取的"精明收缩"发展策略,重点从旧村片区、老旧工业区改造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速发展的城镇化推动乡村资源要素不断向城市集中。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致使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抛荒化等收缩现象。汪集街作为武汉市近郊农业强镇,传统内源式发展的镇村模式无法满足城镇转型发展需求,正面临着镇村失衡(城镇扩张缓慢、农村急剧收缩)、资源外流、产业乏力、生态破裂等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汪集当前镇村发展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居民意愿,基于"精明收缩"理论,探讨一种城镇特色化、村庄社区化、产村单元化、生态景观化的"小"镇"大"村式镇村发展模式,即不再摊大饼式地追求镇区快速扩张,强调镇区做精产业、做细服务、做特品牌;农村社区化、产业化、职能化,"一村一品",实现社区产住一体,从而推动外出劳动力回流,实现村民就地城镇化。以满足城镇增加自身引力、承接下沉产业、实现乡村"精明收缩"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迁移,为一些城市注入了增长动力,也使得另一些城市面临人口流出带来的发展困境。本文以传统工业城市广东省茂名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茂名人口收缩现象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机理。通过研究可以看到,茂名的人口外流是户籍人口低于常住人口"倒挂"格局下,以农业人口流出为主的"隐性收缩"现象。这一过程伴随着产业、空间和财政收支持续增长的特点,与西方国家所经历的标志着城市衰败的收缩现象存在本质差异。茂名城市人口的"隐性收缩"既是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的产物,同时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规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自我调适的结果。在此背景下,茂名应当抓住农业人口流出的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吸引高端人才流入,推动传统工业城市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尽管以精简建成空间规模从而适应人口收缩为特点的"精明收缩"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其在规划实践领域的进展,尤其是在中微观的社区规划层面,还缺乏足够的研究。在收缩城市中,人口的迅速流失往往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大量房产出现空置与废弃的现象,并进一步导致了社区的衰败。如何在规划实践中对此进行积极应对,是目前国际收缩城市研究学者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聚焦于全美第一个颁布"精明收缩"总体规划的扬斯敦市,关注其近年来为了应对上述问题颁布的社区行动规划。通过深入剖析社区行动规划的编制过程,以及实施中采用的两种政策性工具--税收止赎与法规实施,及其实施管理机构的运作模式,本文展现了美国收缩城市如何将应对房产空置与废弃的技术工具与社区规划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以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最后,本文就美国经验在我国的适用性与可借鉴性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未来我国收缩城市在应对房产空置与废弃上的相关制度和规划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城乡发展的大战略,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城边村收缩发展成为必然。文章从国外的"精明收缩"策略和实践出发,就"精明收缩"的由来、内涵界定、策略实施及广州乡村的收缩模式发展进行理论及实践总结,论证了广州城边村的发展趋向与"精明收缩"的耦合性。基于"精明收缩"的视角,从宏观层面提出城边村执行国家顶层治理能力的空间规划体系;从中观层面提出城边村半被动型收缩下的"精明增长"与"精明收缩"并行的空间重组模式;从微观层面对城边村的生产空间高效化、生活空间宜居化与生态空间景致化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结合广州城边村规划案例,探讨了"精明收缩"理论下城边村空间规划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变迁所引起的城市人口结构变动、人口规模减小、失去活力的城市收缩现象,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变革的重要形式之一。当前,我国城市收缩处于起步阶段,因为日本城市化发展过程与我国有相似性,所以本文通过研究日本富山市、旭川市为了应对城市收缩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尝试构建多样化的未来城市形态和复兴策略,推动城市空间重组,从而实现城市收缩的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对日本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和复兴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中国在快速城镇化时期应对凸显的或潜伏的城市收缩现象提出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中国乡村常住 人口大幅度减少,但部分地区的乡村人居空间却 出现了持续的增长,这种“不平衡的人地关系” 严重制约了乡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乡村空间 的有序发展。如何应对乡村人口收缩事实,提高 乡村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乡村空间有序发展,是 乡村振兴背景下亟需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 以陕西省县域空间单元为研究对象,采集乡村人 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数据,利用人居空间变迁 弹性系数和GIS分析方法,揭示了陕西省县域乡 村人居空间演化特征与类型,并探讨了乡村人居 空间的精明收缩路径。研究结果表明,2000— 2015年,陕西省乡村人居空间表现为明显的“人 缩地扩”特征,2015年以后乡村人居空间收缩趋 势逐渐显现;陕西省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集中 分布在关中平原大、中城市主城区周边地域,陕北地区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在北洛河、无定河等流域,陕南地区则主要集中在汉中盆地和丹江河 谷;2010—2018年,陕西省县域乡村人居空间演化类型从人减地扩的稀释型向人减地缩的萎缩 型和收缩型转变,萎缩型和收缩型县域数量总计为67个,占全部县域总数的62.62%,以撤村并居 为主要内容的镇村综合改革是陕西省乡村人居空间从增长转向收缩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从分 类施策、规划管控、土地管理、乡村治理4个方面提出了乡村人居空间的精明收缩路径。本文可为 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省乡村人居空间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人口不断涌入大城市,致使很多中小城镇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应对中小城镇人口流失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项重要的议题。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提出"收缩型城市"的概念,也指出收缩型中小城镇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本文选取了我国收缩型城市的典型区域东北地区,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为例,从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变动的视角,诊断县域人口收缩特征;从经济、产业、土地等维度分析收缩型县城的城镇化特征,探索其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提出多层次政策支持、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机制体制创新的城镇化发展策略,来应对传统资源型县城人口流失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