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万载罗城铜矿地处九岭隆起南部,宜丰-景德镇板缘深断裂带西段。铜矿体产于宜丰(岩)组上段(Pt_3~(la)y~2),总体受北东向韧性变形构造控制。矿体主要产于层间裂隙、断裂构造等部位,显示裂隙构造控矿特征。矿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表明成矿作用应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海底火山喷流作用,第二阶段为后期变质热液的叠加改造。综合区域、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以及上述试验所得,得出该矿床应为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变质叠改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宜丰—奉新地区锂等稀有金属矿床分布在九岭隆起带内,主要有蚀变花岗岩型和霏细(细晶)岩脉型两种矿床类型,矿床与钠长石化、锂云母化蚀变密切相关。笔者在概述宜丰—奉新地区锂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其成矿规律,为宜丰—奉新地区今后锂矿勘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 要:安妥岭矿区位于河北省涞水县北部,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西南端。该成矿带受区域NNE向上黄旗-乌龙沟深大断裂和紫荆关-灵山断裂的联合控制。在总结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区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特征、岩体侵入位置与矿体分布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安妥岭钼矿床的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认为安妥岭钼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提出NNW、NW向断裂活动促进矿体的进一步富集,在岩体西部存在着大量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是下一步找矿重点;矿区东部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的隐爆角砾岩也是矿体富集的有利部位。本研究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探矿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沟铁铜矿床是20世纪90年代在辽宁省岫岩县大营子镇境内发现的,属于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铁铜矿床。本文从矿床地质特征、矿区物化探异常、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其对该成矿区带的找矿意义,以扩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域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北塔山-纸房-琼河坝岛弧带的的区域范围,在其东段位置上。对东准噶尔地区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斑岩型矿床类型的重要成矿带。随着地质研究工作的逐渐深入,在研究区内发现了非常多的铜矿点,提示该区铜矿找矿前景良好。通过对琼河坝地区蒙西铜矿以及和尔赛铜矿床等典型矿床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建立琼河坝斑岩型铜矿矿床成矿模式,为今后该区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西昆山钨铜钼矿床位于著名的大湖塘钨矿田,属九岭成矿带,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W、Sn、Cu、Mo等有色金属为主,伴生铍、铌、钽等稀有稀少金属矿产,区内成矿地质背景条件良好,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文总结了矿区的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为区域上进一步寻找类似成因的钨钼铜矿床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金布萨依铜矿床位于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Cu、Ag、Pb、Zn、Fe成矿带西段的阿吾拉勒山铜成矿带,是西天山著名的铜矿带,属于火山热液型铜矿,矿床含矿层位为下二叠统乌郎组,区内断裂构造、火山活动,为铜矿床提供了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本文主要针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西昆仑塔什库尔白勒达坂铜矿干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组合分析矿床的形成主要为热液型铜矿床。该区位于华南成矿区-阿克塞钦铜金铁矿成矿带上,区内断裂构造几位发育,燕山期酸性花岗岩频繁活动。未分下古界地层中裂隙相对发育的地段构造较好的容矿部位,含铜挥发成分在裂隙中沉积成矿,使工区形成具有热液成瘾的铜矿体,故区内成矿类型为热液型。文中笔者对新疆塔什库尔干白勒达坂铜矿矿床特征与成因进行研究,旨在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属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雅满苏岛弧带,阿奇山~雅满苏铁铜金成矿带的东段,北以苦水断裂与康古尔弧间盆地相邻,南以沙泉子深大断裂与中天山地块为界,区域构造、岩浆岩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通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物分布特征分析,总结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皮地坡铜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海西褶皱带南亚带,矿区内有韩院后沟、林家山等二十多个铜矿点(床),矿体产于中泥盆统西汉水群第四岩性段(D2xh4),成矿地质条件、赋矿层位与皮地坡铜矿床一致。通过研究皮地坡铜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物质来源等,为该区铜矿资源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茨谱山南铜矿位于祁曼塔格-都兰成矿带东段,该成矿带是青海省近年重点勘查的重要成矿带之一。文章通过认真总结和分析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成因属于岩浆热液型铜矿床。区内铜矿体基本呈层状或带状分布,矿体走向与F2断层走向基本一致,认为F2断层是矿区内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印支期岩浆活动为整个成矿作用提供了热源和矿源条件,含矿热液在上升过程中萃取了围岩中部分含矿热液,为成矿提供了必要条件。研究认为,该矿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有必要开展深入系统的地质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盐田桥铜矿床为湖南省境内衡阳盆地北缘茶恩寺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内重要的矿床,矿区内主要赋存白垩系戴家坪组紫红色砂岩,中元古界冷家溪群灰绿色板岩,F1断裂破碎带横贯整个矿区。白垩系地层和断裂构造为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显示,矿床三个阶段的均一温度(铁硅质-黄铁矿-黄铜矿阶段288.1℃~354.1℃,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218℃~289℃,石英-黄铜矿-方铅矿阶段158.1℃~251.6℃)逐渐下降,指示成矿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流体的混合,综合矿床宏观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盐田桥铜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石英细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苏山矿区饰面用花岗岩矿床位于江南隆起带九岭逆冲隆起东部,矿床区域上出露较大面积新元古代青白口系下统安乐林组地层,断裂构造不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综合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及矿石质量等,初步分析了苏山矿区饰面用花岗岩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研究结果为以后的地质勘查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八号沟铜矿床位于北祁连山石居里沟,属塞浦路斯型铜(锌)硫矿床,地下隐爆角砾岩带为主要容矿母岩,断裂构造为成矿通道带,矿床形成具多期性,各矿体有各自的成矿通道,Ⅰ#、Ⅱ#矿体已采,矿体类型清楚,控制矿化带两侧延伸具一定规模,并有矿化显示。附近有九个泉铜矿、六号沟铜矿,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的分析基础之上,从地层、构造、岩浆岩活动,矿化蚀变,地物化探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弹岭铜多金属矿区与朱溪钨铜矿典型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区的矿化、蚀变作用,主要受控于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矿化体产于(1)石炭系"硅钙面"附近容易形成富矿体,(2)不整合面(3)岩体接触带(4)断裂构造带及层间破碎带。通过对取得的资料综合研究和对矿区以往找矿成果的分析,认为,弹岭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与朱溪典型矿床基本相同,广域物探显示深部构造与朱溪矿区深部构造相一致。具备在深部寻找大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钨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布兰萨拉金铜矿区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位于萨吾尔金铜成矿带南缘。该矿床金铜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了查明该区金铜矿找矿前景,通过地质填图及槽探工程揭露,在区内发现金铜矿脉和矿化点32条(处),全区远景资源量金大于20 t,铜达到10 万吨以上,达到大型矿床规模。通过地质勘查前期工作,初步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是与会聚板块俯冲岛弧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金铜矿床。指出了NE-NEE向断裂、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接触带及位于区内中东部的火山机构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抛刀岭东部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北东向深断裂高坦断裂、张溪—墩山断裂和周王断裂及北东—北北东向盖层断裂发育,控制了区内岩浆—成矿作用,成矿地质背景优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模式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对抛刀岭东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指出下一部找矿工作应以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金多金属矿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那尔扎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矿区内已发现5条金矿化带,共圈定9条金矿体。通过分析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而探讨了控矿因素。分析表明:矿体主要赋存在上二叠统格曲组中,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其中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与成矿关系密切;断裂构造是主要控矿因素,矿化带和矿体主要受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9.
广西龙圩区泥冲矿区位于钦杭成矿带大瑶山多金属矿集区,区域性博白—梧州深断裂和苍梧—大黎隐伏基底断裂交汇处,近期钨多金属矿勘查取得新的突破。本文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围岩岩性组合特征、构造断裂的控岩及控矿特点、燕山早期泥冲花岗斑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侵入与成矿的专属性、矿体产出及分布规律等矿床地质特方面进行总结,认为泥冲岩体是成物质及成矿热液的主要来源,岩体接触带是成矿有利部位,成分比较复杂的夕卡岩更有利于钨金铜矿富集,矿区外围仍有提升资源量的空间和潜力。该研究对大瑶山地区钨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登铜矿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古生代,中生代铁、锌、铂、金、铬、铅成矿带,突泉-林西晚古生代、中生代铁(锡)、铜、铅、锌银成矿带及乌力吉-锡林浩特元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铁、铬、金、萤石成矿带结合部位,属于毛登-杰仁苏木铁、铜矿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对该区铜矿床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同时对矿区的找矿前景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