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专题二在数千年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重视人文空间规划建设,强调城市的文化意义,追求文化意义同城市物质空间紧密融合的中国城市人文空间规划传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要义不仅在于对空间的塑造,其背后尤重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对城市精神的标树。离开中国文化,离开中国人的精神,离开中国城市人文空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将失去根基。当今新时代的城市规划建设强调"记得住乡愁",就要重新认识中国城市人文空间规划传统的价值,重视人文空间遗产的保护,与此同时,要结合时代需要,创造现代人文空间,光大中国  相似文献   

2.
王树声 《城市规划》2019,43(1):50-57
中国具有优秀的城市规划传统,这是构建中国特色规划理论体系的历史根基,因而在现代语境中揭示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现代意义就成为关键环节。本文在挖掘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从结合自然山水的城市规划、城市人文空间规划、城市古迹保护与文化传承、经济繁盛时期的城市规划等四个方面去认识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现代意义。中国城市规划强调城市与自然山水环境的整体关系,善于从山水之巧中建立城市秩序的基准;重视人文空间结构的设计,重视规划在"人心"凝聚、文化理想振励和历史精神传承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强调新空间要秉持原本秩序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3.
正1.何谓"文轴"中国城市人文空间规划,善于将不同要素按照特定秩序关联组构,形成具有整体性、文化性、艺术性的人文空间格局,"文轴"便是构建此格局的秩序基线。历史文献中虽未发现有"文轴"一词,但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运用这一"基线"构建城市人文空间格局的规划传统源远流长。"文轴"突出强调城市人文空间秩序与山水环境的融合,彰显城市理想和精神,为城市立于天地间的文化标尺,是极具中国特色和魅力的城市空间基因。"文轴"作为一种构建城市人文空间格局的秩序基线,备受历代营城者的重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2020,(1):2-3
1.何谓“文境”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在物质空间建设的同时,亦尤为强调城市人文空间格局意境的凝炼和升华,致力于创造诗意的人居环境,重视对城市境界的追求,这就是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境”传统。“文境”原指文章的意境、境界。王国维曾言:“词必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文境”一词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表达城市人文空间格局意境及其营造。从历史实践来看,一座城市的特色与气质取决于“文境”的高下,这可谓中国规划极精妙高深之处。  相似文献   

5.
流域与城市滨水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中人文和风景营造的重点,然而,目前在很多流域和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中,传统山水文化智慧和山水意境塑造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梳理中国山水文化内涵、发展及山水文化影响下滨水规划智慧的基础上,结合钱塘江流域滨水空间的规划实践,提出流域滨水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控中应重视山水文化的回归与引领,在规划立意与战略中强调生态人文合一的双底线思维,管控传导中以刚性管控为先、兼顾多元引导,行动选择上以意境塑造为重、优先特色行动落实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探讨了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且从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研究角度出发,结合国外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利用的成功实例,归纳了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式,并对开发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公共空间规划中的空间效应与社会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规划对公共空间资源的配置过程有着深刻的社会影响,尤其在中国准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公共空间规划的价值取向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城市公共空间精神回归和城市发展哲学思考为背景,并以南昌八一广场方案的设计咨询为例证,探讨公共空间规划中关注于空间效应与社会影响的双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城市规划中尚不够重视地下空间的规划,本文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和基础,并通过地下空间规划实例分析了其主要特征,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综合体、管线廊道的规划分析,探讨了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地面上下间规划关系、途径及涉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数千年的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孕育了优秀的城市规划建设传统,这是我们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根基,城市人文空间秩序的谋划和建设,是我国历代城市规划建设者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新时代对城市规划建设与文化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望山见水记乡愁就是要在城乡建设当中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耿永常  张连武 《地下空间》2004,24(B12):684-687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城市规划中尚不够重视地下空间的规划,本文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和基础,并通过地下空间规划实例分析了其主要特征,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综合体、管线廊道的规划分析,探讨了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地面上下间规划关系、途径及涉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以哈尔滨中心区作例,在提取空间基本参数的前提下,展开寒地城市空间形态分析参数的选取及方法构建。并依托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展开分析,明确不同建筑用途下的空间粗糙度特征。研究发现城市粗糙元的影响高度、风速衰减的主要影响面及其原因,所用方法将作用于大尺度空间形态的参数化解释,为后续数值模拟和空间设计提供形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紧凑城市理念及其在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和结构紧凑。在中国,紧凑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中布局城市功能要素、加强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促进城市土地的高密度、混合利用、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土地混合使用是保障城市活力、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性和规划可实施性的有效手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欠缺关于混合用地的规范指导导致诸多弊端。《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从上海城市管理特征和城市发展需要出发,吸取国内外相关经验,首次明确混合用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梳理了混合用地中用地规模与建筑规模的分配关系,并开创性地给出适用于上海转型发展形势的地类混合配置引导,为混合用地规划提供了规范导引。  相似文献   

14.
陈丽华 《城市规划》2006,30(4):43-46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完善社区配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无锡市分区规划为例,在分区规划阶段确定社区规模、社区配套设施及用地控制指标,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观个体行为的城市公共服务消费空间研究,有助于从需求角度审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有效性及公平性。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系统探讨转型期城市居民的医疗服务消费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城市居民对公立和民营医疗服务消费的可接受距离差异显著,医疗消费出行空间随年龄增加呈先增后减变化趋势,较高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城市居民医疗消费空间更大,且外来人口比户籍居民出行距离更远,出行方式选择是医疗消费空间差异的关键。总体上看,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医疗服务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了三带四圈层的空间结构模式。因此基于需求导向视角,要求城市医疗服务设施配置逐步完善城市居民基本医疗消费空间的混合供给、提升一般医疗消费空间服务品质、提高重要医疗消费空间利用效率和凸显关键医疗消费空间服务特色,共同促进城市医疗服务的公平及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城市用地分类新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蒲蔚然  刘骏 《规划师》2008,24(6):9-1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自20世纪90年代初颁布以来,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土地性质划分与规划控制脱节、缺乏对混合类用地的灵活控制等许多弊端.应从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探索新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强调规划的动态管理,调整用地类型的划分层级,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广州中心片区的人口、就业岗位土地利用和居民出行空间分布现状,探讨土地利用混合程度的计算模式,构建了广州中心片区居民出行区间吸引比例与土地利用混合程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出如下结论:城市各区特别是新开发城区土地利用混合程度的提高能够起到缓解城市区间路网的交通压力的作用;发达的公交和方便的出行可以促进新城开发,居民到新开发城区居住和就业,改善老城区日益拥挤的状况,协调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  相似文献   

18.
王涛 《规划师》2012,28(Z1):80-84,88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土地资源的紧缺,城中村改造逐渐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财力、人力、权益、计划等方面的问题,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研究以市场主导为切入点,针对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规划设计实践,提出市场化城中村改造的规划设计对策,即通过城中村专项规划来保证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政策,以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引导市场化城中村改造,形成规划管理与公众参与并重的机制,以分期开发滚动平衡的思路评价市场化城中村改造的优劣,充分运用社区模式打造混合住区。  相似文献   

19.
昝丽娟  刘博  李睿 《规划师》2011,27(2):77-82
现代城市中,火车站地区作为城市高密度开发区,不再仅仅承担城市交通枢纽的职能,而是向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向综合发展.在东莞火车站地区城市设计中,基于功能复合理念,从土地使用、公共空间、交通、景观环境等要素的整合入手,实现火车站地区用地的高度聚集、功能的复合共生和交通的高效立体,提升地区整体的空间形象和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哈尔滨市为例,针对城乡土地利用存在的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公共空间缺乏、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土地利用的有效途径,加强城乡统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突出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生活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