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 我国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取得较大的发展, 然而, 我国的海外矿山项目并购却有70%走向失败.宏观经济风险是海外矿山项目并购失败最主要的风险来源之一, 文章在对宏观经济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 构建海外矿山项目并购的宏观经济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其次建立基于TOPSIS和灰色关联理论的宏观经济风险评价模型; 最后以我国稀土矿海外并购项目为例, 评价9个稀土资源大国的宏观经济风险状况, 评价结果显示:美国, 马来西亚, 澳大利亚3个国家宏观经济风险处于"低"水平; 越南, 印度, 巴西3个国家宏观经济风险处于"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项目层面风险是我国海外矿山并购的决定性风险因素之一。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海外矿山并购项目层面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地质资源条件等反映矿山生产特征的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使得指标体系更具针对性且更完善。构建了一套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FN-RS方法综合了主客观赋权的双重优势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基于云理论和物元理论,建立了海外矿山并购项目层面风险评价的云物元模型,运用MATLAB编程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风险等级隶属度,提高了风险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评价精度。使用本方法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并购赞比亚卢安夏铜矿项目为例,进行项目层面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项目风险等级为“低”,但外部建设条件风险为“一般”,经济效益条件风险为“较低”。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和工程地质条件不足,是项目层面风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孙传起 《有色矿冶》2013,(6):61-63,34
尽职调查是海外矿业并购的基本环节,是科学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尽职调查应按专业性、全面性、内外结合的原则进行组织,重视数据库研究,根据管理层报告和现场尽职调查的不同特点,重点明确,全面深入,提高尽职调查质量。  相似文献   

4.
当前政府加大矿产资源整合,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对于矿产资源依赖很大的钢铁企业而言,现阶段参与矿山资源并购是难得的一次机遇。矿山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化要求极高,由于矿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如对风险的任何忽视、轻视,都有可能招致项目最后的失败。针对矿山并购中可能存在的技术及行业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规避非矿山企业在并购生产矿山时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紫金矿业是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商,第二大矿产铜生产商,目前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处于生产、建设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矿山及投资项目。清晰的海外投资发展战略,全面的风险控制,谨慎的并购流程,精细的本土化运营使得紫金矿业成为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童军虎  孙晓 《黄金》2013,(9):1-4
从资源、经济和国家安全等角度考虑,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确实是大势所趋。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矿业企业海外并购的步伐加快,但总的来看成功的案例不多。通过对近几年中国矿业企业海外并购的案例分析和亲身实践,全面梳理总结了海外并购的主要风险、决定因素和应对策略,旨在与同领域有志之士共同学习、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7.
结合海外矿山工程项目实例,从设计标准、设计深度、设计手段、项目投资控制要求、设计审核程序等方面分析了海外矿山工程设计项目与中国项目存在的差异,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对海外矿山工程设计项目的管理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冯天龙 《有色矿冶》2011,27(1):56-59
是在全球资源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从矿业资源角度出发,以中国矿企海外资源并购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资料分析与当下出现的新情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探讨中国矿业企业在近年海外资源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金触海啸席卷全球,并没有阻碍企业的并呐重组步伐,却为有实力的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并购机会.文化整合难度大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首要原因.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和教训表明,被并购企业对并购方的能力认同、经营理念尊重与愿景沟通共同决定了文化整合的难度.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待加深.面对重重障碍,我们要并购前了解收购方与被收购方潜在的文化差异和冲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冲突、风险的大小,尽可能包容文化差异,强调双方文化的共性,把提高被并购企业对其的风格认同作为其文化整合的重点,确立目标管理变革体系,步步为营,注重过渡阶段的培训,取得海外战役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2003年以来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海外并购逐渐增多,交易金额巨大,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力军。但受外部客观环境和并购经验缺乏等因素影响,并购项目成功率不高。本文从中央企业并购动机和战略决策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且已经从金融领域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发展.资金短缺成为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发达国家强烈的融资需求,为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实体企业提供了一个"时间之窗",而且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面临着通过并购进行海外扩张的良好机遇,"走出去"的海外战略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然而海外并购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2.
陶哲 《世界有色金属》2022,(24):114-116
为解决矿山水文地质问题,提升矿山项目的有效开展。本文以某矿山项目为例,对水文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进行研究。首先阐述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基本现状,其次对矿山水文地质调查方法与优势以及矿山开采中常见地质灾害进行解析,最后阐述资水文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应用要点。希望通过探讨后,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内矿业项目并购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投资活动,其中财务风险是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国内矿业项目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专家调查法对财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其次建立了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预警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将云模型引入到物元分析中,建立了基于云物元模型的国内矿业项目并购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模型,并将模型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得出该案例并购财务风险等级为一般,预警信号为黄灯,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资本走向世界,参与国外矿产资源并购,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并可缓解当前矿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矿业机制与国际矿业机制的本质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中国矿业板块运作规则与国际矿业资本市场的规则接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义,这样可大大降低国内企业在参与海外矿产资源竞争时的并购风险。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经济伞球化浪潮加速,海外并购是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途径。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倒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通过对苏宁电器在香港和日本的两次并购案例,主要分析其过程及经验,给我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出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海外矿业投资项目各类风险,分析了国内企业海外矿业投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指出了海外矿业投资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有效规避和控制投资风险的策略和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睿 《黄金》2014,(5):4-6
并购是当前矿业企业资本运作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对于任何一个要实施并购行为的企业,都应该选择适当的并购方式,以保证并购能够取得成功。文中从交易条件入手,在交易价格确定的条件下,通过对交易方式和交易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剖析,创造性提出增资减债式交易方式,从项目并购源头规避各种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某国有大型企业并购民营矿山的整个过程为例,粗略地谈谈笔者对管理整合的认识,以期为类似并购活动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企业并购重组并不都是成功的,其中也不乏有失败的案例,主要原因是对双方情况不够了解,对市场调查和研究不够深入,对地方文化和政策掌握不够透彻,除此之外,企业并购重组后正式走入运营轨道往往会遇到诸多管理上的困难,整合不当也会造成企业并购失败。  相似文献   

19.
张浩 《有色矿冶》2016,(4):56-59,62
一流矿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成本控制,公司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应该围绕如何提升这一核心竞争力来进行。分析总结了第一量子公司在资源并购、项目开发、矿山运营等方面的经验:控制优质资源占领产业制高点;缩短勘探和建设周期应对铜价波动;不断对矿山扩产改造,维持矿山连续稳健的生产;完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的技术和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结合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案例,就海外项目承揽及施工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做一系统归类,以期提供一定的借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企业走向海外的步伐逐渐加快,承担海外项目已经遍及亚、非、拉以及大洋洲等多个地区,有的企业已经进军到欧美建筑市场。但是,在追逐利润的同时,海外揽活巨大的市场风险也阻止了一部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强化海外市场风险识别概括起来,海外市场的风险类别可达几十种之多,包括环境风险、要素风险和管理风险等,其中,影响企业最常见的风险类别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