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何谓文治在中国数千年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城市独特的价值理念。城市规划建设不仅是在营造人们的栖居安身之所,也是事关国家治化的大事。于是形成了将国家治化理念融入城市物质空间建设的规划传统。"文治空间"便是这一传统的产物。"文治"即"以文而治"、"以文施治",强调文教礼乐的治化功能。"文治空间"则是专门用以承载文治职能的空间,是彰显礼乐精神、树立典章制度、体现治化意志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教化空间是中国传统城市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唐宋变革的背景下,教化空间渐趋由国家礼制建设层面,转向与百姓日常规范相关的生活空间,并影响到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营建目标、空间类型与活动组织。梳理了秦汉至唐宋的平民化、世俗化社会教化转型过程,结合宋代方志图文资料,围绕"空间-仪式-集体记忆"的社会教化途径,归纳了宋代城市公共园林社会教化空间的建设类型、组织形式及集体记忆的培育。从而为丰富城市历史园林的内涵,促进地方精神的挖掘、培育,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园林》2019,(5)
中国城市传统风景营建的空间背后蕴含着古代先民对城市山水格局、人居环境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在唐宋社会变革背景下,士人社会的兴起以及商贸娱乐型城市空间的形成推动了宋代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到达高潮,激发了两宋城市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的城市风景营建体系。作为南宋留都的南京,其城市风景营建在马光祖知府时期最为兴盛。相关建设活动反映出马光祖对国家意识的落实以及其对个人精神的追求。本文从"城市基础设施风景化、特殊功能性园林建设、日常生活风景点建设"三个层级对马光祖的风景营建进行阐述,总结其"重民生、促教化、兴风物"的营建思想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定海古城经历了从治所城市到卫所城 市、再到治所城市的二度更迭,其特殊性和典型 性对于中国古代治所与卫所城市的对比研究具 有重要价值。复原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分 析定海古城作为卫所城市和治所城市在构成要 素和空间特征上的差异,发现治所城市侧重行政 和教化职能,规划布局注重秩序性;卫所城市侧 重军事防御职能,规划布局注重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王海宁  季松 《华中建筑》2006,24(8):137-141
江南传统村镇的空间要素极富装饰性和文化内涵,在实用、装饰、表达空间性质、教化民众及形成适合人居的心理环境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同时,村镇建设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无人合一的村镇景观。在传统文化背景日渐淡化,城市特色逐渐消失的今天,值得现代城市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需求日益凸显,交通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是提升城市土地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改善了运输服务质量,方便了旅客的出行,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平潭高铁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融合了铁路、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模式于一体,形成了辐射性强的大型交通枢纽。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平潭将以该枢纽的建设为机遇,发挥其城市空间职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大区域交通枢纽优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楼阁”是中国城市历史风景 营建中具有重要标识性的公共景观符号之 一,蕴含着山水风景、礼制教化及社会价值 等多元建设机制。而当下忽视城市楼阁形成 机制的片段化、破碎化保护与建设,割裂了 其在城市历史风景中的文脉延续,是关系到 传统城市风景保护与重塑的紧迫问题。对 此,本文以《全宋文》中官方主导建设的251 个城市楼阁文记为对象,指出城市楼阁是宋 代城市风景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围绕楼阁营 建目标的词频统计,提取出礼制型、教化型 和观景型3类楼阁,分析了礼制择中、风水 形胜、城墙城门及园林附属4类楼阁空间布 局方式,从而理清了城市楼阁的空间布局和 内在形成机制的耦合关系,为城市历史风景 的保护与重塑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8.
辛鑫  路红  夏青  任利剑 《室内设计》2020,(5):125-131
藏族水文化的突出特点在于将自然 的水域赋予了具有人文性质的类型划分和空 间层级,由此衍生出“水域—社会”的空间 结构。文章尝试建立与这一结构对应的“水 系—聚落”的三种组织关系,即疏密有度的 生存空间、相依相融的生活环境、界线明确 的空间划分,以说明“以文教化”在传统聚落 空间营建中产生的作用。总结出“以文教化” 的空间特点:自然属性、分类分层、行为活 动,及决定两者关系的作用机制:以文教化 的作用、人的主观认识、生活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9.
禹州市是河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是古代儒家思想重要的传播地。禹州文庙作为城市营造中儒家重要的祭祀和教化精神场所,在一定程度上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演变,是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章在研究禹州文庙现状及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总结文庙的空间形态演变,即禹州文庙经历了由单一的祭祀建筑到"左庙右学"的建筑组合空间的变迁,形成以大成殿为核心的中轴纵向空间扩展模式,并提出禹州文庙活化再利用的必要性,在遵循真实性、整体性和可读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修复设计,打造禹州历史文化名城中重要的风貌展示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0.
圣保罗大都市区的城市河道环境和河流景观十分恶劣,既不卫生也不宜人。城市的河流污染问题并非水力学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生根于群众心态基础建设及意识形态基础建设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城市空间的主体架构应该成为特定区域的集体性建设,即"社会空间"的集体建设(空间形成),而人类主要的公共区域之一便是河流,"圣保罗大都市水环路"提案的主要目标是将圣保罗市从当前危机四伏的临界状态中解救出来,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包容差异、和谐共存的地方,一个不断成长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城市与城市森林同步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冬辉 《规划师》2003,19(1):25-28
森林对于城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城市林业建设中,我们必须明确城市需要哪些林地、以及城市的空间扩展应该规划出什么样的土地供森林发展之用,否则,城市的林地建设只能是盲目的、见缝插针的和滞后性的。因此,文章提出城市的空间扩展与城市林业同步发展的观念,即按照自然演进的原则,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制定相应的城市林业发展空间,保持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是城市空间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城市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增长的推动作用很显著,并且不同类型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影响方式和结果存在较大的区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推动城市空间以蛙跳(飞地)方式蔓延,形成远离市区的郊区制造业带,并且派生出富人区、"城中村"等空间分异现象以及"小产权房"等城市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城市之间的物理边界已模糊化,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城市群俨然成为"安全共同体"。为了应对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和实现新型城镇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在区域发展模式上提出空间联动(四级联动),即全国联动、城市群联动、片区联动和社区联动,以加强空间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疫制动关系,建立资源的联动分配和共享机制,形成全国的网状防疫结构体系。其次,在满足城市高维度的自身发展规律和主体人的能动性需求上,提出从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两大方面对城市进行"升维"规划管治。最后,在城市发展指引上提出生态健康理念和意识观念的转变,实现"术"与"道"融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城市开放空间在改善城市的物质、生态、游憩与景观环境等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开放空间优先反映了城市建设中尊重自然的规划指导思想。从规划观念以及方法上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提出了开放空间的类型优先与布局优先。类型优先是将对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地块及其上的自然过程作为城市建设中优先考虑的对象。布局优先关系到开放空间在形成良好的城市绿色形态中所占据的更为重要的空间位置和形成更加合理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5.
农业与城市联合的规划思想即农业城市主义,可以引导我国城市中的农业活动并形成新的城市空间模式。通过农业与城市的空间联合形成兼农的城市空间模式,通过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的技术联合形成闭合的城市食物生态循环系统,通过参与主体的行为联合形成多元的参与机制。以该理论为指导的浙江理工大学屋顶农场的建设证明了该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街区·穿越随着人们城市设计观念地增强,"穿越"(即"通")这一设计手法,在公共建筑当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与围墙式的布局方式不同,巧妙地营造公共通道贡献给城市,不仅不会影响地段使用,反而可以创造出丰富而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继而提升项目的价值。"四通院"就是基于这种观念而产生的,是传统街区更新的一种空间范式。  相似文献   

17.
杭州主城区城市空间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杭州主城区(5个行政区)2001年至2005年("十五"期间)实施的建设项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分析和空间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主城区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的总体特征、年度变化趋势及分类建设项目具体布局3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了建设项目和城市空间发展的若干特征,即建设数量受宏观政策影响大,不同功能的建设项目数量不平衡,更新项目比重减小,行政区划对城市空间发展影响明显,城市"大中心"正在形成,城市中心网络化发展,城市东扩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柯有五 《规划师》2006,22(Z1):81-82
中山市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市域层面功能、空间、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协调问题.中山市城市功能及空间整合的基本思路有三条:其一,寻求外部依托,重视城市经济腾飞的外部动力,形成交通流通便捷的开敞城市空间形态;其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寻求更集约、更理性的空间资源配置途径;其三,强化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协调利益分配,推动城市结构优化,重视比较职能优势,培育和扶持支柱产业,形成竞争优势.按照这些基本思路,可将中山市城市空间整合成"四组团,二绿核,三生态廊道"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承担着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职能,而城市要想顺利发挥这些职能,需要具有较高的活力。那么如何激发城市活力,赋予城市灵魂?对此,安邦咨询(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先生提出了POD(PEDESTRIAN ORIENTED DEVELOPMENT)理念,即行人优先的城市空间策略和发展策略。其中,"以步行道系统为核心,构建城市活力中心区"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智慧城市"理念从提出到今天的风行全球并在中国形成热潮,在城市建设领域也已经有很多地区、很多层面的实践。然而,作为一种试图将城市的实体世界(空间、资源、环境等)与虚拟的互联网世界连接起来以形成城市的智能化的理念,由于其出现时间短和发展的快速,更深刻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信息科技和"智慧"本身不断更新变化的自我要求,智慧城市的内涵、定义及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一个定制标准。在中国,此种情况尤甚。在此,编者梳理了"智慧城市"作为一个观念的渊源演绎发展的脉络,并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让读者在进入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