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选用不同厚度与状态的焊接副与焊丝,完成了Al-Sr中间合金硅相变质ZL114A合金的氩弧焊堆焊处理,利用电感耦合法(ICP)测定了材料的化学成分,分别采用电子测氢仪、万能试验机、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与透射电镜(TEM)全面分析了真空脱氢对Sr变质ZL114A焊缝区域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副与焊丝经真空脱氢处理,氢含量由0.64×10-6降至0.26×10-6,24mm与12mm壁厚焊缝区域气泡数量各降低71.4%与60%,气泡直径由2.3mm与1.8mm降至1.4mm与1.2mm,面密度各降低77.7%与81.8%。沿晶界均匀分布的初生与共晶Si相经Sr元素变质处理,形貌由针状转变为球状,颗粒尺寸由106μm降至12μm,12mm壁厚焊缝区域平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与断面收缩率分别为364MPa、332MPa、9.8%与14.2%。焊缝区域T6态微观组织主要由初生α-Al、初生与共晶Si相及Mg2Si时效相组成,断口表面晶界处硬脆Si相颗粒直径约为4μm,Mg2Si时效相呈长棒状,长宽比约为15.2,经真空脱氢处理,断口韧窝形貌由椭圆状过渡为球状,断裂机制由沿晶断裂演变为韧窝断裂。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ZL114A合金熔炼过程添加Te、Sb元素完成了硅相变质处理,利用电感耦合法(ICP)测定了材料的化学成分,分别采用差热分析(DSC)、万能试验机、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与透射电镜(TEM)全面分析了合金在不同T6热处理态下的力学性能、晶界Si相形貌与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时效温度的增加,晶界处Te、Sb元素溶入初生α-Al基体内部的数量与密度连续增加,晶界处Al4(Te,Sb)低熔点共晶相的数量不断减少,520℃~530℃范围内吸热峰峰值连续上升,晶界处Si相组织形貌由针片状、多边形状与长棒状演变为短棒状、椭圆状与球状,球形平均粒径仅为9μm;Si、Mg元素溶入初生α-Al基体的数量与密度、淬火瞬间Si相的固溶过饱和度随之增加。聚乙二醇淬火介质下经545℃固溶20h与170℃时效10h,合金材料平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与维氏硬度高达360MPa、307MPa、10.4%、13.8%与122,断口表面以韧窝断裂为主,伴生少量沿晶断裂带,Mg2Si强化相平均长度约为224nm。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预时效温度和时间对ZL114A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时效温度和时间对ZL114A合金的组织有着一定影响,预时效工艺为110℃×2 h的合金组织中α-Al枝晶细化,共晶硅相呈细小的颗粒状均匀弥散地分布于枝晶和二次枝晶间。低温预时效温度和时间对ZL114A合金的各项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预时效工艺为110℃×1 h的ZL114A合金抗拉强度最大,达到331.7 MPa,伸长率最好,达到11%。110℃×2 h预时效工艺的ZL114A合金屈服强度最大,为266 MPa,较未预时效处理合金的屈服强度提高了65 MPa,提升幅度为32%,将低温预时效与正常热处理工艺相配合,可有效提高ZL114A合金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朱劲松;芦刚;陈晓;廖青春;廖倚;陈义斯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4,(7):971-975
为了改善ZL114A的力学性能,采用稀土Y对机械振动下ZL114A合金进行变质处理,研究Y含量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Y能有效细化α-Al枝晶并促进α-Al枝晶由粗大的树枝状向蔷薇状转变,同时使共晶Si呈短棒状且均匀分布。随着Y含量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及硬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Y含量为0.6%时,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最小,为20.4μm,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及硬度(HV)值最大,分别为370.92 MPa、6.8%和91.08。当Y含量大于0.6%时,α-Al组织逐渐粗化,稀土相由较小的块状转变为长棒状。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变质方法对ZL114A合金进行变质处理,研究其组织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变质后合金T6态的共晶硅已几乎全部呈粒状或球状,颗粒圆整度大幅提高;力学性能明显改善,σb达到360MPa,δs达到6%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差压铸造技术在不同凝固压差下制备ZL114A合金试样,通过金相、扫描电镜、高温蠕变性能测试等技术考察凝固压差对真空差压铸造ZL114A合金初生相组织、共晶硅形貌和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凝固压差的增大,合金的初生相组织得到明显细化,由粗大的树枝晶转变为细小的等轴晶,共晶硅形貌也由粗大的针状向短棒或颗粒状转变;同时ZL114A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当凝固压差为90 kPa时,其蠕变时间达到100 h后合金试样仍未见断裂,此时试样的变形量仅为0.21%。 相似文献
7.
8.
通较系统地研究了Sr变质对ZL114A铝合金共晶硅形貌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Sr添加量的增加,共晶硅颗粒变得更加细小,合金性能逐渐提高;在Sr添加量为0.03%时,合金可完全变质并且性能最好,其T6热处理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可达316.5 MPa、259.3 MPa和4.7%;过高的Sr添加量反而会粗化共晶硅,并且会造成合金产生缩松缩孔等缺陷,从而降低合金性能。断口形貌表明,经过Sr变质及T6热处理,ZL114A断裂面出现大量小而深的韧窝,增加了合金的塑性,断裂方式从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9.
10.
低压脉冲磁场和微量Sr对ZL114A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压脉冲磁场和微量sr作用下ZL114A合金凝固组织的变化,考察了脉冲电压和Sr含量对合金初生铝相和共晶硅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压脉冲磁场和微量sr的共同作用下,合金的初生铝相扣共晶硅相均显著细化;在O~250V范围内,随着脉冲电压的增加,合金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其初生相由发达的树枝晶转变为蔷薇状晶体,共晶硅相变化较小;当脉冲电压为200V,在0.02%~0.06%范围内,随着Sr含量的增加,共晶硅的平均长度逐渐减小,其形态由针片状转变为短棒状或颗粒状,初生铝相形态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ZL114A大型铝铸件焊缝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ZL114A合金大型铸件熔化极气体保护焊(MIG)焊补区域的组织和性能。金相观察表明,在靠近熔合线附近的热影响区内存在共晶复熔组织。焊补时,基体中Mg2Si向复熔体扩散;远离熔合线的热影响区内,基体中固溶的Mg2Si发生过时效,从而导致基体软化,显微硬度下降。T1处理时不能消除复熔共晶和基体软化,故热影响区的宏观力学性能降低,但降幅不到10%。 相似文献
13.
14.
15.
共晶硅形貌对ZL114A合金拉伸断裂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金相观察,研究Al-10%Sr变质剂对ZL114A合金中共晶Si形貌的影响。对金属型铸造的ZL114A合金进行T6处理,并对其拉伸性能、断口形貌及拉伸断口纵剖面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Sr变质能够明显提高ZL114A-T6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当添加0.03%Sr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从230 MPa和1%上升到最大值310 MPa和8%。未变质时ZL114A-T6合金拉伸断裂模式为穿晶断裂;经Sr元素变质处理后,合金拉伸断裂模式为沿晶断裂。 相似文献
16.
田少鲲;金圆平;王萍;杨堃;刘晓霏;郭占;郁瑞兴;范庆利 《金属热处理》2024,49(1):179-185
以低压铸造ZL114A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布氏硬度计、万能试验机、光学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固溶及时效处理后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测试。时效初期,合金的强度快速增加,随着时效时间延长,增长趋势放缓;155℃时效12 h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分别由固溶态的266.7、161.7 MPa增长到333.3、272.3 MPa。合金的断后伸长率则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不断下降,由固溶态的12.00%降至155℃时效12 h后的7.00%。时效温度越高,原子扩散驱动力越大,合金的强度增加得越快,达到峰值所需得时间越短,同时断后伸长率也降低得越快。合金强度增加、断后伸长率降低的原因为Mg、Si原子偏聚,并逐渐形成稳定的Mg2Si相。随着第二相的析出转变,其与基体的共格程度逐渐降低,第二相与基体保持半共格关系时,合金的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在ZL114A熔体浇注过程中施加超声振动,研究超声波功率对合金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大小对ZL114A合金的组织细化和致密度提高效果明显。随着超声功率增加,试样的致密度提高,当超声施振功率提高到600 W时,合金的致密度达到峰值0.9986,此后随着功率增大,合金致密度有下降的趋势。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分析,发现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及声流作用可以细化晶粒、减少缩孔、缩松,从而提高凝固组织致密度。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Al-Sr中间合金对ZL104合金中共晶Si相的变质规律。结果表明,Sr对共晶Si有很好的变质效果,Si相由长针状变成尺寸为1-2μm的圆点状颗粒,变质效果长达4h不衰退。变质后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