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孙爱庐  周琎 《室内设计》2012,93(6):7-11
西南山地工业城市交通系统原本就存在对外通道少、路网密度低、生态敏感性高等问题,中国产业的转移给这类城市的交通系统带来了更大的负担,探索西南山地工业城市的交通发展策略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基于西南山地工业城市交通的需求特征探索了其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从路网密度、山地特色的公共交通选择等方面提出了该类城市交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和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现有道路资源难以满足交通需求的急剧膨胀,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从西安主城区路网现状问题出发,结合城市交通发展趋势,系统地提出路网建设的目标和策略。从建设和管理两方面,提出路网建设方案,从而达到引导城市开发和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山地城市步行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是山城居民必不可少的出行路径。山地城市步行系统是美丽山水城市及城市交通建构中的重要一环。重庆作为山地城市的代表,市民对山城步道的使用频率较平原城市略高。以重庆渝中区山城步道为研究对象,研究山地城市步道的特征及问题并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南山地城市交通特征与规划适应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叙  赵万民 《规划师》2010,26(2):79-83
西南山地城市具有的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敏感、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等特点,不仅给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使西南山地城市交通活动存在着与平原城市不同的特征。应基于西南山地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和道路交通系统特征分析,提出西南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适应对策,以便更好地指导该类城市的规划设计,从多方面入手对城市交通做出系统化、科学化的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间结构与路网模式的一体化是建立城市可持续交通、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文章首先从交通路网模式与城市空间匹配、交通路网模式对城市空间引导作用两方面,对长沙城市路网模式与城市空间之间的互动影响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分析,然后对长沙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态势做出了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沙城市空间独特特征,分别对其主城核心区、主城区、新城组团、都市区提出了与其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的交通路网模式优化策略,从而为我国城市如何从其城市空间特征分析入手,探索与之相协调的交通路网模式提供相应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山地城市数量多、分布广。山地城市的特殊用地条件造就了特有的城市空间和独特的交通特征,其发展受制于山水地形,轨道交通建设为山地城市交通进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山地城市用地条件与平原城市差别较大,因此利用轨道交通优化山地城市用地的方法与平原城市有显著不同,轨道交通对城市用地的影响往往是以站点为中心展开的。本文提取山地城市相关特征和轨道交通的影响要素,进行站点周边用地优化的探索分析,并以重庆市的典型站点为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7.
张建勋 《山西建筑》2006,32(4):50-51
从城市交通、经济、城市功能、城市生态方面分析了宽道路—大街区—稀路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述了晋中市新城路网规划的模式,以解决各类城市问题,达到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林 《城市建筑》2014,(2):258-258
本文通过研究长沙市城市交通的现状,分析了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结合,可以改善道路路网、优化公交路线、整治停车秩序、完善交通法规及提高市民交通素养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文云 《山西建筑》2011,37(23):138-139
在已有城市交通系统震害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山地城市道路的特征和山地城市建筑的特点,叙述了影响城市交通系统路段通行的因素,然后通过蒙特卡洛仿真模拟得出了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连通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褚正隆 《山西建筑》2011,37(11):29-30
结合重庆的山地地形特征,针对高密度集聚下的城市中心区提出了形态整合的策略,分别就城市路网、区域界面、公共空间及绿地系统等城市空间形态构成元素提出相应的策略方法,从而使中心区域的城市形态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赵鹏飞 《居业》2021,(7):44-45
城市道路路网结构形式与道路横断面的选择,是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优劣直接关系着城市交通运行的总体效果,其合理的选择能有效缓解甚至避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对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山地城市而言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总结了我国城市交通综合体系、大数据下交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交通规划的研究进展,并从轨道交通、城市路网和城市物流货运系统三个维度梳理国内交通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据此提出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应以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公共交通建设、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国内外规划和交通系统对比分析,从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互动反馈的机理研究出发,重点分析开放街区建设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从而提出内部路网有机的融入城市路网中、发展大运量公共交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洛贯产业承接区为例,通过对城市交通影响因子的分析,提出山地型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需重点把握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为建设符合山地城市特征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山地城市建筑日益增多。与其他城市建筑相比,由于山地城市地形和环境的复杂多变,其建筑的内外联系呈现多维化、立体化、层叠化的特征,同时作为联系城市的节点,山地城市的建筑需要更多考虑场地周边的地形与环境,与城市交通顺畅结合,从而融入、渗透到城市整体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6.
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是个系统工程,科学规划、绿色出行是根本,交通参与人的行为是保障。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做法,提出优化主次干道的配置,及调整区域设施的布局,大大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从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7.
山地城市的布局对山地城市交通影响很大,山地城市道路依山而建,复杂的地形,地貌,地质使山地道路的定线和布局受到制约。为了充分发挥山地城市道路在城市交通中的“通”和“达”的作用,搞好山地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其目的为山地城市提供高效方便的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交通是"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当前城市机动车快速增长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山地城市交通具有步行出行比例高、公交依赖性强和道路坡陡路窄的特点,所以人性化交通建设具有特别意义。研究从人性化交通视野,分析了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与居民出行构成特点,提出山地城市人性化交通建设中步行与公交并重的观点,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安全、舒适和无障碍三方面提出了山地城市人性化交通发展的目标、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内外城市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倡导发展自行车交通,以实现"绿色交通"的目的,提出了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合理适度的发展策略及措施,并结合城市自行车交通路网系统规划,提出了自行车交通组织规划、设计与管理的优化理论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道路系统的对比分析.指出山地城市应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路网形式和指标体系,并对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道路系统特色和降低建设成本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