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耀华 《河南石油》2004,18(2):8-10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沉积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三种沉积有机相类型:三角洲有机相、滨浅湖有机相以及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其中,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为主,生烃性能最好;滨浅湖有机相中腐植组分含量较高,有机质丰度相差较大,生烃性能差-中等;三角洲有机相有机质丰度低,显微组分以腐植型为主,为非-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沉积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三种沉积有机相类型:三角洲有机相、滨浅湖有机相以及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其中,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_1—Ⅱ_2为主,生烃性能最好;滨浅湖有机相中腐植组分含量较高,有机质丰度相差较大,生烃性能差—中等;三角洲有机相有机质丰度低,显微组分以腐植型为主,为非—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陕甘宁盆地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关键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湖泊三角洲相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型。实现了单井剖面沉积微相的自动连续识别与解释;并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多井平面解释。应用所开发的软件对长庆油田实际钻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其结果与地质认识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层序划分方案较多。在V 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露头、岩芯、钻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古水深分析和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认为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更为合理,指出层序4水进体系域(生)+层序5低位体系域(储)+层序5水进体系域(盖)和层序4水进体系域(生)+层序4低位体系域(储)+层序4水进体系域(盖)是相对较佳的2套生储盖组合,并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最主要的2套生储盖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从沉积相、烃源岩及储层等方面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油藏30多年来地质勘探所取得的成果与认识,分析了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分布规律,归纳了目前延长组所发现的油藏类型,分析了其形成的背景及其受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岩石热解评价仪(Rock-Eval)模拟试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裂解温度区间与样品的有机质类型有关。用平行一级模型求取了动力学参数,频率因子介于7.1×1014~1.6×1019s-1之间,活化能在190~300kJ/mol的范围内。将所求得的动力学参数外推到地质时期的升温速率下,长4+5油层组烃源岩转化率最高,为99.16%,累计生烃量为31.21mg/g;长6油层组烃源岩的转化率可达73.54%,累计生烃量为56.50mg/g;长7油层组4个油页岩的转化率较低,分别为53.17%、84.62%、28.13%和30.95%,但其累计生烃量较高,分别为36.19、73.54、22.18和29.67mg/g;长7油层组2个暗色泥岩的转化率分别为93.88%和85.08%,累计生烃量分别为13.29、10.41mg/g;长8油层组烃源岩的转化率为85.70%,累计生烃量为6.92mg/g;长9油层组烃源岩的转化率为27.87%,累计生烃量仅为0.85mg/g。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通过综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储集层与烃源岩展布、岩石学、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评价其勘探潜力.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截至目前空气渗透率小于2×10?3μm2的致密油探明地质储量约20×108 t,主要赋存于与油页岩互层共生或紧邻的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集层中,石油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其中,湖盆中部长7和长6油层组大面积分布的重力流砂岩储集层尤其致密,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0.3×10?3μm2.延长组致密油具有多成因砂体复合叠加规模大、储集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刚性组分含量高、裂缝发育、含油性和原油物性较好、低压低产等特征.优质烃源岩与大面积厚层储集体互层共生,以及地史期生烃增压强排烃作用控制了延长组大面积叠合致密油的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潜力大,是近期建产的现实目标和未来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图6表2参37  相似文献   

8.
探究页岩的空间分布及有机质丰度特征是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实验分析的局限性,需借助测井信息对页岩的空间分布进行精细刻画。总结前人提出的各种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应用这些方法对研究区长7、长9段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进行了拟合。通过将拟合结果与岩心样品实测TOC进行对比,发现大多数模型驱动方法具有经验性与局限性。结合研究区实际条件,优选出Δlog R作为该区陆相页岩评价的主要方法。评价结果显示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TOC2.0%)在研究区西南部最为富集,厚度80m,TOC主要分布在3.5%~6.5%;长9段分布中心位于研究区中部,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于长9段顶部,厚度范围在10~30m。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发育特征、湖盆充填演化、盆地边缘沉积特征以及事件沉积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了早印支运动与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长10-长9沉积期,印支运动较弱,鄂尔多斯盆地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平稳的格局,湖盆开始发育;从长8沉积末期开始,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构造活动开始增强,秦岭造山带在该时期迅速隆升使北秦岭地区沿商丹断裂带发育一系列山间盆地的砾岩堆积,同时导致盆地南部海相碳酸盐岩基底遭受剥蚀,碳酸盐岩岩屑在砂岩中开始出现;长7沉积期,伴随着湖盆的强烈扩张、西南部磨拉石建造的快速堆积以及事件沉积频发,印支运动活动强烈,鄂尔多斯盆地进入板块碰撞拼接、幕式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时期;长6-长4+5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层中仍有震积岩出现,但凝灰岩含量急剧减少,表明构造活动的强度和频率降低,湖盆开始重新进入稳定沉降期。延长期湖盆演化随着印支运动发展经历了初始拗陷、强烈拗陷、回返抬升和萎缩消亡的完整过程,具有快速沉降、缓慢充填、沉积中心不断向西南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代沉积学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陇东地区延长组主要油层组的宏观和微观沉积构造特征,认为由长8、经过长7—长6、到长3、长2发育三种不同的沉积亚环境和相带:长8油层组沉积于湖泊—三角洲相复合沉积环境,受到湖泊能量和河流能量此消彼涨的综合作用,形成非典型性三角洲沉积砂体,从湖岸到湖心砂体粒度、物性等分带性显著,通过长8油层组沉积特征研究建立起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的典型代表;长7、长6具有较典型的深水浊积岩沉积特征;而长3、长2沉积特征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为主。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量的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综合研究该区的沉积相及其演化特征,并认为:长2 油层组早、中期(长23、长22)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表现为垂向上河道砂体相互叠加,砂地比值高,平面上河道沉积广泛分布,泛滥平原沉积保存较少;晚期(长21)过渡为网状河沉积,河道砂体厚度变薄,地层砂地比变小,平面上河道呈网状分布,广泛发育河漫沼泽沉积。在沉积单元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4 个单元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和长9段泥页岩硅质来源与油气富集上的差异性,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全岩黏土X衍射、岩石热解、有机碳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延长组泥页岩中长72亚段和长9段在硅质来源、矿物组成、元素组成和有机地化特征方面表现出更多相似之处,而长73亚段泥页岩与前面2套泥页岩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长72亚段和长9段泥页岩中的硅质主要来自于陆源碎屑物质,而长73亚段泥页岩硅质则表现出2种来源特征,即陆源碎屑来源和湖底热液喷流。延长组长7段和长9段泥页岩均是非常优质的烃源岩。但相比之下,受湖底热液作用的影响,长73亚段泥页岩残留烃和干酪根含量更高,干酪根类型也更好,页岩油饱和度指数更高。因此,长73亚段要优于长72亚段和长9段泥页岩,具有更高的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姚店油田南区长6段主要为灰色、浅灰色细砂岩夹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沉积。根据70多口井的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的粒度参数图件分析,姚店油田长、段砂体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发育有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大亚相类型和多种微相类型。其中长6^1油层组发育一条分流河道砂体,长6^2油层组发育3条分流河道砂体,长6^3油层组发育2条分流河道砂体。该区沉积相对油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不是唯一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葡萄藻的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中、上三叠统延长组发现极其丰富的葡萄藻化石.葡萄藻分布的高丰度层位恰好是本地区的主要烃源岩层延长组长7,2-长7,3段.葡萄藻不仅是烃源岩中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丰度与有机碳含量成正比,表明葡萄藻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母质.延长组原油和烃源岩中均检出特征极为相似的以补身烷、高补身烷为主的两环烷烃和以3位、4位甲基取代为特征的短链一长链单甲基支链烷烃.前一系列碳数分布在C12-C16,后一系列碳数分布在C15-C34.研究表明沉积物中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出现与葡萄藻母质输入有关,进一步证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及原油的形成与古湖泊中葡萄藻的大量发育有密切关系.图10参35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湖侵期沉积特征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沉积阶段经历了长9段沉积期、长7段沉积期、长4+5段沉积期3次主要湖侵期。运用钻井、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湖侵期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沉积演化规律,认为在湖盆西侧储集砂体主要为半深湖—深湖相浊积砂,东侧主要为深水型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各湖侵期砂体展布特征具有差异性,长9段砂体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单层砂体厚;长7段三角洲砂体规模较小,浊积砂体发育,局部地区具有叠合连片特征;长4+5段盆地东北三角洲砂体延伸较远,横向连片性好,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单层厚度薄,纵向多层叠加。研究还表明,湖侵期发育优质烃源岩,砂体具有较好的储集空间,生储配置关系好,易形成原生油藏,是下一步勘探的目标领域。图8表1参14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分析延长组伊利石包膜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开展了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测及能谱分析,对伊利石包膜的产状、成分、分布及其与绿泥石包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伊利石包膜与自生蒙脱石包膜具有相似的特征,是自生蒙脱石包膜伊利石化的产物;②研究区自生蒙脱石和绿泥石包膜均是火山物质溶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层序地层分析,将延长组划分为5个长期旋回,22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沉积体系及其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区发育北东、南西2大物源体系,其中北东物源(强势物源),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提供了富县—旬邑—宜君地区的沉积,发育2~3支分流河道砂体;南西物源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提供了陇东地区和镇泾地区沉积,发育4~5支分支河道砂体,纵向上具有良好的继承性。西南部砂体主要发育于长8油层组,东北部砂体主要发育于长6、长2+3油层组,东南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低幅度构造的组合区成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统延长组长 101 期发育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河流相中辫状河道和曲流河道,三角洲相中辫状水下分流河道、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等沉积均发育砂岩。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各沉积微相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及辫状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主要发育有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盆地东部的曲流河道、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岩主要发育有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见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可见四段式。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认为盆地内长 101 期辫状河道、辫状分流河道、曲流河道和陆上分流河道中砂体较发育,辫状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三叠系延长组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力层系,多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其裂缝的发育 期次和发育特征严重影响着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同时也控制着油气藏后期的改造。以研究区现有的 FMI 和STARII 成像测井资料所解释的裂缝数据为基础,结合岩心观察,对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综合分 析,提出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三叠系延长组地层主要发育高角度裂缝和直立裂缝,走向主要集中在近东 西、北东、近南北以及北西向;区内裂缝在纵向上呈典型的聚敛型分布。进一步探讨了裂缝发育的控制因 素,认为除构造应力场外,岩性与岩层厚度也是影响该区延长组裂缝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