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增强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耐深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出一种空心微珠增强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探讨了微珠含量和水压对该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压对该材料的吸水性影响显著,材料在4MPa的水压吸水率最高达40%。在相同压力下,保留材料表皮及在表面覆盖涂层可以大大减少水的渗透。测定了材料在7MPa静水压力下三维方向上的应变值。在逐步加压的过程中获得了材料的压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材料在加压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尺寸稳定性,最大体积收缩率仅为0.84%。 相似文献
2.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8):6-11
利用真空熔融浸渍法制备单硬脂酸甘油酯(GMS)/泡沫金属复合相变材料,并利用纳米石墨片(GnPs)进行改性实验,研究改性后的性能;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导热率、SEM、XRD、DSC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制备过程中无反应,有较好的相容性;有机物较好地吸附在泡沫金属骨架上,经GnPs改性后,在金属孔隙中形成纳米级的层状褶皱结构,提高了吸附性和热导率;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随填充量的增大而增大,PPI大的泡沫金属对GMS吸附更好,但是热导率有所降低,GnPs改性后甘油酯的填充量和材料导热系数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铁氧体制备的泡沫吸波材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铁氧体的电磁性能以及铁氧体引入量的质量分数和样块厚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玻璃和陶瓷造粒料为基料,炭黑为发泡剂,引入铁氧体,经过球磨、烧结、发泡、退火工艺后制备出泡沫吸波材料.结果表明:900℃处理对铁氧体的电磁性能无明显影响.铁氧体引入量的质量分数为5%和10%的吸波性能优于铁氧体为15%和20%引入量的吸波性能;研究初步显示,该结果是由于铁氧体的引入影响多孔材料的泡孔结构.铁氧体引入量的质量分数为10%时,材料的吸波性能随着样块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样块厚度为50 mm时,材料的有效吸收带宽(反射率小于-10 d B)达18 GHz,反射率低至-23.4 d B.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水胶比、促凝剂、憎水剂、多功能助剂、粉煤灰、纤维、发泡剂、养护方式等因素对化学发泡泡沫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因素的变化均对泡沫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获得了各影响因素的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5.
新型多功能材料泡沫铝的结构性能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泡沫铝按结构分为泡状铝和多孔铝两类,它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泡沫材料,同时具有金属和气泡的多种优良性能.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中。今后应加大对泡沫铝力学性能的研究,深入探讨其结构形态与阻尼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大内耗和功能结构一体化的新型阻尼泡沫铝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应用Sol-Gel法合成了双马型聚酰亚胺/SiO2的分子杂化材料。应用FTIR、SEM及热分析对杂化材料的机理、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这为新材料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的导热和电绝缘性能,通过超声剥离制备了氟化石墨烯纳米片,采用热压取向制备了具有水平定向导热特性的氟化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膜,研究了氟化石墨烯添加量对复合膜导热和电绝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氟化石墨烯添加量能提高复合膜的面内导热系数,氟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膜的面内导热系数为2.4W/(m·K);氟化石墨烯添加量增加时,复合膜的直流耐压性能略有降低,但复合膜表面耐电痕性能增加,原因在于声子在复合膜中传递效率提升。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制备高导热系数、高电绝缘性能的复合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泡沫金属相变材料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凝固/熔化模型,对填充以及未填充泡沫金属的2种相变材料蓄热球的相变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在第1类边界条件下蓄热球放热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相界面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填充相变材料的蓄热球相比,填充泡沫金属的相变材料蓄热球可以有效减少其放热时间,提高蓄热系统的放热速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泡沫铝材料的制备工艺,对两种结构的泡沫铝消声器消声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泡沫铝在消除空气动力噪声方面有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泡沫吸波材料结构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吸波材料结构与吸波性能的关系,以无机泡沫吸波材料作为基体,采用多层复合研究阻抗匹配特性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当材料为"透波层/吸收层"的2层复合结构时,在2.0~18.0 GHz频段反射率均小于-10.0dB,且于12.7 GHz处出现最大衰减峰为-21.5 dB.采用角锥和锥台处理研究材料表面构造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材料吸波性能,且角锥处理优于锥台处理.5×5阵列角锥的有效吸收带宽(反射率小于-10.0 dB)为15.3 GHz,反射率在9.4 GHz处到达最小值为-43.4 dB;8×8阵列角锥的有效吸收带宽(反射率小于-10.0 dB)为18.0 GHz,平均反射率达-34.5 dB. 相似文献
11.
聚酰亚胺薄膜的光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致发光测量装置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聚酰亚胺薄膜的发光强度、发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的光致发光强度随测量时间呈指数衰减规律,发光光谱由荧光区、磷光区和红光及红外三个区域组成,其中700 nm附近的峰带相对较强.辐照时间增加,发光强度衰减减慢,发光峰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由吸收边算得其光能隙约为2.76 eV.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由4,4'-二氨基二苯醚和均苯四甲酸二酐合成聚酰胺酸溶液的实验方法,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聚酰胺酸热亚胺化制聚酰亚胺的方法,并讨论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Polyi mide(PI)is a kind of macromolecule mate-rial developed since the1950s,having superior physi-cal mechanical properties,resistance to hightempera-ture,resistance to acid and alkali,and excellent selflubricating property.Hence,it is widely applied inhigh and new-technology fields,such as the militaryindustry,electronic industry and aerospace indus-try[1].However,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fric-tion performance of PI materials,the most concernedtopic is PI fil m materials,and it is sel… 相似文献
14.
邓利蓉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4):8-11
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现状分析了开设科技英语课程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根据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提出了在理工科院校开设科技英语课程的可行性。然后探讨了科技英语课程设置以及目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Gibson—Ashby模型,对泡沫金属的基本参量(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泡沫金属在弹性范围内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随相对密度变化的关系式,通过与Nieh等人的实验结果和Roberts等人的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表明,得到的关系式能较好地反映泡沫金属特性。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模型中,在相时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开孔泡沫金属材料的筋条截面惯性矩越大,其弹性模量越大,而泊松比越小。 相似文献
16.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评标办法自实施以来,在建设工程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相对于以前应用较广的综合评估法,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如何投标报价、提高中标概率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器设备的绝缘缺陷及带电绝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幸利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4):51-53
电器设备绝缘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使得电器设备带电检测及诊断成为可能,更有利于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楠甜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7,(15)
正为了开发一种可折叠在飞船内部发射且能够在飞船着陆阶段展开产生拖曳力的充气式减速装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员计划研制一种轻质、高强、柔性的高性能绝热材料。这种新材料不仅可用于航天领域制作出更好的减速装置、未来在火星探测中使用的手套,也可应用于制作绝热管道、天线等产品。N A S A格伦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玛丽·安·米多尔(Mary Ann 相似文献
19.
将复合材料学科中本构预测方法引入建筑材料,通过对复合保温板基本单元模型进行假设,应用所假设的两种基本单元模型,结合热传导的理论给出了相应的预测公式,对保温板的保温性能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保温板实际保温性能进行对比,验证了假设模型的准确性.对于不同种类复合保温板的预设计、性能预测和导热机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耐电晕纳米杂化聚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目前较成熟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PI纳米杂化薄膜,制备成的薄膜采用表面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电子能谱等对其表面结构和电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杂化膜材料形成了有机相包裹无机相的结构,聚酰亚胺与纳米粒子形成了新型的键联结构,这对开发新型的功能材料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