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丰 《中外建筑》2007,(1):41-44
本文通过对古代中国人居住环境观的简略阐述,分析了传统居住环境、民居聚落的主要类别、特征,以及宅主参与居住环境营建的各类方式,这些都可以为现代设计师创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完善的而且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倡导传统民居生态精神营造跨世纪的人居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民族历来非常重视人与居住的关系,古人对居住环境认为: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规模......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室相扶感通天地......(黄帝宅经)。中国民居在天人合一哲理的影响下从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陈设乃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均充满了朴素的生态精神。中国民居在选址上的基本原则和格局是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最佳选择,具有上述自然环境和相对封闭的空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和小气候,背山屏挡冬季北向寒风,面水迎来南向季风,朝阳具有良好的日照,缓坡避免淹涝之灾和保持水土,并易在农副业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虚与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宁 《山西建筑》2006,32(24):14-15
通过对传统民居室内外空间的“虚”、“实”研究,探寻中国传统民居深层次的内涵,让人在民居独特的空间中感悟它独特的意境,以促进传统民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宅经》、《长物志》等文献入手,提出传统宅居环境观具有全面,系统,有机的特征;在宅居环境的类型上有以与自然景观亲和为上的价值观;在宅居环境的创造上,宅主即用户的参与操作模式保证了宅居环境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蓝滢 《山西建筑》2006,32(1):32-33
介绍了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理念,从共生理念和动态思维两方面分析了江南传统民居的室内外环境设计,以取其精华,运用新的设计手法进行创作,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真正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意蕴·气韵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以情感为核心,物我同一,是中国人理想的生活方式。让情感成为中介,将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空间融合起来是设计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融侨”民居作为传统文化习俗与海外建筑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其形态研究符合传承优秀文化的时代主题。面对福清传统民居研究较少、缺少人文活动与形态联系研究的现状,该文引入建筑人类学的概念展开研究。以福清民居为例,借助“四缘”维度分析“融侨”与民居形态之间的联系,发现“血缘”对民居形态具有历时性上的影响;“地缘”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建筑风貌;“商缘”通过资金流、信息流等方式将海外建筑文化引入国内,改变本土的建筑文化;“文缘”通过主体价值观、世界观影响民居形态。研究结果以期为福清传统民居研究与历史文脉保护活化助益。  相似文献   

8.
河北传统民居在我国北方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且地域特色明显。但由于河北省区域范围较广,各类型民居形制研究还不全面。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邯郸武安市大贺庄村的民居建筑非常具有特色,但相关研究极少,文章以该村的代表性民居建筑常家庄园主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现场测绘和相关建筑形制对比等方法,系统研究该建筑的“两甩袖”形制特点和绿色建筑技术,归纳其独特价值。以期能丰富冀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为历史文脉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北传统民居在我国北方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且地域特色明显。但由于河北省区域范围较广,各类型民居形制研究还不全面。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邯郸武安市大贺庄村的民居建筑非常具有特色,但相关研究极少,文章以该村的代表性民居建筑常家庄园主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现场测绘和相关建筑形制对比等方法,系统研究该建筑的“两甩袖”形制特点和绿色建筑技术,归纳其独特价值。以期能丰富冀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为历史文脉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颗印”是昆明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是云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典范.从建筑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一颗印”作为住宅空间给人带来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在总结“一颗印”民居建筑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处境的基础上,探讨了“一颗印”传统居住模式与现代昆明生活的适应性,以及“一颗印”式民居的保护继承问题和更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谢浩 《住宅产业》2014,(8):35-38
首先介绍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原生态”理念,接着通过实例分析中国传统民居在村落的选址、院落的布局及建筑单体的组合上朴素的自然环境现及其原生态措施,最后从当代建筑的环境设计出发,探讨中国生态建筑的发展之路,指出本土化的生态策略更适合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大批不可再生的传统村落与传统民居迅速消失,"一户一宅"政策在无意之中成为其重要推手。文章讨论了"一户一宅"相关政策对农村普通传统民居保护的影响与冲突,并参考相关政策,提出基于农村普通传统民居保护的"一户一宅"法规与相关政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中国建筑师学会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发起,龙庆忠、陆元鼎、郭湖生教授主持的“中国传统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ICCTH)”将于8月12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有:1、中国传统民居的考察、保护、继承、改造和发展;2、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环境;3、中国传统民居与国外  相似文献   

14.
铺宅建设是一类特殊的泉州传统居住建筑,是泉州传统居住建筑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特别是在泉州城的鼎盛时期,更是泉州城普遍存在一类居住建筑,并形成了泉州传统民居的一种独特的铺宅建筑形式——“手巾寮”,而沿袭至近现代。这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上,是罕见的一种建筑形式,但却是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一种生活或生存观念。  相似文献   

15.
人居环境审美探源——浅谈中国传统民居形态之"三美"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美特色的分析研究,来揭示人居环境对美的表达,把民居之美概括为“民族之美”、“实用之美”、“群体之美”,唤起建筑师向传统民居建筑的人居环境学习“诗意的栖居”,从而实现当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向更加完美的形态发展同时,使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8月5日—7日,第10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在京隆重召开,数十名来自海内外,同属中国建筑学会民居专业学术委员会的建筑学界专家、学者齐集北京,共商对“中国民居”特别是“北京民居”的研究与保护大计。 本次会议主题为“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21世纪城镇发展”,进一步探讨新世纪中国传统民居研究方向、作用与发展。会议以北京西城区的规划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及北京四合院建筑保护等专题报告为中心。会议组织考察  相似文献   

17.
薛力 《建筑师》2012,(5):72-77
崇德祠是福建永安青水乡的一座大型“合院护拢式”民居。论文通过对祭祀主导的布局、正中的大门、不等的外护拢、多层的花台、内外的旗杆、情趣的空间的分析,展现了建筑围三缺一的设计特点,表达了宅祀合一居住模式,反映了青水传统民居对自我与环境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8.
“身分”和“秩序”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民居以平面设计、房间排列、总体布局等方式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特征,并由此构成了区分东西方传统民居的主要标志。揭示传统民居中的“身分”社会文化特征是理解东方传统建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自十九大以来,我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提出“美丽乡村”理念,强调资源合理利用。建筑领域也重点关注了对“传统民居乡土建筑”的研究。山西传统民居分布广泛,晋东南地区气候环境:夏季炎热多雨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多风。民居夏季需要通风散热,冬季则需防风保温,所以风环境对于民居空间形成较大影响。文章基于以上背景条件,以晋东南地区三种典型合院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功能空间进行风环境实测,对实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得到风环境影响下这三种合院式建筑类型的“共通”空间,整合归纳得到统一建筑原型。  相似文献   

20.
龚恺 《华中建筑》2004,22(B07):A0100-A0102
渔梁是徽州地区著名的古村落之一。这座因商业交通发展起来的古镇与当地农业型村落在组成要素,构成形式上形成了差异。其亦商宅的住屋虽少华丽的雕饰,但为传统的中国民居注入了新的内容,为我们研究地域建筑文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